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晨報:沈夢辰的小失誤 沒什麼不得了

在線答題游戲正熱,很多明星也都參與其中,這不,沈夢辰就主持了一個在線答題節目,跟網友熱烈互動。但在主持過程中,她出現了幾次口誤,念錯了幾個字,迅速被網友捕捉到了,網友於是又一次開始討論主持人文化素養這一古老話題。
自出道以來,沈夢辰的表現就伴隨著網友的吐槽,隨著其在越來越多節目中露面,吐槽也越來越多。但我們如果肯回顧一下那些名主持的職業生涯,會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和各種口誤,甚至常識性的錯誤相伴,也和吐槽、批評、質疑相伴。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不出現口誤,能經得起所有人審視的主持人?應該沒有。隻要是活人,站在舞台上表演,都難免出現瑕疵。尤其是主持人,體力、心境、搭檔的變化,以及節目風格的調整,恐怕都會讓現場表現打折扣。這種顯微鏡式的審視,用到任何一個主持人身上,恐怕都會指向相同的結論,哪怕那個人是蔡康永、小S,或是奧普拉·溫弗莉。
不過,觀眾對主持人,是有特殊感情的,這種特殊感情,是隨著電視業的黃金時代建立起來的。那個時代,是訪談節目和室內綜藝節目的黃金時代,主持人就是一檔節目裡最大的明星。原因並不復雜,那是電視最強勢的年代,觀眾的注意力也沒被別的娛樂渠道分散,所以,電視台就成了最大的明星制造公司,主持人成了明星中的明星,他們還比影視明星更正統、更能迎合家庭價值觀,更容易進入主流社會。
2005年以后,其他娛樂方式崛起,電視式話語方式漸漸不那麼強勢了,室內綜藝節目的能量,開始被各種真人秀節目吸走,主持人在一檔節目中的作用慢慢被弱化。這十余年,能夠憑借主持人身份成名的,寥寥無幾,那些由著名主持人主導的節目,如《超級訪問》《康熙來了》,開始陸續停播,《魯豫有約》 也用各種方式轉型。眾多電視人,如羅振宇、王利芬、王凱、黃健翔、邱啟明、劉建宏、張泉靈、段暄,或投向互聯網節目,或徹底轉行。
電視業在衰落,電視主持人沒有了以往的風光,但人們對主持人的要求反而更嚴格了。因為有了社交媒體,每一點錯誤都會被放大,關鍵時刻再有人帶一下節奏,就會讓人們形成某種印象,很長時間都無法消除。
但如果我們總是這麼嚴苛,隻要他們有了錯誤,就讓他們下課,恐怕就沒有機會看到他們成長了。如果汪涵在年輕的時候,因為舞台失誤被下課,我們就看不到《我是歌手》歌王爭霸之夜,孫楠宣布退賽時,汪涵的三分鐘即興救場詞了。
所以,我們不妨把目光放長遠一點,不要看一個人在一時一事上的精彩或失誤,而要看他或她在成長過程中會有什麼進展,在歲月的幫助下會有怎樣的成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