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廣東惠州市:昔日多個“埋汰村” 如今脫胎變“網紅”

徐輝
2018年01月19日13:55 | 來源:央視網
小字號
原標題:【網絡媒體走轉改】廣東惠州市:昔日多個“埋汰村” 如今脫胎變“網紅”

觀背村內的“講習所”(徐輝/攝)

  觀背村內的“講習所”(徐輝/攝)

  1月18日,由中央網信辦主辦、廣東省委網信辦承辦的2018年“新時代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廣東站)活動媒體團一行走進惠州。

  三年前,惠州市觀背村還是一個環境臟亂差的落后村,如今已建成環境干淨整潔的“文化部落”。廣東省惠州市經過3年多的努力,一批“網紅”新農村悄然形成。

  昔日“問題村”如今“明星村”

觀背村(徐輝/攝)

  觀背村(徐輝/攝)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

  回憶起2014年到觀背村做駐村第一書記時的情景,陳湘表示,沒想到竟有基礎設施如此落后的村子。

  因為距離博羅縣城一路之隔,觀背老村大多出租給小商小販,制豆腐的、收廢品的,村裡環境雜亂差,沒有一條像樣的馬路。

  夜晚攔“摩的”,得知去觀背村,司機連連搖頭,“觀背村我們晚上可不敢進”。

  陳湘說:“農村的問題就是思想和思路的問題,村干部能不能站在百姓角度想問題是最主要的,然后是如何把村裡現有的資源整合好推向社會。”

  “要想富先修路”,預算下來村裡修路要18萬元。錢從哪裡來?陳湘否定了村干部提出的“向政府申請”的主意,提出村委7個人,每人發動6名村民義務修路。義務修路的場景,感動了無數的村民,很多人自動加入隊伍。這不隻節省了費用,還把人心渙散的村民凝聚到了一起。

  根據觀背古村地理位置好、閑置民房多的現實情況,村委會決定召集各文化圈層的人士,打造文化與藝術共享的文化部落。目前,觀背村已入駐的社會團體和民間協會有62家。

  觀背村摒除大拆大建的方式,降低了建設成本的投入,同時為新農村建設中保留了自己獨有的鄉愁田園風光的氣息。

  2015年,唐燕群選擇來觀背村開旅館。如今,唐燕群旅館的11個房間周末爆滿,平時也有七成左右的入住。

  觀背村支部書記鄭國雄介紹,除了村貌舊貌換新顏之外,村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以前見生人沒人理,現在主動打招呼。如今村裡再有什麼事,廣播一下志願者就都來了。”

  新農村建設讓村民在家門口脫貧致富

鬆樹崗村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大力實施招商選資,滿足當地村民就業。(徐輝/攝)

  鬆樹崗村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大力實施招商選資,滿足當地村民就業。(徐輝/攝)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認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觀背村現在來了這麼多社會團體和民間協會入駐,那村民的收入怎麼樣?對此陳湘有長遠的“經濟賬”。

  陳湘對村民說:“你是誰不重要,你和你的孩子和誰在一起最重要。”如今觀背村的大人孩子可以得到很多免費學習的機會。

  企業家協會入駐,帶來了更多商機。“觀背村的發展剛剛開始,接下來村民會有更多致富機會。”

  鬆樹崗村地處惠州市博羅縣長寧鎮西部,在新農村建設中該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大力實施招商選資,引進了台灣生機立體農業園、“客家佬”豆腐花廠及火龍果、葡萄、花卉等一批農業種植基地。

  2010年,毛彩雲到客家佬豆腐花公司上班,如今已走上廠領導崗位,月收入六七千元,普通工人每月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

  2016年,鬆樹崗村集體所得收入29萬元,農民人均經營所得25580元,比上一年增長25.1%。當地農民足不出村由農民變身工人,實現了脫貧致富。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