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喜劇狂》第四季收官熱度爆棚

以有趣為第一生產力,不忘初心挖掘喜劇人才
“今天能到冠軍的位置,不是我們有多好,而是一種堅持,是我們對喜劇的堅持,是我們愛喜劇。”1月25日晚,由長江文化聯合湖北衛視、天津衛視力推的喜劇類選秀節目《我為喜劇狂》第四季落下帷幕,“最佳配角”組合問鼎總冠軍,笑傲喜劇舞台。這支組合由前三季節目中的金牌助演組成,這些“超級綠葉”第四季中以選手身份參加比賽並奪冠,不僅上演了一場配角的逆襲,更有力証明了《我為喜劇狂》欄目對挖掘、推廣喜劇人才一直以來的堅持。
誕生於喜劇元年(2014年)的《我為喜劇狂》,在業界有著“最長壽的喜劇綜藝”之稱。今年的總決賽更是如同一場喜劇盛宴,蔡明、潘長江、苗阜三位“喜劇合伙人”親自把關劇本、上台表演,邵峰、杜旭東、何雲偉、王聲、王梅、潘陽等嘉賓作為明星助演強勢加盟,五組喜劇狂人的表演不僅撩撥了觀眾笑的神經,更是憑借立意深刻的主題直擊大家的淚點。《我為喜劇狂》之所以贏得好口碑、高收視與網絡熱度,正是因為這檔喜劇綜藝背后有著對喜劇不忘初心的堅持、對喜劇人才不遺余力的培養。
“最佳配角”的冠軍光環之下,是對喜劇不忘初心的堅持
從“突圍賽”到“淘汰賽”再到“總決賽”,全新升級的《我為喜劇狂4》挑戰難度也層層遞增。收官之戰中,上演終極對決的趙千惠、“最佳配角”組合、加一打擊樂團、郭豐周和大寶小寶,每一組無疑都是優中選優的喜劇人才。
與其說總決賽,不如說這是一場喜劇的盛宴。五組選手風格各異,呈現了形式多樣的喜劇表演。女喜劇演員趙千惠“巾幗不讓須眉”,與導師潘長江合作的情境喜劇,有笑亦有淚﹔“最佳配角”組合將小人物的故事講得透徹動情,包袱與反轉不斷﹔打擊樂與喜劇元素和小品形式趣味碰撞,加一打擊樂團為觀眾帶來視覺與聽覺上的新奇體驗﹔郭豐周以立意深刻的小品,展現出資深喜劇人的實力與姿態﹔大寶小寶萌感十足,越來越扎實的基本功、越來越穩健的台風,給觀眾展現的就是相聲的未來。
憑借第四季播出以來最高的891分,“最佳配角”組合摘得年度總冠軍,這是一次配角的成功逆襲,也賦予了喜劇舞台上不可缺少的“助演”群體之榮光。前三季《我為喜劇狂》節目中,龔浩川、韓敘、蔣昕芯、王天賜為無數選手助演,但他們對喜劇的熱愛和認真更不輸任何人。“最佳配角”組合獲獎感言很打動人,“我們真心希望,在座的朋友們在觀看一個電視節目、電視劇的時候,看一看字幕,上面有很多人的名字,那些人可能一輩子不會被人知道。”的確,紅花都要綠葉襯,但觀眾往往隻記住了紅花,忽略了綠葉。其實對於“最佳配角”組合來說,冠軍光環的加持固然耀眼,但比一個頭銜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年的堅持、努力終於得到了肯定。
堅持能帶來鼓舞人心的力量,這用蔡明的話來表示再恰當不過:“我感動是因為我看到了孩子們對喜劇的熱愛,其實也是一個互相感染的一個過程,也想起來我們當初的時候,對喜劇的這份熱愛,這份堅持才能走到現在,也希望孩子們對喜劇的熱情不減,不管多難,多苦都堅持走下去。”
喜劇人才隻有薪火不斷,喜劇這門藝術才能歷久彌新
在《我為喜劇狂》第四季的舞台上,來自青曲社的小相聲演員大寶、小寶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既是師父又是喜劇合伙人的苗阜說,“沒打算讓他們成為什麼、獲得什麼,只是想他們這麼喜歡咱們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既然這麼愛,帶他們來鍛煉鍛煉,來見識見識,這是我們的初衷。”王聲更是動情,他說相聲走到現在特別難:“小品,包袱是手段之一﹔相聲,包袱是唯一手段。站在這個舞台上,拿我們唯一的武器和那麼復雜、那麼紛繁、那麼絢麗的舞台去對抗,遠遠及不上人家的手段豐富以及內含量大。可一節三翻四抖和吃了吐(先肯定,再否定),在剛才的作品當中,所在皆有。200年(歷史)的相聲傳到今天,他們站在這兒一說,(相聲)再干200年,還是有可能的!”
從大寶、小寶身上可以看見相聲的傳承,而在《我為喜劇狂》的舞台上,則能看到節目組對挖掘優秀喜劇人的堅持。歷經四載,《我為喜劇狂》一直致力於為民間的草根笑將搭建實現夢想的舞台,前三季讓鄂博、范湉湉、蕭鴻鵬等喜劇人進入觀眾視野,如今他們儼然已是喜劇界的“中堅力量”,難怪業界都稱《我為喜劇狂》是“非著名喜劇演員”的最佳選擇。第四季共有50組喜劇人參與錄制,從小有名氣的喜劇紅人張全蛋到周星馳電影的黃金配角黃一山,再到央視春晚助演郭豐周等等,一批又一批喜劇新人嶄露頭角並迅速成長起來,這就是《我為喜劇狂》的最大價值所在。
此外,這一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喜劇合伙人的明星光環,潘長江、蔡明、苗阜更多扮演的是指導或者助演的角色。在導演秦臻看來,“導師只是做旁觀者的話,輔導程度和對選手的幫助程度是不夠的,隻有他們真正參與其中了,才能做藝術上的指導。”這樣的角色設定,目的就是可以讓老的喜劇工作者和新的喜劇從業者實現共贏。所以,潘長江參與節目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后繼有人”:“我現在很樂觀,每年都會出現很多很多優秀的青年喜劇人才,希望他們早日能夠取代我們,能夠為中國的喜劇做他們應該做的一些貢獻。”
喜劇大師陳佩斯曾說,“笑是很殘忍的東西,喜劇演員卻把自己當做了祭品奉獻給觀眾。”喜劇這條路的確不好走,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喜劇演員,除了天賦、努力、堅守之外,更需要平台和機遇。而唯有薪火不斷,喜劇這門藝術才能歷久彌新。
以有趣為第一生產力,《我為喜劇狂》收視熱度與口碑雙豐收
“喜劇是揉碎了的悲傷,但喜劇又能帶給人通透的笑意。不管怎麼說,作品是第一位的,為了你們的夢想繼續加油。讓有力者有趣,讓有趣者有力。”這是導師苗阜在《我為喜劇狂4》的結束語。一句“讓有力者有趣,讓有趣者有力”點題整季節目。
在同時段多檔一線衛視綜藝節目上線的激烈競爭之下,以有趣為第一生產力的《我為喜劇狂4》在湖北衛視、天津衛視的收視表現良好,持續保持在收視前十集團軍,節目收視抗風險能力強,成為2017年下半年周間檔的綜藝大鱷,將周四當晚間“920時間段”打造成“小周末”黃金檔。
除了收視成績喜人,網絡熱度也很亮眼。《我為喜劇狂》官方微博自第四季開播時再次啟動,發布的原創內容超過420條,粉絲50萬+,微博話題#我為喜劇狂#閱讀量達5.2億,討論量超262.8萬次﹔#我為喜劇狂#話題共登上新浪綜合話題榜3次,其中有1次獲得榜單第二,相關話題登上新浪話題綜藝榜3次,其中有2次獲得榜單第一﹔《我為喜劇狂》第四季獲得微博PC端tips推薦10次。另據統計,共有54個微博金V發布節目相關內容微博,總轉發量18196次,總評論18406次,總點贊15870次,綜合影響人數超2億。
如果說亮眼的數據代表了《我為喜劇狂》的親民度,那麼備受廣大觀眾肯定的普世價值觀則提升了這檔老牌喜劇綜藝的口碑美譽度。搞笑不難,難的是笑過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收獲,這才是喜劇的內功。《我為喜劇狂4》格外注重對於普通人價值追求的引導,這一季節目可以用“笑與淚齊飛”來形容。臧彬彬的小品《潘長江去哪兒了》不僅逗樂蔡明和潘長江,也讓觀眾笑彎了腰﹔“最佳配角”組合憑借自編自導的小品《我的小心臟》“一戰成名”,實現了他們從配角晉升為舞台主演的喜劇夢想﹔演繹“橫漂青年”故事的“關東風”團隊,以密集的包袱、精湛的舞台藝術表現,呈現了懷揣演藝夢的草根演員對於表演夢想的執著。到了總決賽,每段作品更是溫情滿滿——《潘公嫁女》飽含著父愛深情,《洪荒軼事》傳遞快樂而積極的美好,《有氧之聲》呼吁保護環境,《家的味道》更記錄了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喜怒哀樂。
喜劇精神貫穿了《我為喜劇狂》滿滿四季,但是喜劇精神不應僅在舞台得以彰顯,作為一檔充滿正能量的節目,《喜劇狂》同樣充滿社會責任感。在本季《喜劇狂》開播伊始,《我為喜劇狂》就與京東暖冬公益攜手打造了“讓孩子綻放笑容”的主題公益募捐活動,這項活動鼓勵大家關愛sos兒童村的孩童成長,倡導“關心”、“愛護”的公益理念,用滿滿的“公益心”溫暖到孩子們心裡的每個角落。目前,該活動已募集了十萬元善款。2018年1月,《喜劇狂》節目組到訪中國sos兒童村天津村,為孩子們送上來自全社會的關愛,以及《喜劇狂》主題抱枕和孩子們喜歡的文具、玩偶。收到來自《我為喜劇狂》的禮物,孩子們十分驚喜,也十分喜歡來看他們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孩子們不僅展示了拿手的節目,還熱情的邀請工作人員去家中參觀……在中國sos兒童村天津村生活的孩子們十分健康開朗,享受著無憂無慮的金色童年。
“喜劇很難,但是上天給了你們這份才華,請不要浪費和辜負這份才華,不忘初心。”蔡明對選手的寄語,同樣也可以視作是對喜劇綜藝的一種期待。回望《我為喜劇狂》誕生之初的定位,就是為了給民間喜劇達人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和平台,涌現更多的喜劇新人,為喜劇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做到第四季仍然不忘初心的《我為喜劇狂》,值得每一個人為它打CALL。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