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惡搞經典必須休矣

董 陽
2018年02月06日07:2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惡搞經典必須休矣(藝海觀瀾)

  其實大多數“惡搞”並不好笑,自以為有趣其實令人尷尬,自以為時尚卻早已爛俗,除了令演者出丑、觀者“尬笑”外,惟余一地雞毛

  近日,音樂家冼星海、光未然后人針對網上流傳某單位年會惡搞《黃河大合唱》視頻提出批評,有網友細心搜集,又發現數段類似“惡搞”視頻片段。文化部要求互聯網文化單位排查有關視頻,自覺抵制惡搞紅色經典及英雄人物的互聯網文化產品。

  瀏覽后發現,這些視頻多來自公司年會、學校班會等場合的群眾自排節目。內容上高度雷同,大都通過夸張、戲謔方式進行改編表演,比如用床單來表現黃河,以“嚎叫”取代“咆哮”,以“呼吁年終獎”替換“保衛家鄉!保衛黃河!保衛華北!保衛全中國!”主題,以“精神病合唱團”來戲謔音樂所表達的嚴峻形勢和奮起抗戰態度。然而,就是這些並不高明甚至每每令人尷尬的表演視頻,卻在網絡上博取不少點擊。

  “惡”與“搞”二字都不喜人,放在一起格外容易望文生義,每每讓人感受其“惡意”和“居心叵測”。看過這類“年會惡搞視頻”后,就會發現用“居心叵測”來形容它們實在有些“高看”——它們主要目的是“搞笑”,經典作品婦孺皆知,有現成故事人物,門檻低、上手快,自然成了“最佳目標”——搭架子不會,拆架子還不會?編新段子難,毀老故事還不容易?加之,解構嚴肅常常能輕鬆收獲笑聲。於是乎,為盡快上手,為片刻調笑,為表明自己並非無趣甚至非常有趣,為表演者獲得一時存在感,這種自娛自樂式的惡搞便流行起來。什麼價值觀、正能量,在這個場合哪有笑聲來得實在?生活中怎能處處嚴肅,聚會上還不允許輕鬆一下嗎?這種“惡搞有理”“有趣至上”的觀點流傳甚廣,但其實大多數“惡搞”並不好笑,自以為有趣其實令人尷尬,自以為時尚卻早已爛俗,除了令演者出丑、觀者“尬笑”外,惟余一地雞毛。

  有人會問:為什麼周星馳惡搞古代故事成了經典,我們惡搞就成了“三俗”?

  周星馳確實有“惡搞”的一面,被視為當代“惡搞”鼻祖,但是,既要看到他頻繁使用戲仿手法、“無厘頭”風格,還要領會其喜劇之所以受到青年觀眾普遍認可的精髓:戲仿在周星馳手裡從來就不是目的,而是他抉剔丑惡、發揚真善的一把利器。其刀鋒總是對准人性中的虛偽、愚蠢和外強中干﹔其中小人物之所以“咸魚翻身”,也是因為受到善念、正義激發而獲得心性成長。在以戲仿等方式剝落虛張聲勢、裝腔作勢者的畫皮后,觀眾和片中人物一同受到心靈洗禮,真善美水落石出、春風化雨,觀眾則敞開心扉、心悅誠服。《武狀元蘇乞兒》《功夫》《美人魚》都以放棄世俗成功、回歸真實簡朴生活為故事結局,顯示了一種“反身而誠,樂莫大焉”的聖賢境界。可以說,在上世紀90年代“價值解構”語境下,周星馳喜劇被普遍接受並不因為其“解構”,而在於它通過戲仿等手法構造傳統美德與解構主義的對話,捍衛了中國古老哲學傳統與美德價值。更“經典”的,塞萬提斯《堂吉訶德》戲仿騎士小說以揭露丑惡荒謬、贊美懲惡揚善,魯迅《故事新編》戲仿古代神話以針砭時弊、贊美“鑄劍”者無所畏懼,都有著更為高遠的價值追求——戲仿手法的高下,關鍵在於是否有正面價值追求,是否針砭假惡丑、發揚真善美。

  以此反觀那些惡搞《黃河大合唱》視頻,之所以引起反感、令人尷尬,在於編演者對戲仿手段但得一知半解而誤入野狐外道,以為隻要顛覆崇高就能取悅眾人,隻要丑化英雄就能令人歡笑。殊不知,它們實在選錯了對象——《黃河大合唱》的崇高是真崇高,其歌詠的英雄乃是真英雄,因而對其惡搞非但“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還暴露了為搞笑而搞笑、為解構而解構的僵硬套路,遠離了智慧與美德。這些年來,模仿周星馳喜劇的電影如過江之鯽,大多俗爛不堪,被觀眾所拋棄,皆由此而起,真可謂“學我者俗,似我者死”。

  放眼整個社會,我們看到惡搞經典仍有不少追隨者,以調笑崇高、丑化英雄為樂者也不乏其人。我們相信,其中大多數人並沒有顛覆崇高和褻瀆經典的主觀動機,更多時候,他們是缺乏與他人、與社會、與民族、與歷史“共情”的能力,缺少涵泳經典帶來的巔峰體驗和人生境界,在通往人文經典和文化修養的道路上,缺乏引路人和陪伴者。經典需要循循善誘者不斷闡釋,尤其那些時代背景跟今天天差地別的傳統文藝和紅色經典,其文本意義並非不言自明——黃河為何咆哮、人民因何奮起?如果缺乏引領、缺少闡釋、缺失體驗,隔膜、誤解甚至褻瀆就會如黃沙般慢慢堆積。

  一則以憂一則以喜,在這次輿論事件中,我們也看到大量網友留言,看到他們對《黃河大合唱》發自內心的喜愛,為其磅礡藝術力量所感染,為其傳達勇敢、團結、振奮、樂觀的民族精神所震撼。“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說的就是經典的力量。這也讓我們相信,真正有價值的藝術終究經得起人民檢驗和歲月淘洗。

  總之,對於惡搞經典行為,必須認識到其淺薄和無趣,需要棒喝警醒,更需要春風化雨、久久為功的經典教育將人們引至高遠境界。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