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1期

廣播新聞新常態構建的現實原則和趨勢操作

洪旭東
2018年01月11日16:27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廣播受眾移動化已成為必然,廣播新聞迫切需要尋找適應性定位與發展攻略,利用自身獨一無二的優勢,對新常態重構趨勢做出應對,主動對接、聚合與互動,創新廣播新聞的產品和方式,再顯廣播新聞活力。

關鍵詞:廣播新聞﹔移動優先﹔操作重構﹔創新發展

廣播已進入移動互聯時代,“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態勢,也成為廣播新聞趨勢操作的導向性信號。作為移動媒體的先驅,廣播應該積極參與嘗試和探索,在移動互聯時代,對新常態下廣播新聞趨勢操作做出迎合性的重構,特別是在廣播新聞的生產流程、平台發布、節目模式等方面,打造與主流媒體品格和氣質相一致的移動新聞精品。

一、廣播新聞應遵循的現實原則

移動互聯時代來勢洶洶又瞬息萬變,新生人類板塊重組速度增快,社會時間碎片化程度加深,移動浪潮下的廣播媒體已經覺醒,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互交錯、傳統新聞與融合新聞互為補充之際,廣播新聞必須遵循兩個現實原則:

(一)移動優先原則。廣播成為移動媒體由來已久。20世紀90年代初,一批站在時代潮頭的廣播人為適應社會發展,在對移動受眾進行數據分析和科學判斷之后,創辦了不影響駕駛安全的移動交通頻率。隨著汽車業的快速發展,轎車大量進入大眾家庭,移動交通頻率成為廣播媒體穩操勝券的中堅力量。而廣播的移動用戶不僅僅是車載,利用智能手機實時收聽或點播網絡廣播節目已經明顯趕超車載用戶。在所有廣播收聽終端中,手機廣播日漸時尚,傳播范圍以幾何級的速率遞增。一台汽車是一個移動終端,一部手機也是一個移動終端。廣播正在不斷向著移動化和場景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因此,落實移動優先原則,重視移動新聞是廣播產品的重中之重,是衡量一個廣播媒體成功與否的標志。

(二)音頻優先原則。廣播是靠聲音來傳播的,並且借助移動互聯已經成為輕巧輕便、可以跨越國界隨時隨地收聽的移動媒體平台。尤其是在4G全面鋪開后,電台的APP種類愈來愈豐富,廣播可以拆解成一個個音頻節目,人們可以通過收聽音頻節目獲取新聞資訊。因此,無論什麼樣的新常態,廣播以音頻播報的特性不會改變,廣播新聞的音頻生產制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與融合新聞雙軌並行。有專家預言,未來將有更多的操作指令實現音頻化,隻要開口發出指令就能接收到指定的音頻節目。隨著汽車智能化的提高,車聯網關鍵技術已經取得重要突破,車內音頻系統將是場景、內容和交互方式創新的切入點,未來廣播的很多營利模式都將在移動中進行,而音頻的商業利潤80%都在移動中產生。因此,利用音頻做小做精廣播新聞,形成廣播新聞垂直品牌的矩陣,通過移動媒體平台傳播音頻資訊是新常態下廣播的堅持。

二、移動互聯下廣播新聞的新業態

移動互聯是一個增長核心,正從一個外在工具演變成廣播新聞發展的引擎,不僅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模式,也作為一種新的服務平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各種創新性應用也推動廣播新聞模式與業態的重塑,直至催生新業態。

(一)廣播新聞正在適應移動互聯的運行機制。移動互聯改變了傳統廣播,奠定了廣播新聞移動互聯的發展方向。為了爭奪制高點,一些省市廣播電視台已經搶先一步,利用平台化的思維重組“新聞艦隊”,如西安廣播電視台建立的“中央廚房”是一個融媒體指揮發布平台,南京廣播電視台全媒新聞指揮中心打破了傳統的設計模式,簡化了新聞的生產流程,提高了新聞的生產效率。又如廣東廣播電視台打造的又一款手機客戶端——“粵聽APP”,是專注粵語的移動電台,支持24小時內廣播內容的回聽。這些新聞艦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實現資源整合,平台共享,這解決了頻率與新聞中心脫節、編輯與記者脫節、節目與新聞脫節的問題,在突發事件和重大新聞發生時,又能集中力量,解決新聞的生產和傳輸等重大問題,擴大廣播新聞的影響力。

(二)廣播新聞與新媒體聚合互動正在摸索之中。在新聞的融合問題上,廣播媒體早有創新驅動欲望,但目前還沒有找到一個成熟的融合模式。雖然網絡廣播與音頻APP已成為廣播聚焦的核心,但用戶影響力仍相對有限,並且尚未變現。很多記者、主持人都創建了自己的微博、微信,大多數廣播頻率也都建立了自己的公眾號,並逐漸成為廣播媒體與聽眾互動的主要渠道。但是這些新媒體與傳統線性廣播是隔開的,互不相通。廣播媒體鼓勵記者通過多樣化的工具生產多樣化的內容,而這些內容隻能在不同的平台上傳播和接收。在這種情況下,廣播新聞隻能通過移動互聯進行自我武裝、自我革新,強化移動互聯思維,改進廣播和傳統新聞的生產流程,使廣播新聞在推送、分享、體驗中得以延續生命周期。以廣東廣播為例:“686新聞工廠”是一個微信公眾平台,也是廣東廣播電視台旗下的一個廣播新聞生產部門,其所生產的新聞內容和節目主要在廣東台的各頻率和荔枝台廣東廣播在線播出。廣東廣播的新聞工廠每天制作10檔以上的新聞節目,一個“閱聽天下”APP音頻節目,以新、快、全、深的新聞總匯打造了廣東廣播的新聞品牌。廣東廣播借助移動互聯,發揮廣播的互動之長,做好自己的新聞,傳播自己的聲音,實現了與新興媒體共贏互利。

(三)新聞的碎片化給廣播新聞留足了時空。在移動互聯時代,整個網絡呈現為碎片化語境,新聞的碎片化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出現了輿論誤導,以致一些非理性的批評甚至謾罵充斥其間。碎片化的新聞的確具有雙屬性,一方面廣大受眾需要更多更接近事實本質的新聞場景﹔另一方面,碎片了的新聞不能讓其散落地上,需要有人用更開闊的視野將其拾起。應該肯定,碎片化新聞追求時效性、信息量和多樣性是時代的進步,是廣播新聞面臨的挑戰﹔同時,越多的新聞呈現碎片化,就越需要進一步的整合。當前很多碎片新聞自相矛盾,垃圾成堆,沒有形成一個整合的鏈條,甚至弄虛作假,虛張聲勢。這也給廣播新聞的生存和發展留足了時空。廣播媒體是黨的喉舌,應該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守廣播新聞的社會責任,將碎片了的新聞為我所用。比如北京電台新聞頻率的“新聞早晨”節目,在新聞的聚合與互動過程中,適應“碎片化”的信息傳播趨勢,採用微博式播出方式。南京廣電集團新聞頻率的“網羅天下”節目,將散落在新聞留言區的碎片化新聞進行篩選與鑒別,重組一個符合廣播傳播方式的內容本體,將網民對新聞碎片的觀點傳遞出來,實現廣播新聞價值的最大優化。廣播新聞的權威性需要在真實的基礎上,把牢方向、把握導向,提升廣播新聞的深度和廣度,通過主流媒體的聲音,填補移動互聯時代碎片化新聞的不足。

(四)產品細分凸顯廣播新聞的逐鹿劇烈。移動互聯網的通訊技術實現了新聞傳播能力的飛躍式提升,給新聞產品的細分提供了巨大的平台,廣播借助科技和智能的新聞入口,滿足了不同媒介情結用戶的需求。面向移動互聯用戶的音頻新媒體運營平台——蜻蜓FM,不僅整合了全國各地廣播電台的直播節目,還提供了很多音頻點播的內容。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每天提供的音頻播報,打造了一個廣播新聞的大集成,生產不同型號的新聞產品,優化了移動的收聽體驗。由於細分新聞的生產技術繼承了傳統新聞報道的精髓,部分廣播新聞的受眾和用戶被分化,加上多功能體驗、跨地域服務、用戶定制、精准個性化推薦等特色,使得廣播用戶有更多的選擇機會,顯示出廣播新聞的競爭更加激烈。

三、新常態下廣播新聞趨勢操作

與互聯網相比,廣播新聞傳播增速雖然不大,但實際受眾增量依然可觀,輻射范圍增寬且多元。新常態下的廣播新聞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由此,認識廣播新聞的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梳理新常態下的趨勢操作,形成以廣播新聞為“點”、以移動互聯整體聯動為“面”的多維新聞傳播格局,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廣播新聞不可忽略的大邏輯。

(一)廣播新聞的流程模式將被移動互聯大勢所推動。新媒體的新聞流程模式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新聞的生產與傳播在記者與用戶中進行,既可以是文字、照片、音頻或者視頻,還可以查看相關鏈接、評論、點贊或者傳播,呈現的形式是多元的。傳統廣播的新聞流程模式是線性的、實時的和單向的,新聞的生產與傳播是記者——編輯——播報——受眾,呈現的產品是音頻。隻要雙眼被佔用,如開車、跑步、做飯等各類移動場景,廣播這種單向線性傳播模式就成為用戶的唯一選擇。目前,廣播新聞可以與受眾互動、溝通甚至討論,可以線性實時播出,也可以非線性點播播出,既可以在省內國內接收,也可以跨省跨國接收。未來廣播新聞傳播的單向流程模式並未被完全顛覆,在發揮原有優勢特長的過程中,廣播新聞流程的改造將被移動互聯發展的大勢所推動,語音識別和臉部識別將使接收廣播新聞的指令層級大大減少。廣播新聞的入口再造進一步加快了廣播新聞平台向社交遷移。在新聞的輸出和接收之間,實時交互的機制將使廣播新聞更接地氣,與受眾的溝通、交流、互動、分享將更加便捷。

(二)廣播新聞將再提速。在新媒體產生之前,廣播新聞的時效性是不容置疑的,廣播新聞的優勢就在於傳播速度快。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等熱點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廣播媒體加快進化重生。在人人都是“新聞記者”的今天,傳播者在新媒體技術的引領下,受眾可以通過新媒體在第一時間獲得新聞事件的信息。因此,時效成為廣播新聞與融合新聞爭奪的焦點和熱點。廣播新聞大幅提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連線、直播乃至插播。對於重大的新聞事件,廣播新聞應該在新聞現場,與新聞同步。廣播新聞的主流媒體特質有著無以代之的官方影響,當新聞事件發生時,無人機與智能音頻將是廣播新聞的必備設備,就像交通頻率對路況的報道和衛星監控一樣,廣播新聞將通過第一時間的現場播報,提高廣播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廣播新聞再提速將是政府危機公關的一項有效手段,通過連線、直播和插播,即時發布事件過程和政府聲音,讓廣播作為政府資訊平台的功能凸顯出來,起到政治“避雷針”的作用。

(三)廣播新聞的產品創新將成為與其他媒體競爭的制勝法寶。在移動互聯的環境下,廣播集合了傳統廣播和網絡廣播的優勢,將廣播的伴隨性收聽優勢發揮到極致,而廣播的劣勢則需要通過產品的創新進行規避:第一,智能音頻的發展為廣播新聞產品的開發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越來越龐大的語音庫、媒資庫和雲存儲、雲計算不斷充實廣播節目,使廣播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透過廣播的任何連接存取或分享任何新聞。其次,廣播新聞可實現自動編輯生成節目、自動播音、自動播出,未來的廣播新聞絕不是簡單的“簡明新聞”或者是“綜合新聞”,而是基於音頻新技術應用、具有新型廣播屬性的新聞。第三,新聞機器人可以運用大數據實現自動抓取和採寫稿件,並且擁有強大的信息檢索與整合能力,能夠自動進行熱詞搜索、信息篩選、輿情分析甚至議程設置、節目編排,通過人機交互系統實現電腦與節目制作人員和聽眾的溝通互動。

四、結語

移動互聯強化了廣播伴隨性的優勢,彌補了廣播線性傳播、單一聲音的缺陷。如果說,從交通頻率向移動互聯發展是廣播新聞結構優化的升級,那麼,移動互聯的廣播新聞生態鏈的形成,為廣播找到了彌補短板的契機,使廣播走上創新、開放、共享的發展道路。新常態是一種趨勢,不可逆轉。廣播新聞移動互聯的發展目標是在信息化、智能化的大環境下,在確保廣播“聽”的特質的前提下,實現廣播新聞移動優先、音頻優先的橫向打通。(作者單位:廣東廣播電視台) 

參考文獻:

1.郭倩.手機廣播——傳統廣播網絡化的新方向[J].今傳媒,2013(04).

2.沈威虎.“微時代”與“融時代”廣播的擅變[J].中國廣播,2015(12).

3.覃倩.廣播在碎片化傳播時代的微博式新聞報道[J].新聞與寫作,2013(11).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