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中國經濟活力 “中國式支付”在全球成功逆襲
隨著中國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技術進步與應用普及,基於手機的支付方式正在走進生活的每個角落。圖為一位北京市民通過刷手機直接進站乘坐地鐵。(網絡圖片)
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勝利智能農貿市場,每個攤位都安裝了電子屏,隻需掃碼即可實現移動支付,還可在平台對商家進行點評、維權投訴等。掃碼“滴”聲之后,現實與虛擬被連接,這種黑白方格組成的“時代符號”(二維碼)帶來了便利、快捷和驚喜。張大崗攝(新華社發)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喜歡通過出國旅行的方式陪家人度過春節假期。對於海外各地而言,中國人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消費需求,更帶來了以移動互聯網和電子錢包為基礎的“中國式支付”。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銀行卡、信用卡等國外支付方式通過廣東等沿海地區傳到中國﹔現在,則是微信紅包、支付寶等“中國式支付”引領全球消費者支付潮流。這“一進一出”之間,既體現了中國對外開放不斷加深的格局,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整體實力已今非昔比。
1 行業地位快速上升
“中國旅游業的顯著增長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必須迅速行動。與支付寶結盟,是我們向前邁出的重要一步。這將增加以色列企業的客戶,並讓他們進入一個新的市場。”以色列信用卡公司首席執行官多龍·薩皮爾說。
2018年1月底,支付寶宣布進入以色列,正式將移動支付服務帶到中東地區。未來,以色列的知名航空公司、珠寶店、連鎖免稅店都將可以用支付寶付款。而這,成為了“中國式支付”走向海外的又一個最新腳印。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在支付領域都處於“跟跑”模式。1949年的一天,美國商人弗蘭克·麥克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就餐時發現自己沒帶錢包,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著現金來飯店結賬。隨后,他產生了設計一種能夠証明身份及具有支付功能卡片的想法並創立了大萊信用卡公司,無現金支付方式便由此誕生。
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大膽引進外國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信用卡這一國際流行的支付工具也登錄中國,並得到較快的發展。1979年,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首先與香港東亞銀行簽訂協議,開始代理東亞信用卡業務,信用卡從此進入了中國大陸。1986年6月,中國銀行北京分行發行了長城信用卡,不僅填補了我國金融史冊上的一項空白,而且標志著中國傳統的“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支付方式開始發生重大變革。由此開始,以銀行信用為依托的支票、銀行本票、匯票以及銀行卡等非現金支付工具逐漸取代現金並普及應用。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普及,中國線上電子商務發展迅猛,與之相對應的第三方支付、二維碼支付等全新移動支付方式在中國實現了蓬勃發展。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最近4年間增長了近20倍﹔截至2017年10月底,我國移動支付交易規模近150萬億元,居全球首位。
獨立支付業務運營商Worldpay在其發布的年度《全球支付報告》中預計,到2021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將增長11%,穩居全球電子商務市場之首。“由於消費者在進行線上購物時更渴求多樣化的支付方式,中國再次引領了全球新趨勢。信用卡、借記卡等傳統選項正淡出人們視野,而電子錢包、銀行轉賬等方式日益興起。”Worldpay中國區總經理陳國山說。
如今,在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線下商戶門店,“中國式支付”的范圍幾乎可以涵蓋餐飲、超市、便利店、主題樂園、休閑等各類吃喝玩樂消費場景。
2 根植中國經濟活力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二維碼支付技術就已經形成,其中韓國與日本是使用二維碼支付比較早的國家。那麼,為何二維碼支付能夠成為“中國式支付”的標志並走向全球呢?
需要看到,現代貨幣屬於信用貨幣,其相對應的支付方式也必須要有強大的信用支撐才行。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經濟增長貢獻率世界第一,民眾消費活力和市場體量十分龐大。二維碼等移動支付方式乘著電子商務的東風率先在中國快速發展,在快速擴大用戶基礎的同時實現了行業的信用積累,從而成為了具有時代特征的“中國式支付”,並進而闊步走向世界成功逆襲。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式支付”能夠興盛起來並傳到海外,與中國在國際貿易中地位提高、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加深、金融監管及時到位、互聯網基礎設施迅猛發展等諸多因素相關。但歸根到底,“中國式支付”的壯大出海根植於中國經濟活力。
“首先,隨著經濟發展與開放擴大,中國的對外貿易水平不斷地提高,商品種類、貿易結構、出口金額、結算規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全球影響力,從而構成了‘中國式支付’走向海外的經濟基礎。其次,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及中國企業不斷‘走出去’,人民幣國際信用和國際地位也不斷提高,這為‘中國式支付’走向全球提供了堅實的貨幣清算基礎。最后,中國過去在金融及通訊基礎設施方面落后於國外,因此銀行卡、信用卡、POS機等上一代電子支付是由國外向國內流入。隨著基礎設施完善與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中國在移動支付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並開始引領海外。”萬喆說。
與此同時,政策層面的支持與規范在這一過程中亦不容忽視。例如,為促進移動支付行業健康發展,中國人民銀行2017年底專門印發了《條碼支付業務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同時公布了若干具體要求。比如,在准入資質方面,新規明確支付機構向客戶提供基於條碼的付款服務時應取得網絡支付業務許可﹔在防止信用卡套現方面,新規要求以同一個身份証件在同一家收單機構辦理的全部小微商戶,其基於信用卡的條碼支付收款金額日累計不超過1000元、月累計不超過1萬元。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認為,中國的移動支付在2016年在筆數上就已經超過了互聯網支付,成為零售支付的重要支撐。這與近年來跨境貿易與人員往來非常頻繁有關。作為金融開放的重要一環,未來中國監管層面還需要進一步參與支付行業的國際治理。
3 有利加深經貿互動
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目前發展中國家尚有20億人沒有銀行賬戶,僅10%的人持有信用卡,有貸款需求的人中僅21%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東盟國家超過6.8億人口,其中3.6億人口迄今無法獲得基礎的銀行服務。由此可以看出,“中國式支付”出海目前更多依賴中國客商在海外交易帶動,未來在服務當地消費者方面仍然有巨大潛力,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例如,印度是個電影大國,舉家看電影是印度人的重要娛樂方式。印度民眾看電影的習慣,長期以來都是先到電影院,當場選電影和場次,排隊買票,然后等上一兩個小時入場。后來,螞蟻金服建議印度有關企業拓展在線購買電影票功能,對方一度覺得這樣行不通,認為印度人更喜歡到電影院臨時排隊購票,享受一種驚喜感。但螞蟻金服堅持認為,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和中產階層的崛起,便捷性和時間將越來越成為稀缺品。后來的事實証明,來自中國的在線支付模式在印度落地一個月的時間內,就有1/6的電影票通過網上銷售掉了。
2017年,世界經濟復蘇好於預期,國際市場需求回暖。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數據,去年前三季度全球70個主要經濟體,貨物貿易合計出口值同比增長9%以上,貿易增勢明顯。
與此同時,我國2017年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6年增長14.2%。這意味著,在世界經貿緩慢回暖的背景下,“中國式支付”也將有更多用武之地。
“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支付在中國的發展非常迅速,甚至超過很多發達經濟體。在此背景下,中國依然堅定不移地基於技術、金融、創新及自身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堅持對外開放,堅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也有利於其他國家接受‘中國式支付’的傳入。”萬喆說。
萬喆進一步指出,未來“中國式支付”在世界的普及對於中國對外開放也有很大的好處,有利於中國服務貿易、金融技術及消費文化的推廣,同時加深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與進度。
萬喆建議,“中國式支付”在世界要想走得更遠,一方面,要把握好一個度,注意其他貿易伙伴在安全隱患上的顧慮,堅持以民間為主、以市場需求為主,順其自然地發展﹔另一方面,支付企業也要注意社會責任,同時國家也應該出台相關法律法規讓市場的秩序更為成熟完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