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真:運用科學邏輯指導新聞輿論工作實踐
馬克思指出,“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的力量。”理論的最大價值在於武裝群眾、指導實踐。研究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研究本身,而是為了在實踐中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運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去分析問題、指導工作。
運用科學邏輯把握新聞真實。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新聞真實是新聞生產和傳播主體對客觀事實進行選擇、認識、理解、表達的一系列過程。在新聞事實的選擇和認識、新聞真相的理解、新聞信息的表達的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環節都經歷著主體與客體、主觀與客觀、思維與存在、所指與能指的矛盾運動,最終定稿的新聞報道所能傳遞的事實、意義與真相之間必然出現差異和偏離。任何新聞報道都有導向,報什麼、不報什麼、怎麼報都飽含著立場、觀點、態度。因此,絕對的新聞真實不過是一種新聞願望,而非新聞事實本身。正如馬克思所說,新聞真實是一個“有機運動”的過程,人們隻能在科學理解真實、認真還原真實、嚴格把關真實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接近完整的事實真相。在對新聞真實的科學理解上,習近平給我們提供了科學系統的論述,他一方面從價值論層面強調,“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事實是新聞的本源,虛假是新聞的天敵。新聞的真實性容不得一丁點馬虎,否則最真實的部分也會讓人覺得不真實。”同時又從認識論層面指出,“要根據事實來描述事實,不能根據願望來描述事實,同時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搞清楚是個別真實還是總體真實,不僅要准確報道個別事實,而且要從宏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習近平的新聞真實觀既強調了新聞輿論工作要遵循一般規律、堅守客觀真實的“大真”,又彰顯了新聞輿論工作推動社會發展、實現人民幸福的“大善”,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有機統一。在談到為什麼既要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又要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時,習近平指出,“我們之所以要強調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因為:一方面,我國社會積極正面的事物是主流,消極負面的東西是支流,要正確認識主流和支流、成績和問題、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集中反映社會健康向上的本質,客觀展示發展進步的全貌,使之同我國改革發展蓬勃向上態勢相協調﹔另一方面,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前所未有,必須激發全黨全社會團結奮進、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這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才能起到應有作用。”他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殊國情出發強調,“我們這麼大一個國家,十三億多人口,每天發生著大量事件,也存在著大量問題。新聞媒體是社會輿論的發射器,也是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如果隻看到黑暗、負面,看不到光明、正面,雖然報道的事情是真實發生的,但這是一種不完全的真實。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盡管這一葉、這一點確實存在,但從總體上看卻背離了真實性。同時,除了一因一果,更要注意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為因果、因果轉換等復雜情況,避免主觀片面、以偏概全。有些事情特別是一些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不報道不會產生什麼社會影響,而一旦經過媒體傳播和放大就會造成相當大的社會影響。連篇累牘、不厭其煩地報道各類負面消息,社會就會缺乏精氣神,甚至人心就會散掉。”習近平關於新聞真實的論述,完整地詮釋了新聞真實的科學內涵,客觀地分析了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方針之間的辯証關系,不僅強調了新聞要真實,還科學地回答了什麼是新聞真實、新聞為什麼要真實、如何把握新聞真實等問題,集中體現了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精神,對我們的新聞傳播實踐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運用科學邏輯擔負新聞使命。習近平從新聞傳播的一般規律出發,明確提出了新的歷史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的歷史責任。他強調,“新形勢下,我們黨要帶領人民有效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引導好人民思想,而要引導好人民思想就要引導好社會輿論。”他從新聞輿論工作的社會責任這個“大善”出發,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習近平的新聞輿論使命觀建立在科學的新聞本質論、本源論之上,系統地回答了“新聞為了誰”這個命題,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新聞價值和意義體系。習近平強調要承擔起這一職責使命,必須把政治方向擺在第一位,做到“四個牢牢堅持”,即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習近平運用科學邏輯指出,堅持黨性原則,最根本的是堅持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的統一,打通“兩個輿論場”﹔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就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定盤星”,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雲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就是要激發人們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所有的新聞媒體和新聞報道都要講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事實和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做好正面宣傳,要注重提高質量和水平,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堅持輿論監督和正面宣傳的統一,同時對重大政治原則和大是大非問題,要敢於交鋒、敢於亮劍。習近平強調,要擔當起職責和使命,還要推進新聞輿論工作的創新發展,“要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講求實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牢牢掌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主動權。習近平還為新聞輿論工作提供了科學的衡量標尺——時度效,要求把握好時機、節奏,處理好力度、分寸,注重效果、實效。
運用科學邏輯認識網絡社會。正是從科學邏輯出發,習近平從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來認識互聯網的本質,從網絡社會主體交往實踐的視域理解新聞輿論工作。2012年12月7日,他在參觀考察騰訊公司時指出,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這個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很大的進步推動作用。2014年11月19日,習近平向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時指出,互聯網真正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讓國際社會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強調:“互聯網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這一系列的新論斷是站在互聯網時代的高度,把以前人們對計算機和互聯網的“計算工具”“信息平台”“虛擬空間”等認識定位提升到現實生產和生活的視域,將線上線下的社會交往納入網絡社會的范疇,網絡交往不再是“虛擬空間”,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社會,是人類社會“數字化生存”的社群再造和社會重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對新媒體時代本質的科學判斷。基於網絡社會存在的科學認識,習近平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讓網絡空間清朗起來”的觀點,其實就是一種社會理念、社會觀照和人文關懷。他要求,人在哪裡,新聞輿論陣地就應該在哪裡。“對新媒體,我們不能停留在管控上,必須參與進去、深入進去、運用起來。”
運用科學邏輯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是黨中央著眼鞏固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習近平敏銳地把握住新媒體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指出:“隨著新媒體快速發展,國際國內、線上線下、虛擬現實、體制外體制內等界限愈益模糊,構成了越來越復雜的大輿論場,更具有自發性、突發性、公開性、多元性、沖突性、匿名性、無界性、難控性等特點。”他認為,在新媒體時代,“好的輿論可以成為發展的‘推進器’、民意的‘晴雨表’、社會的‘黏合劑’、道德的‘風向標’,不好的輿論可以成為民主的‘迷魂湯’、社會的‘分離器’、殺人的‘軟刀子’、動亂的‘催化劑’。”他特別強調,“我多次講,過不了互聯網這一關,就過不了長期執政這一關。”總結近年來我國媒介融合的理論與實踐,不難發現我們之所以在理論上還存在頗多爭議,在實踐上還存在諸多困境,從根本上講是因為沒有正確認識和把握網絡社會的本質以及互聯網時代新聞輿論工作的規律,沒有充分認識到媒介的媒體化與媒體的媒介化、人的媒介化與媒介的人化辯証統一的發展趨向。主管部門、傳統媒體、新興媒介、專家學者都要深入思考,習近平所說的“新型主流媒體”新在哪裡,如何構建?這些都離不開科學邏輯的指導。
運用科學邏輯推進網絡治理。習近平還把網絡治理納入社會治理的范疇,提出了“信息主權”、“國際互聯網治理體系”以及“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理念。2014年7月16日,習近平在巴西國會演講時表示,“互聯網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把世界變成了‘地球村’,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推動著社會發展,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性。但是,這塊‘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11月19日,習近平向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賀詞時進一步指出,“網絡空間是人類共同的活動空間,網絡空間前途命運應由世界各國共同掌握。各國應該加強溝通、擴大共識、深化合作,共同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堅持運用互聯網思維來認識和把握網絡社會的治理。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中,他指出,“從實踐看,面對互聯網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行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同時,隨著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產業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特別是面對傳播快、影響大、覆蓋廣、社會動員能力強的微客、微信等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用戶的快速增長,如何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網絡信息傳播秩序和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突出問題。”在這裡,習近平特別強調了“互聯網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的問題,敏銳地發現了媒介發展和管理的新形勢、新情況,他要求,“要教育引導廣大網民遵守互聯網秩序,依法上網、文明上網,理性表達、有序參與,增強辨別是非、抵御網絡謠言的能力,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提出“要抓緊制定立法規劃,完善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等法律法規,依法治理網絡空間,維護公民合法利益。”
總之,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既是一個科學的理論體系,也是一種科學的話語體系。學習貫徹習近平新聞輿論思想,要始終把握科學邏輯這一條主線,把握其中的科學思維和精神要義,自覺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新聞傳播現象,指導新聞輿論工作實踐。
(作者系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副教授、博士)
注釋:
①習近平:《深入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努力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求是》2010年第7期。
②④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2016年5月17日)》,人民日報2016年5月19日,第2版。
③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頁。
⑤孫中山:《孫中山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91頁。
⑥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第423頁。
⑦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53頁。
⑧同⑥,第417頁。
⑨同⑥,第419頁。
⑩林如鵬、湯景泰:《政治邏輯、技術邏輯與市場邏輯:論習近平的媒介融合發展思想》,《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年第11期。
中共中央宣傳部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9∼281頁。
習近平:《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不斷發現、創造、前進》,人民日報2013年1月6日第1版。
同⑥,第430頁。
同⑥,第427頁。
習近平:《推動全黨學習和掌握歷史唯物主義 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人民日報2013年12月5日第1版。
同③,第9頁。
同⑥,第425頁。
同⑥,第424∼425頁。
同⑥,第425∼426頁。
同⑥,第418∼419頁。
同⑥,第428頁。
同⑦,第197頁。
同⑦,第198頁。
同⑥,第429頁。
同⑥,第418頁。
同⑥,第42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