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電影評分社區的現狀及輿情探析
摘要:一直以來,影評都是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互聯網時代大眾的消費升級,電影評分社區也呈現出民主化的趨勢。作為電影產業生態系統的效果評估環節,網絡社區的電影評分機制近年來屢次面臨信用危機,主要表現為網絡“刷分”現象攪亂電影輿論場,評分系統合理性受到質疑。本文從國內外主要電影評分社區的發展及變化入手,對當下電影評分現象進行輿情探析及反思,以期更好地促進電影文化產業的有序發展。
關鍵詞:電影評分﹔電影產業﹔輿論生態
在“互聯網 +”時代,網絡電影評分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電影觀眾的觀影取向。①2016年12月28日,一篇標題為“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 惡評傷害電影產業”的文章經由人民日報客戶端刊載之后,在新浪微博上輿論肆起,迅速引發了全網關注。當晚,官方認証的微信公眾號人民日報評論又發表文章《中國電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並在評論區回應“以此為准”,似乎又改變了這種論調。態度轉變的背后,對國內電影社區評分的科學性、客觀性依舊質疑聲不斷,關於信譽危機的言論再次出現在網絡輿論場上,對電影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可小覷。
一、國內外電影評分社區的由來
早在20世紀30年代,影評就是電影產業的重要部分,一直到20世紀末,觀眾們接觸影評基本上都是通過報紙這樣的載體。這個時期的評論、評分都是由真正意義上的著名影評人給出,相對而言更為專業,但同時也隻能反映出一小部分精英的偏好。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影評呈現民主化的趨勢。在網絡社區中,對電影質量的評價有多種形式,包括長評、短評、評分等。作為電影生態系統的效果評估環節,電影評分通過量化的分數直接呈現,潛在地影響人們對影片的判斷,甚至網站的打分情況一度被放大為衡量一部電影的質量是否受到觀眾認可的唯一標尺,電影分數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影片的命運。
電影評分這一歷史由來已久,最早在國外出現。比如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IMDb、爛番茄以及Metacritic網站,這三大老牌評分網站基於各自的評分系統為觀眾服務了幾十年,其中被使用最多的是IMDb,該網站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詳細的電影數據庫,但在2010年遭到國內封禁,2013年解禁。國內最早的兩大電影評分網站是豆瓣網和時光網,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這兩個網站上聚集著數量可觀的電影愛好者,其打分在圈內外也被認為是相對專業的。之后,貓眼、格瓦拉、娛票兒、淘票票等在線購票平台出現,每一家平台都有提供電影評分,甚至在微博上也有微博電影評分。如今,將電影的質量通過數字直觀呈現成為了共識。
二、國內外電影評分社區的現狀
現今流行的影評網站的評分方式主要分為兩種,最常見的是根據喜愛度從1到10(或100)打分,最后以算法得分的形式呈現最終分數,如IMDB、Metacritic、豆瓣、時光等,也有給出好或壞兩極評價的簡單機制如爛番茄。其中,大多數網站接受來自全網絡的評價,也有的網站結合普通觀眾評分與專家評分(如 Metacritic、爛番茄和貓眼),從而給出更詳細、更專業的參考。
(一)國外電影評分社區的評分機制
1.IMDb:國際知名的權威電影點評網站
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nternet Movie Database,簡稱IMDb)是國外最老牌的電影評分社區,而且評分的范圍遍及全球,也是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評分網站。IMDb的電影評分機制和大部分其他電影評分網站大同小異,評分者可以直接對電影進行1到10的評分,而網站最終呈現出來採取“加權平均”的計算方法,採用的是貝葉斯統計算法,但是,大多數觀眾打分都是缺乏明確標准的,而且會受很多外部因素干擾。針對這樣普遍存在的現象,IMDb引進 Metacritic的專家評分。
2.爛番茄:簡單直白的好壞區分
爛番茄電影的評分會通過三種方式呈現:新鮮、鑒定新鮮和腐爛。新鮮度成為衡量電影質量的量化標准,指的是每一部電影所受到的評論中好評所佔的百分率。比如“新鮮”意味著這部電影的新鮮度超過60%﹔“腐爛”則表示這部電影的新鮮度低於60%﹔而“鑒定新鮮”則是指該電影有超過80%以上的專業影評人打分且新鮮度在75% 以上。如此評分機制由於簡單帶來了大量用戶,但是由於綜合考慮的因素欠缺,很難直接反映出電影的質量。
3.Metacritic:專業視角的評價界定
與爛番茄網類似,Metacritic網站是一個專業的評分網站,其評分也分為專家評分和觀眾評分。專家評分總分為100,由各大專業媒體以及影評人對電影進行評論評分,而最終的分數則由所有評分加權平均得出。換言之,越著名的媒體或影評人,在電影評分上就更有發言權。對於這樣的做法,外界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樣的機制增加了評分的合理性、科學性,也有人認為這樣做會讓某些人對電影分數的影響過大,失去了原本的意義。Metascore也並非有著完美系統的評分,但IMDb引入該分數相對削減了其本身評分機制的不合理性。
(二)國內三大電影評分社區的評分機制
與快速發展的電影市場不相匹配的是,當前國內電影評分網站尚未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缺乏具備知識產權自主性、標准化與權威性的電影評分“龍頭”網站。②豆瓣、貓眼、時光網是國內主要的三大電影評分網站。
1.豆瓣:還原普通大眾的平均看法
與近幾年崛起的大量在線購票平台不同,豆瓣是由興趣組建起來的平台,創立於2005年,早期是一個以年輕受眾為主要群體、以讀書和影音為主要討論內容的網絡社區。在用戶數量上,少數文青逐漸成為越來越龐大的電影愛好者,在豆瓣CEO阿北看來,豆瓣的用戶早已平民化。他在《豆瓣電影評分八問》③中指出,現在每個月都有一億左右人會用到豆瓣電影。從評價質量來看,相對於普通受眾而言,豆瓣上電影愛好者的閱片數量以及評價質量要高一些,但是由於網絡上對於豆瓣電影評分者評分態度詬病已久,認為他們過於自我表達,影響分數的客觀和科學性。比如日報文中的《即使變成甲虫卡夫卡還是進不去城堡》在豆瓣上的評分事件引起了對豆瓣用戶的批評和質疑。
豆瓣的評分體系主要是五分制,用戶打分范圍是1—5,然后根據算法得出電影分數,也會轉化成10分值的分數。豆瓣CEO阿北在《豆瓣影評八問》中表示,豆瓣網評分的主旨和原則是“盡力還原普通觀影大眾對一部電影的平均看法”。換句話說,豆瓣的評分機制主要還是以簡單算術平均為主,沒有審核機制,更沒有編輯干預,程序每過一段時間會自動重跑一遍,將新打分者打出的分數加入到計算當中。
2.時光網:國內權威電影信息
時光網是國內較好的專業電影網,其評分方法主要是根據所有用戶的評分,通過加權平均得出,主要考慮電影的打分人數和平均分數,通過一套復雜的算法使得集中獲得用戶好評的電影擁有較高分數。④此外,時光網的評分是十分制,還可以通過印象、導演、故事、畫面、表演、其他六個分項的分別打分而合成整個電影的分數,相比豆瓣網簡單粗暴的五星制來得更綜合些。其打分人群主要是國內院線電影的影迷和部分專業影評人,由用戶自己去判斷影片的價值,兼具了專業性和大眾性。
3.貓眼:大眾評審團降低影評門檻
貓眼這一在線購票平台成長於中國院線電影普及之后,無論是打分人群還是打分機制,都與豆瓣不太一樣。從打分人群來說,貓眼分為觀眾評分和專業評分,其中觀眾評分方面,大都是購票觀影用戶,這一部分打分機制與豆瓣類似,都是由觀眾評價電影的星級再換算成相應的分數﹔專業評分參考國外專家評分平台“爛番茄”的專業篩選規則並結合國內現狀推出,由主流電影媒體的資深媒體人、資深影評人、影視專業學者針對影片進行實名制打分和評價,最終分數並列顯示在觀眾評分旁邊。但在此次人民日報客戶端刊載《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 惡評傷害電影產業》的風波之中,貓眼的專業評分由於存在種種缺陷受到質疑,貓眼暫時關閉了該功能,並稱優化方案還在探討中。
由此來看,除了貓眼之外,格瓦拉、娛票兒、淘票票等這種基於購票場景的平台等逐漸成為觀眾觀影的第一道入口,影評的門檻也在逐漸降低。
三、電影評分社區的現象反思
一般來說,對電影的評價主要參考兩個維度:電影本身的質量和觀眾的個人感知。除了專業的電影研究者,觀眾受第二種因素的影響更深。2016年1月,《消費者報道》對195名消費者進行了電影評分態度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3.08%的消費者會在觀影前參考電影評分,所有被訪者中,僅有4.32%的人完全不受電影評分的影響。其中,個人情懷、文化差異甚至粉絲效應等因素也會使每個人的評價變得更為主觀和有傾向性。因此,一個平台、組織或者個人對電影的評價是否具有參考價值,取決於它能否盡可能多地摒除“個人因素”影響,表現出相對的客觀性。
(一)網絡“刷分”現象攪亂電影輿論場
在中國,票房至上的電影產業環境,涉及“水軍”“公知”“腦殘粉刷分”等元素的現象此起彼伏,電影評分的權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據了解,利用“撞庫”“肉雞”等網絡作弊技術,一個團隊甚至幾個人就可以輕而易舉進行“刷分”。大量的影評通過收集各種大V、小V、大號、小號的信息,軟件自動生成,而且可以做到抓取的信息不重樣。比如有人質疑認為《擺渡人》這部電影在豆瓣網的評分是刷出來的,微信公眾號娛樂獨角獸稱:“《擺渡人》在一天之內豆瓣評分變化幅度較大,而且零點場以后,集中放出了大量一星的豆瓣評分,疑似慘遭水軍惡意攻擊。”一時間,豆瓣網的電影評分機制和信用度再遭質疑。此外,在國外,“水軍”同樣存在,相對於國內的拿錢辦事而言,國外的水軍則更多是基於影迷的個人價值取向,比如在《自殺小隊》上映后引發的爛番茄風波,主要是DC影迷們不滿於爛番茄網貶DC電影的同時捧高漫威電影,共同到公益請願網站上請願關閉爛番茄網。
(二)評分系統合理性受到質疑
電影評分的高低直接影響消費者對電影的好感認知以及是否掏錢買單。即使電影評分數據真實,不同的打分機制很可能會帶來大相徑庭的結果。五星制、十分制、百分制在理論上通過算法量化評價意見,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總是無法避免種種缺陷,比如評分系統沒有過濾機制和保護機制負責。豆瓣、貓眼此次被質疑,面臨信用危機,與其評分系統也有很大關系。
此外,人們在打分的時候,除了受到外界信息的影響,還要考量影片的制作、畫面、音效、演員演技等諸多因素,以達到客觀科學評價的最大化。
四、結語
究其目的,網絡社區的電影評分最終除了盡可能體現最廣泛或最核心用戶的真實評價之外,還(作者單位:陽光學院) 應不易被主觀帶有惡意的規則破壞者所利用。換言之,不管從觀眾心理上,還是評分機制上,網絡社區的電影評分都有其局限性,如何提高並深化網絡電影評分社區的說服力和影響力,無疑成為當下電影評分社區的第一要務。
注釋:
①齊偉.迷影偏好、觀影取向與票房制衡——網絡電影評分現狀研究[J].當代電影,2015(11).
②聶偉,張洪牧宇.“互聯網+”語境下電影評價機制研究——以國內主流電影評分網站為例[J].當代電影,2016(04).
③楊勃.豆瓣電影評分八問[EB/OL].豆瓣網.https://www.douban.com/note/529770230/.2015-12-18.
④譚瑋.電影評分網站的意見領袖分析——以時光網為研究對象[J].遼寧大學,2012.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