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好家風 好環境 好傳承 潮州古城的新變化

張潼
2018年01月18日15:20 | 來源:中國青年網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好家風 好環境 好傳承 潮州古城的新變化

  “在我們社區生活,幸福滿滿。”王延平是潮州市湘橋區太平街道義興社區的居民。談到對所在社區的感受,王延平“點贊”不停,她所在的社區正是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區的一部分。

  1月17日,中國青年網記者跟隨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走進潮州,走入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區,感受集精神文明、生態文明、文化傳承於一體的古城魅力。

  當老街巷遇到十九大精神

  2018年1月17日,義興社區舉辦“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攝

  記者探訪當天,義興社區正在舉辦“十九大精神”進社區活動。在社區中一間客棧的院落裡,社區居民、游客齊聚,共同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

  “選在客棧中舉辦,就是看中了它的開放性,這附近居民多、游客也多,我們舉行的一系列活動不僅能面向居民、還面向游客。”太平街道黨工委委員何春紅介紹道。

  “為了讓十九大報告更接地氣的傳遞給老百姓,我們社區想了不少辦法,居民宣講就是一種方式。居民、巷長自願參加,將自己的學習心得分享給大家。”義興社區黨支部書記陳惜奕說。

  陳惜奕所在的社區管轄著包括義井巷、興寧巷、甲第巷、猷巷和灶巷在內的五條街巷。這五條街巷歷史悠久,是潮州歷史文化名城古城區的名片。

  除了定期舉辦互動,社區還充分利用古城的歷史文化特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十九大精神融入人民生活情境,讓這些老街巷迎來了新面貌。

  “潮州第一巷”甲第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街巷。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攝

  有著“潮州第一巷”之稱的甲第巷,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街巷,60多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益廣告和50多個燈籠,結合古城文化特色和濃郁中華文化視覺元素,傳達了“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自古便以民生淳朴、家風良好出名的義井巷,則結合自身特點,將廉政建設和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用廉政文化主題宣傳畫吸引著人們的目光。

  名字以“興旺安寧”為寓意的興寧巷,則將新時代的精神與歷史願景相結合,通過12幅簡潔明了的宣傳畫將十九大精神傳遞給路過的游客。

  “巷長制”打造和諧社區

  “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居民宣講會上,肖慧蘭將十九大報告中的這段話朗讀給大家聽。

  今年55歲的肖慧蘭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巷長。2014年,太平街道積極創新社區治理,率先在潮州市推行民選巷長,實行巷道居民自治制度,由巷長帶領居民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並建立議事制度,共同討論解決巷道問題,形成“村居民約”。

  甲第巷中有60多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公益廣告。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攝

  由於在鄰裡中的聲望高,肖慧蘭在推行“巷長制”的當年,就被選為了巷長,一干就是4年。每天肖慧蘭都會早早起床,在所負責的巷道巡視。誰家的衛生不符合標准,垃圾傾倒有問題,家庭鄰裡有糾紛……肖慧蘭都會事無巨細的監督、協調。

  事情多又雜,巷長卻是義務制,沒有一分錢的工資、補貼。“雖然沒工資,但是為大家做事,我很開心。”肖慧蘭笑著說。

  當巷長的這幾年,肖慧蘭明顯的感覺到居民精神面貌方面的變化。“現在鄰裡之間更加友善、和諧,大家都積極互幫互助,尤其是對游客也非常的熱情。曾經一位游客的背包丟了,全巷人都自發幫這位游客尋找,最后終於找到還給失主。”

  與此同時,社區生態文明上的改變也是立竿見影。由於挨著古城景區,曾經的巷道車多、人多、游客多、垃圾也多。這幾年,在巷長的監督下,居民保護環境的意識大大增強,主動配合整改。

  2017年7月,潮州市開展“六城同創”“治六亂”工作,各巷巷長和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立即行動,對甲第巷、興寧巷進行清掃,保持巷道的環境衛生整潔,對佔道經營的沿街鋪戶進行了勸導。

  “居民在巷長的帶領下,在主題宣傳的熏陶下,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逐漸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十九大精神內化於心。”何春紅說道。

  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

  王延平在分享家風感言。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攝

  “我的家庭和大多數家庭一樣,是一個平凡的家庭,也是一個幸福的三代人、六口之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跡,但是我們全家遵紀守法、互敬互愛……”在當天的宣講會上,王延平跟大家分享了她的家風感言。

  “王阿姨得知社區邀請她分享家風,特意寫了滿滿兩頁紙的稿子。”陳惜奕說。

  這種家風分享是義興社區的一大特色。社區中的義井巷自古就以好家風著稱。巷中的汝南茶舍和朱宅大院至今還保存著先輩留下的“正人先正己,治家如治國”等良好家風家訓。

  汝南茶舍家風家訓。受訪者供圖

  義興社區不僅倡導社區居民學習優秀家風,還鼓勵居民設立自己的家風、家訓並積極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家風活動,鼓勵居民從自身做起,把好家風一代一代保持傳承下去。” 陳惜奕說道。

  “非遺”高手在巷中

  潮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據史料考証,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悠久的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在短短290米的甲第巷中,就“藏”著眾多技藝高超的能人。

  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鼻煙壺。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攝

  甲第巷38號,過去是一處破舊民居,在社區的努力下,舊民居被修葺一新,成為潮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這個基地中藏著潮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鼻煙壺的制作高手。

  不同於傳統的內畫鼻煙壺,潮州鼻煙壺以雕刻見長,運用玉石、瑪瑙等原材料本身色彩特點,保留天然的花紋,因地制宜加工成瑰麗的浮雕,將自然與人工巧妙融合,渾然天成。

  甲第巷16號資政第是一座典型的潮汕民居建筑,也是“湘橋區民居文化展覽館”所在地。中國刺繡藝術大師李淑英的潮繡研究所就設在這座展覽館的二樓。

  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李淑英。中國青年網記者 張潼 攝

  潮繡也叫潮州繡,是粵繡的主流派,有獨特風格技藝和強烈的地方色彩。潮繡構圖飽滿均衡,針法繁多,尤以富有浮雕效果的墊高繡法獨異於其它繡法。

  作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潮繡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針神”的李淑英2014年在研究所啟動實施了潮繡“不斷針計劃”,言傳身教,免費培訓和帶徒授藝。

  “隻要你願意來,我就免費教,不能讓潮繡斷針。”如今,李淑英的“不斷針計劃”每年能培養100名潮繡技藝專業人才。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