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手游虜獲年輕人的心 沉迷"養蛙"警惕"強迫症傾向"

2018年01月30日07:49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沉迷“養蛙”? 警惕“強迫症傾向”

“我的蛙都12個小時沒回家了,明信片也沒一張,是不是離家出走了?!”最近,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手機養成游戲在年輕人中迅速走紅。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小青蛙刷屏,閨蜜群也不再碎碎念八卦新聞,轉而有模有樣地分享“養蛙經”、做攻略筆記。

廣東心理專家指出,一隻“虛擬”小青蛙之所以在短短幾天內,就虜獲了年輕人的心,或許因為游戲擊中了“空巢青年”的心靈痛點,能起到撫慰心靈、減輕壓力的效果,但要警惕莫過度沉迷游戲。

玩家自訴: “反成功”的“佛系”情懷

小青蛙出外旅行時,會給玩家寄各種明信片。平時在家的活動也非常簡單,比如:看書看到打瞌睡、埋頭寫信、削木頭以及吃飯,常常一頓飯吃上四五個小時。

資深手游玩家“老K”告訴記者,“旅蛙”游戲畫面清新簡潔,操作簡便,但這些都不是它走紅的真正原因。用時髦的詞來概括,旅行青蛙算得上近期最為“佛系”的手游了。

如今市面上的大多數游戲,例如在年輕人中同樣火爆的戀愛游戲“戀與制作人”,都是以追求某種程度的“勝利”來作為目標的,玩家達到“勝利”的路徑都是固定或相似的——需要依賴充值來不斷更新設備、提升等級。而旅行青蛙則是“非氪金”游戲的代表,不需要用戶額外充值金錢就可正常玩耍,在某種程度上與古早游戲“開心農場”的種植模式有相似之處。

更有趣的一點是,這隻小青蛙可以說是相當“佛系”。青蛙自主決定何時出門旅行、去往何處,並不會因為玩家買了最貴的口糧、最高級的帳篷,就改變自己的“心意”。

因此,玩家無需整天捧著手機,絕大多數時候要做的就是“隨緣”和“等待”,每隔一段時間查看手機就好,也契合現在“上班族”和學生群體忙碌的生活節奏。

現象解讀: “空巢青年”借蛙排解孤獨

玩家“老K”認為,這隻沒有太多表情的青蛙,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像玩家自己。

一方面,小青蛙“不羈愛自由”,旅行全靠一時的心意,不受太多牽絆,隨心所欲。另一方面,青蛙出門在外,也會體會到世間冷暖,也明白哪怕疲憊不堪,還有一個溫暖的家。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精神心理科王相蘭副主任醫師指出,這一代二三十歲的青年,尤其是獨生子女,從小體驗到的孤獨感和人際疏離感會比以前的青年更為強烈。很多年輕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離開自己出生的小地方去大城市打拼,單身、獨居成為這一代青年的常態,因而有“空巢青年”之說。

年輕人總有一顆自由心,卻不可避免要忍受各種羈絆。為生活疲於奔命的“空巢青年”,在橫空出世的小青蛙身上寄托了某種理想。網友“老K”認為,小青蛙“就好比真實的自我,世界那麼大,還有一隻小青蛙能替我去看一看。”

為蛙兒子出門在外卻不報行蹤而擔憂,為蛙兒子一頓飯吃五個鐘頭而焦慮……這些是年輕養蛙玩家的常態。

王相蘭指出,蛙出門在外,給家裡寄明信片,結交新朋友,歸家時帶回來自遠方的特產,有時僅僅是一顆花菜或一個饅頭,都能讓玩家開心不已。這些場景,對每個離家進入社會的青年來說都太過熟悉——我現在扮演的不就是我家人的角色嗎?

作為子女的玩家,平日裡習慣了愛的接受,而通過游戲體會到了愛的給予。驅動游戲進程的不是沖突與對抗,游戲的目標也不在於“勝利”,就像父母對兒女的期許,不求飛黃騰達,但求幸福平安。

已婚玩家“米菲2”則認為,自己之所以痴迷於這款游戲,是因為“終於能實現當媽的心願”。

“想當媽,又不想犧牲工作和個人時間,天天和孩子的屎、尿、屁、病攪和在一起,更不想咆哮教子,有損自己的形象和氣質?養蛙是最方便、經濟、環保、健康的選擇!”她承認,自己的想法被已育的閨蜜們不客氣地吐槽為“紙上談兵、入戲太深、浪費感情”。

專家評點: 年輕人“亞文化”或因情感共鳴

“這個游戲之所以引起熱潮,除了能讓一些年輕人實現自我代入,排解孤獨寂寞的精神需求之外,也有很多人是被一些玩家‘養蛙’日記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所打動,因而對這個游戲產生好奇心。”王相蘭認為,這類游戲的成功,在於引發年輕人的群體共鳴,形成一種小圈子的亞文化,“在朋友圈裡晒明信片,能夠找到同道之人,產生歸屬感”。

不過,從排解孤獨情緒的角度出發,寄情於這種“佛系寵物”獲得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遠遠不如養一隻真實的伴侶動物。

主人與貓狗等真實的寵物之間,可以有眼神的交流,能觸摸到寵物,有時主人能教會寵物一些動作,看到其“成長”的經過,會產生成就感。

而在“旅蛙”游戲中,主人的情感投入是“一頭熱”的,即使能收到小青蛙寄來的明信片,這種情感的反饋依舊比不上主人的投入。網上流傳的玩家日記,更多地屬於玩家的自我陶醉和自我催眠,“開心就好”,但這種情感的熱度未必能持續。

專家提醒: 不停看蛙要警惕“強迫症傾向”

王相蘭提醒一些有“強迫症傾向”的玩家,如果有以下情況,且影響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最好能調適心理,必要時向心理醫生求助:

1.每隔10分鐘就要打開手機,查看蛙兒子是否回家/是否出門/是否寄了明信片﹔

2.三葉草見一棵就要收割一棵,容不得它在院子裡存活太久﹔

3.明信片一定要集齊,特產一定要集齊,抽獎一定要都抽中一次。

在虛擬世界“佛系養蛙”或者“虛擬戀愛”,固然可以讓人獲得一些安慰,排解孤獨寂寞的情緒,但是,再有趣的游戲,也替代不了身邊真實可觸的生活和人際關系。

有道是:養蛙需適度,入戲莫太深!王相蘭建議,與其在游戲中感動自我,體驗親情,不如暫時放下手機,給在遠方的家人打一個電話,報一聲平安,或是攢好假期,背起行囊去旅行一趟,用眼睛、相機來記錄真實的美景。(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江瀾)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