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脫貧攻堅 彰顯使命擔當
平頂山日報傳媒集團充分發揮“媒體助政”的重要作用,運用多種新聞表現手法,及時報道成效、挖掘典型、發現亮點、推廣經驗,既發揮自身優勢開展駐村幫扶,又提煉升華精准扶貧的實踐成果,更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為打好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思想保障和精神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響了脫貧攻堅戰,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為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遵循。
從差異化入手,從時度效著力
平頂山日報傳媒集團整合旗下媒體,發揮不同媒體的特點和優勢,從差異化入手,從時度效著力,創新報道手段,豐富報道內容,拓寬脫貧攻堅宣傳路徑,凝聚起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營造了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取得了看得見的成果。
平頂山日報強勢推出脫貧攻堅專欄,准確解讀黨和政府關於脫貧攻堅的政策要求,生動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脫貧攻堅的豐富實踐和先進典型,脫貧攻堅主題宣傳、成就宣傳、典型宣傳同步推送到網上,提升宣傳報道的整體效果。
一版推出專欄《打贏脫貧翻身仗·強化督促檢查 加快轉型發展》,運用消息、通訊、評論、圖片、圖表等多種報道形式開展宣傳,文字報道與視覺報道比翼齊飛、動態報道與深度報道相互配合,使脫貧攻堅報道更加生動活潑。截至2017年10月底,共推出近150期,發稿近300篇。除報道脫貧攻堅的經驗做法外,還展現了優秀第一書記的風採。《河南報刊審讀》第8期中,題為《展現第一書記的時代風採——〈平頂山日報〉迎接黨的十九大報道亮點評析》的審讀員文章,充分肯定了平頂山日報在脫貧攻堅報道中聚焦第一書記的做法。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平頂山日報把《砥礪奮進的五年》《長話短說》《脫貧攻堅政策知識》《砥礪奮進的五年?扶貧一線展風採》《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鄉村行》《砥礪奮進的五年?脫貧攻堅記者蹲點》等小專欄融入其中,豐富了內容和形式,起到了更好的輿論引導作用。還注重發揮評論的旗幟引領作用,根據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和不同階段的要求及時配發評論,深刻闡釋脫貧攻堅的政策部署、目標任務、方法舉措,進一步凝聚了思想,形成了宣傳報道脫貧攻堅戰的強大合力。
互聯網時代,移動化給放大傳統媒體聲音創造了新的契機。在脫貧攻堅的宣傳報道中,網站、手機報、微信公眾號、微博、客戶端結合各自平台的特點,運用圖文、視頻、H5等傳播手段,更精確更及時地宣傳脫貧攻堅工作,並使其覆蓋更多的群體。河南手機報平頂山版推出脫貧攻堅專刊,平頂山傳媒客戶端開設脫貧攻堅專欄,宣傳脫貧攻堅的政策要求。晚報的新浪官方微博也設置相關欄目,利用微博內容短小精辟、形式活潑的特點,發布精准扶貧方面的內容,積極與用戶互動。
全媒體推送,使脫貧攻堅報道全面而深入,為全市脫貧攻堅全面開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為市委市政府的發展中心大局提供了有力的輿論支持,彰顯了黨媒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責任使命以及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
“身”入有深度,作品有溫度
“不是在採訪,就一定在採訪的路上”,這既是所有新聞人的工作狀態,也是平報人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採訪報道的真實寫照。集團統一策劃,集中調度,選派業務能力強的記者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貧困村群眾交流情感,體察農情,記錄脫貧攻堅的時代律動,採寫刊發了一大批鮮活的脫貧攻堅一線的新聞,推出了一批事跡感人、精神可嘉的先進典型人物,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是以實際行動深入踐行“走轉改”的成功嘗試。
2016年11月8日第17個中國記者節,集團精心策劃,組織記者赴10個貧困村深入採訪,用文字講述脫貧故事,用鏡頭見証貧困村的變遷,用真誠傳播溫暖的愛心。當天平頂山傳媒客戶端率先集中刊發圖文、視頻報道:永遠在路上︱記者節,我們在扶貧現場,第二天平頂山日報以兩個整版的篇幅重磅推出《記者節 行走在脫貧攻堅路上》。記者通過對貧困村的實地探訪,一方面講述了貧困村的產業發展和脫貧故事,另一方面展現了脫貧攻堅領路人和脫貧致富先進個人的風採。2017年11月8日第18個中國記者節,正值全國上下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熱潮,集團組織記者深入貧困村採訪,記錄十九大精神的宣講情況和脫貧攻堅的進程。11月9日,平頂山日報以一個整版的篇幅刊發報道——《宣講十九大 全力促脫貧——記者節鄉村採訪記》。兩次記者節採訪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都以圖文、視頻的形式即時推出,形式活潑,現場感強﹔第二天,平頂山日報集中刊發,每篇報道都配有記者現場採訪時的圖片,整個報道圖文並茂,有聲勢,有氣勢。這兩次記者節報道策劃大氣嚴謹、視角獨特新穎、內容朴實生動、呈現豐富多元,彰顯了平頂山日報傳媒集團融合傳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平頂山日報傳媒集團把開展脫貧攻堅報道作為踐行“走轉改”的大練兵,記者們沉下去,深入貧困村挖掘採寫了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新聞,既有對貧困村的實地探訪,又有脫貧典型的剪影﹔既有駐村工作隊員的心聲,又有社會各界幫扶貧困村的故事,巧選角度,以小見大。平頂山日報還選取了兩個具有典型意義的貧困村,進行一個月的蹲點採訪。兩位記者吃住在村,採寫了多篇反映貧困村發展和貧困戶所思所想的稿件,並同駐村第一書記一起想辦法為村裡解決問題,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好評。
搭建公益平台,打通脫貧“最后一公裡”
在圍繞中心、做好宣傳之外,如何為脫貧攻堅做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呢?經過考慮,決定借助媒體自身的影響力,發揮報紙和新媒體的優勢,搭建精准扶貧公益平台,推廣貧困地區農產品,既是渲染氣氛,更是凝聚社會力量,暢通社會各界援助渠道,打通脫貧的“最后一公裡”。2017年6月開始,平頂山日報、平頂山晚報和新媒體矩陣免費發布時令農副產品信息,依托中國報商聯盟和河南省報業冷鏈宅配聯盟,運用同城物流配送隊伍,開展“網上訂購、網下配送”,並通過讀者俱樂部組織讀者開展“獻愛心?體驗採摘”活動,吸引社會廣泛參與,幫助貧困地區貧困農戶銷售時令農副產品。
大年溝血桃是扶貧公益平台發布的第一個農產品信息。大年溝村是國家級貧困縣魯山縣熊背鄉9個貧困村之一,全村貧困戶32戶。血桃是大年溝村的特產,有100多年的種植歷史,口感甘甜,營養豐富,因其果肉血紅,故稱血桃。但苦於“養在深閨無人識”,銷路不暢,村民的“錢袋子”仍然沒有鼓起來。為引導貧困戶盡快脫貧,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該村明確了產業脫貧之路,大力發展血桃種植。村裡成立了血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吸收183戶農戶參加。血桃熟了,如何銷售實現利益最大化,成了擺在扶貧工作隊面前的問題。6月20日,視覺攝影部主任李志勇來到大年溝村拍攝專題圖片,當天下午平頂山傳媒客戶端以圖片、視頻的方式推出了報道。接著,平頂山微報、掌上鷹城、河南手機報平頂山版等新媒體平台和平頂山日報、平頂山晚報陸續刊發了這一消息。隨后,日報、晚報在一版連續免費發布銷售廣告,新媒體各平台以圖片、視頻的不同形式發布。在前期平台宣傳火爆售賣的基礎上,集團發行部組織讀者到大年溝村開展採摘活動。社會各界踴躍採購、品嘗,加入“獻愛心、助脫貧”行列,大年溝血桃很快售罄,銷售收入近300萬元。
有了大年溝血桃的銷售經驗,6月27日發布了葉縣劉文祥村油桃,7月4日發布了魯山縣背孜村的靈芝,7月18日發布了葉縣劉文祥村的黑李……這些舉措不但解決了當地貧困戶的銷售難題,給他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也擴大了媒體在基層群眾中的影響力,可謂一舉多得。
(作者系平頂山日報傳媒集團副總編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