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展望2018可能出現或普及的"黑科技" 小明一天這麼過

2018年01月05日09: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2018 小明的一天這麼過

  科技總是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那些科幻小說中的場景正逐漸變成現實:回家不用開鎖,指紋或虹膜識別就能進門﹔搞衛生有掃地機器人和擦地機器人,更高級的,還有擦玻璃機器人﹔坐在沙發上,一句口令就能打開電視、空調﹔網絡預約、微信挂號,看病拿藥更方便……

  在本期科技視野版,我們試圖為您描繪2018年可能出現的“小明”的一天,通過這種方式展望新的一年中可能出現、推廣乃至普及的“黑科技”。這裡的小明或許是你,也可能是我。對“小明”們來說,科技創新既匯聚著“大國重器”“中國創造”的時代偉力,又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也是科技創新的終極價值所在。期待新的一年能涌現出越來越多的“黑科技”,讓“小明”們的生活更美好!——編 者

  早上7:00

  語音識別——

  起床更舒服

  本報記者 馮 華

  工作日的早晨7點,是小明起床的時間。對習慣熬夜的小明來說,往常起碼要設置3次鬧鐘才能完成“起床大事”。今天,喚醒小明的不再是單調刺耳的鬧鈴聲,而是輕柔的音樂和溫柔的女聲:“早上好,現在是7點鐘。今天多雲,室外溫度11—17度,注意防風哦!”

  原來,這是“科技控”小明新買的智能音箱小Y。灰色外觀,小巧玲瓏,放在床頭櫃上比台燈還要矮不少。這款音箱運用了最新的語音識別技術,在聯網狀態下,隻要用戶對它發出口令,就能播放新聞、歌曲、故事、相聲等多種有聲節目。此外,作為一款智能音箱,用戶還可以跟它聊天、問天氣、定鬧鐘等。

  被叫醒的小明還想繼續賴會兒床。這時小Y又說話了:“小Y為你播放一點好聽的,開啟新的一天。《郭德綱相聲十年經典說學逗唱》……”是的,小明除了是個科技控,還是個相聲迷。在被窩裡聽著自己喜歡的小岳岳耍貧嘴,小明樂了半天,人也逐漸清醒過來。“小Y小Y,今天有什麼新聞?”小明一邊起床穿衣,一邊對小Y發出了新的指令。“今天的新聞有……”小Y的后台很強大,依托國內領先的音頻平台和內容提供商,能夠播放海量節目,並且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來推薦內容,用得越多越聰明。

  將小Y與家裡的其他智能設備聯網,還可以實現“君子動口不動手”、一鍵開啟智能生活。小明花了幾天時間,將家裡的空調、電視、熱水器、空氣淨化器等與小Y連接上,需要操作時隻需發出口令就行。“小Y小Y,打開窗帘”“小Y小Y,關閉空氣淨化器”……

  隨著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技術和物聯網、大數據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音箱“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少硬件、軟件廠家乃至內容提供商等都推出智能音箱產品,並且融合趨勢越來越明顯。更令人關注的是,作為智能家居的組成部分,智能音箱因其強大的語音識別功能,有可能承擔起“平台、集成”作用,成為智能家居的新一代入口,實現安防、通信、娛樂等多種生活場景的自由切換。

  早上8:00

  馬鈴薯主糧化——

  早餐更健康

  本報記者 蔣建科

  洗漱完畢,小明打開冰箱,准備給自己做早餐。

  吃慣了包子、饅頭、面包、牛奶等食品,喜歡追求新奇的小明今天打算換個新花樣:煮點馬鈴薯餛飩,再熱兩根無礬馬鈴薯油條。

  馬鈴薯還能這麼吃?“這就是科技創新帶給百姓生活的新變化。”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介紹說,為了讓人們吃得更健康,農科院從2013年開始研究將馬鈴薯全粉做成面條、饅頭等主食系列產品。專家表示,馬鈴薯富含膳食纖維,脂肪含量低,有利於控制體重增長、預防高血壓、高膽固醇及糖尿病等。馬鈴薯主糧化有利於改善居民的膳食營養結構。

  “隻要是面能做的,馬鈴薯也可以做到。”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員張泓說,經過多次試驗,他們先后研發成功含量達到20%和35%的馬鈴薯面條,之后又推出一系列產品,種類拓展到300多種。

  小明愛嘗鮮,除了當天吃的無礬馬鈴薯油條和馬鈴薯餛飩,他還買了不少這個系列的營養早餐產品。“有馬鈴薯包子、馬鈴薯蒸糕、馬鈴薯燒麥、馬鈴薯胡辣湯等20多種呢,這樣就可以每天換幾個花樣,不會吃煩!”

  上午8:30

  無人駕駛——

  坐車更安全

  本報記者 喻思南

  每天早上8點半,小明准點在家門口乘坐公交車上班,這次他坐的是無人駕駛公交車。

  這是個新事物,小明上車后就一直在觀察。外觀上看,這輛無人駕駛公交車與普通公交車沒有很大差別,只是在它的車頭、車尾和兩側多裝了幾台傳感設備。這些傳感設備就像公交車的“眼睛”和“大腦”,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它們能夠輔助感知環境、規劃路線、自動停靠站等,實現無人駕駛。司機則雙手放在胸前,一般不操作駕駛。

  公交車行駛得很平穩,根據行駛的路況,公交車的方向盤一直在進行細微的調節。經過十字路口時,車子還會自動放慢速度。如果有后方來車,試圖變道超車,公交車還會剎車避讓。等快要到站了,公交車會開始自動往右並線,駛入車站停靠,同時車門自動打開。這時,小明拿出手機掃描一下二維碼,完成支付,下車后車門又自動關上。

  隨著人工智能在環境感知、視覺識別、自然語言交互等方面應用的深入,已經逐漸能幫助汽車應對復雜的路況。2017年底,深圳福田區的無人駕駛公交車上路試運營,這一具備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GPS天線等感知設備的公交車,相當於裝上了7道安全防線。據介紹,2018年,“人工智能+交通”有望迎來嶄新的發展機遇,讓更安全更舒適的無人駕駛公交車為乘客服務。

  業內專家表示,目前無人駕駛公交車還需要司機協作,離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出行還有很長一段距離。2018年,無人駕駛將邁出重要一步,未來有望影響人們的駕駛習慣,重塑城市交通形態。

  上午10:00

  醫療輔助機器人——

  手術更輕鬆

  本報記者 吳月輝

  小明的職業是醫生,平時工作很忙。上午10點,他有一台重要的手術。在辦公室稍稍休息后,小明便前往手術室做術前准備。

  小明要去的手術室位於醫院外科樓三層,從他的辦公室走過去需經過一條長長的走廊。

  “我要左轉啦!親,你擋到我了,請讓一讓!”小明回頭一看,說話的原來是“小胖”。“小胖”是智能醫用物流機器人,它和它的小伙伴“小新”作為醫院的機器人新員工,已經在這裡工作半年了。它們擁有非常強大聰明的大腦,是醫護人員的好幫手,一個能頂好幾名配送員。他們倆每天主要承擔手術室醫用耗材的配送工作。在接收到手術室的耗材申請令后,“小胖”和“小新”就會出發前往庫房,在那裡等待庫管確認身份打開貨箱,並掃碼核對出庫耗材。然后,再根據預先植入“大腦”的地形圖,將耗材運送到相應的手術室門口。護士刷二維碼領取器械后,他們再繼續去運送下一批。從庫房到手術室,“小胖”和“小新”每次平均隻需要1分多鐘,任務完成得又快又好。

  進入手術室,輔助外科手術機器人“大華”早已准備就緒。即將進行的這台手術要從病人的膽管中取出結石,主要由“他”來配合小明完成。

  “大華”的視野特別好,它具有放大數十倍的三維成像系統,窄小空間的結構也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時,他的機械臂高度靈活,7個關節可以自由旋轉,能夠模擬人手和手腕的動作,在腹腔內進行精細的操作。尤其在縫合上,能夠進行超精細縫合。

  通過操控“大華”的機械臂,並通過他的高清視野引導,小明很快完成了手術。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醫療輔助機器人系統走進了醫院,為醫生和患者服務。盡管目前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未來的外科手術輔助機器人系統將做到簡單、安全、集成,並且適合醫生操作的習慣。未來的智能醫用物流機器人系統除了為手術室完成高值耗材的管理與自動配送,還可以完成消毒供應室與手術室之間的手術器械包、醫用被服、藥品等的配送。

  晚上8:00

  虛擬現實——

  娛樂更帶勁

  本報記者 劉詩瑤

  晚飯后,小明決定娛樂一下,放鬆身心。他打開手機的一款AR(增強現實)應用,一隻寵物狗的3D全息影像立刻彈了出來,把鏡頭對准屋內的沙發,小狗仿佛真的站立在上面。它活靈活現、憨態可掬,能根據小明的手勢和語音做出不同反應,小明還可以給它喂食物、洗澡。

  和“小狗”玩耍了一會兒,小明打算再看場電影。他拿起一架輕便小巧的VR(虛擬現實)眼鏡,戴好后摁下遙控播放鍵,3D大片就開始在眼前播放了。邊看還能邊調節瞳孔和焦距,從而增強電影的立體感,讓效果更逼真。看完電影,小明意猶未盡,又打開電腦屏幕准備玩會兒游戲。他戴上VR頭戴設備,感覺自己立刻被360度全方位高保真畫面包圍,進入了一個逼真的三維游戲空間,配合手柄操縱和體感擺動,小明像是在一個真實的游戲世界裡玩耍。

  VR/AR的出現,給游戲行業和娛樂領域帶來新一輪變革。這種利用計算機和光學等原理制作的高科技系統,或呈現高度仿真虛擬環境、或將虛擬世界套在現實世界並進行互動,給用戶帶來高度沉浸感和交互樂趣。事實上,VR/AR早就不局限於娛樂領域,而是開始影響各個行業。例如,VR教育能夠提供多種感官模擬,讓學生學習立體化的知識和在家中感受真實的課堂氛圍。還有AR購物,採購家具時隻需通過設備選中看上的家具,比如一張床,用戶自己的房屋裡就會出現床的全息影像,用戶能夠360度觀察這張床,而不用大費周折去店裡。此外,VR和AR早已滲透到零售和社交領域等。

  隨著科技進步,VR/AR將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得更加緊密。據有關機構預計,未來VR和AR市場將出現大幅增長。除了相關硬件設備的不斷優化,用戶比較關心的還有內容輸出和軟件品質,比如畫質的精細程度、使用體驗等,期待VR和AR在新的一年為人們帶來更多驚喜和美好體驗。

  晚上9:30

  陪伴機器人——

  照顧更貼心

  本報記者 谷業凱

  “老爸老媽,你們今天身體怎麼樣?”娛樂放鬆后,小明惦記著遠方父母的身體狀況,用手機與父母視頻聊天。

  “非常好,今天的心率、血壓都正常!‘小胖墩’可乖了!”小明父親心情很好,將手機屏幕對准身邊的陪伴機器人,連連夸贊。這台陪伴機器人外形圓滾滾,十分可愛。隻要正視攝像頭,雙手放在感應器上兩分鐘,它就能告訴用戶心率多少、身體怎麼樣。同時,借助后台強大的數據庫和雲平台分析,“小胖墩”還能實時反饋結果,並將異常情況同步發送到小明的手機上,避免老人突發疾病卻無人發現的情況,讓白天忙碌工作的小明少了后顧之憂。

  除了監控父母的身體狀況,“小胖墩”的陪伴功能也很強大。它集成了多種最先進的智能技術,採用全程自然語音交互設計,有視頻通話、監控、娛樂點播等功能,讓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多了不少情感慰藉。

  隨著語音和圖像識別、智能傳感技術、機械設計等的發展,“小胖墩”們還在不斷升級:善解人意的情感交互機器人能通過讀取表情,精確捕捉到對話者的喜怒哀樂,進而為下一步的行動提供判斷﹔心靈手巧的仿生機器人跑步跳舞打手鼓樣樣在行,甚至能做后空翻。小明相信,科幻電影中的那些無所不能的機器人離現實生活會越來越近。

  版式設計:沈亦伶

  本版圖片均由人民視覺供圖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