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中國的阿米爾·汗在哪裡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接連成為爆款,讓阿米爾·汗成為了在中國最具號召力的印度電影人,而在兩部影片的網絡評論中,不少觀眾提出了同一個問題:“中國的阿米爾·汗在哪裡?”
阿米爾·汗是一個人名,代表了這樣一種電影人:他是品質的保証,即使只是《神秘巨星》的配角,他的名字依然足夠讓觀眾放心買票。他是票房的保証,近年來在中國大賣的印度電影都來自他的演繹,《摔跤吧爸爸》甚至激勵了中國片商對批片的興趣。
他更是良心的保証,阿米爾·汗第一次進入中國觀眾的視野,是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影片中對貧富差距、拜金主義、填鴨式教育等進行了嘲諷和批判。第二次是《我的個神啊》,科幻的外衣下,影片尖銳地指向了印度的宗教問題。隨后則是觀眾熟知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反映女性平權問題。可以看到,阿米爾·汗的電影每一次在中國上映,都蘊含著對印度社會某一個問題的深刻關注,而這些問題在某種程度上並非印度專屬,其實也能引起全世界觀眾的共鳴。
在咱們的娛樂圈裡,明星會在慈善晚會上慷慨解囊,也有人默默幫扶著各種弱勢群體,但能夠把社會問題投注到作品裡,能把作品打造成爆款並使之為社會現實發聲的,實在寥寥無幾。
阿米爾·汗也代表了這樣一種電影:它以情動人,都知道印度電影很長,動輒兩三個小時,需要中場休息來緩沖,但《神秘巨星》一刀未剪進入中國,觀眾依然看得又哭又笑。“摔跤吧,爸爸”和“唱歌吧,女兒”的故事都看似傳奇,但其中的父女情、母女情又極真實、熨帖,即使身在不同的國度,觀眾也會被這些真摯的情感所打動。與此同時,觀眾也知道,“如果只是如此,那就不是阿米爾·汗的電影”,因為在你哭過笑過之后,一定有什麼東西如綿裡藏針,刺痛著你。
一邊是類型片的喜劇、溫情,一邊是社會現實題材的犀利,一部電影做到其中一樣並不難,難的是兩樣融合在一起,先以情動人,再以理服人。在中國,我們不缺類型片,缺的是有血有肉有看頭的社會現實題材,紀錄片《二十二》等是偶然出現的爆款,但還需要更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