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看於大娘家的年貨,聽雄安新區的吆喝,嘗西成高鐵的餐飯

這個年,咱肯定能過好(新春走基層)

本報記者  李智勇  鞏育華  宋豪新
2018年02月14日07:2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李智勇(右)和時聖宇(左)做直播。
  賈文亮攝(人民視覺)

  本報記者鞏育華(左一)在雄安新區街頭採訪。
  栗翹楚攝(人民視覺)

  本報記者宋豪新(右一)在西成高鐵上採訪。
  成都鐵路局供圖

 

  脫貧鄉村

  院子修得好

  年貨備得齊

  2月13日,農歷臘月二十八。時聖宇扛著兩袋面、四桶油、一副中堂,回到韋店集村。

  韋店集,位於河南商丘虞城縣,曾經窮得掉渣。28歲的時聖宇在這兒干了兩年多的扶貧第一書記。大家伙一起下勁干,水泥路修起來,蔬菜大棚、扶貧企業建起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整體脫貧了。因為工作變動,小時書記去了別的鄉鎮﹔年一近,他琢磨,不行,得回去走趟親戚、回個娘家。

  “想回來看看。”時聖宇說,“不是不放心,處出感情了嘛。”他想看看能人張剛,糧食收購生意折騰得怎麼樣了﹔想看看於大娘和她老伴,氣管炎、腰椎間盤的病又犯了沒有﹔想看看老黨員董德起,家裡年貨准備了沒有,對聯誰寫的……

  下午1點多,記者和小時書記一塊進村。

  頭一站去的張剛家。小伙子的院子新修了,高大氣派。進屋一聊,讓人振奮:老車不算,又新買了一輛車,明年計劃搞個糧食收購點,小打小鬧,不滿足了哩!“這小子,腦子靈,又肯干,當年我就看好他。就是有一條:家底兒太薄,想干生意,缺本錢!我給他申請了金燕富農貸款,不用抵押不用擔保,每年能貸給他3萬塊,他轉身就去做收購糧食生意了。”

  “時書記,我糾正您一下:貸款額度現在是10萬了。俺還款及時,信用增加了。”張剛插話。

  像這樣通過自身努力能致富的貧困戶,韋店集中有36戶,有種蔬菜的、有養鴨子的,還有種鮮花的。

  第二站,去的於大娘家。“大娘,年貨准備得怎麼樣了?”“准備齊了、准備齊了。”老太太一臉笑,帶著記者進了廂房。抬頭看,天花板下挂著個籃子,一籃子炸得金黃的魚露著尾巴。桌子上,一盆雞肉,一盆丸子。說著說著,於大娘非讓記者嘗一個不可。

  於大娘不容易。時聖宇說,最牽挂的就是她了。老兩口都有病,一個姑娘嫁人了。老頭腰椎間盤突出、氣管炎,喘起來啥活都不能干﹔老婆類風濕,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按說有病必須得看,可是家底薄,看不起啊。“多虧了健康扶貧,100塊給俺報80塊,俺們倆的病花了好幾萬,報完之后,自己掏了一兩千塊就中。”現在,病好了,也能干活了,老頭出去做綠化樹養護,老太太在村裡的扶貧車間干點活,給鋼卷尺做包裝,倆人加一塊,一個月能掙到三四千,活得舒舒服服的。

  第三站,看望老黨員董德起。早知道老頭家的中堂破舊了,時聖宇留了心,這回請書法家寫了帶來,“祖國山河美,神州氣象新”,老先生喜得合不攏嘴。

  村裡生產鋼卷尺的五金企業,把攤位擺到了廣交會上,現在一天生產15000個,年產值3000萬元!吸納25戶貧困戶就業,最低也能拿上每月1500元的工資。

  村裡的河道疏通了,引進生態農業公司,坡上栽滿了果樹。沿著十裡河岸,一排排的光伏板已經鋪設完畢,就等著接入電網發電……把韋店集村的路走一遍,時聖宇踏實了。

  雄安新區

  工地不停工

  城區天天變

  去年4月1日設立雄安新區,至今已經10個月了。

  “春節期間我們工地不停工,3000多名建設者都會堅守在工程一線。”中建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馬上就是春節,河北雄安新區的街道上挂起了紅燈籠,年味漸濃。就在人們奔忙買年貨的檔兒,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項目並沒有因為春節而停工,吊車、工程車熱火朝天,人聲、機器聲聲聲鼎沸。

  作為雄安新區成立后的第一個建筑工程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備受關注,它將是新區首先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的窗口,建成后將承擔雄安新區的規劃展示、政務服務、會議舉辦、企業辦公等多項功能。

  臘月隆冬,現在的雄安看起來好像還只是一座普通的北方縣城,但很多改變正在發生。

  記者來到奧威路,這條主干道在雄安小有名氣,中國移動、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企業已經進駐,雄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已經初步顯現。

  在雄安街頭,記者還見到了智能井蓋——在普通井蓋上加一個智能模組,城市管理者便能在手機上隨時追蹤井蓋的動態,“以前經常看到井蓋丟失、下水道吞人的新聞,有了動態監控,就能隨時補救。”中國移動雄安新區常務副總經理楊金輝介紹。

  這只是雄安打造智能城市的一個小縮影,雄安新區將提供一種全新的城市發展模式,成為一個高科技密集以及智能城市規劃的“實驗室”。

  隨后,記者來到雄安新區容城縣的年貨一條街,扑面而來的年味點燃了人們的熱情。年貨攤的老板一邊吆喝,一邊麻利地包裝年貨,並不失時機地給顧客送上一個福字。

  攤主介紹,這裡的年集從臘月二十就開始了,今年是雄安新區成立后的第一個春節,過年的氣氛就更濃烈起來,“雄安新區作為千年大計,不僅僅是國家的大事,也是普通百姓十分關心的事兒,對於我們新區百姓來說,那份自豪和驚喜就來得更猛烈、更真切。”

  春運路上

  高鐵美得很

  說走咱就走

  隨著蘭渝鐵路、西成高鐵和渝貴高鐵相繼開通並首次服務春運,今年出入川通道大增,川渝地區摘下了“春運老大難”的帽子。2月12日,記者登上西成高鐵D1922次列車,一邊直播,一邊與旅客聊起今年這個“蜀道不再難”的春運。

  “全體乘客已乘車,請關閉車門,准備出發!”隨著列車長趙藝蔓手持對講機發出指令,列車車門緩緩關閉,D1922次列車准時從成都東站出發,如一條銀龍飛馳,駛向西安。

  記者轉身進入車廂,隻見大多數乘客已經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有的刷著手機,有的品嘗餐飯,列車員則有條不紊地幫助乘客把箱包放上行李架。這一畫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個旅客歸心似箭的心情都寫在臉上,陌生的是以往春運車廂裡的擁擠、嘈雜、空氣混濁完全不見蹤影。如果不是看到車廂兩側的窗戶上貼滿了大大的“年年有余”“福”字窗花,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列載滿了返鄉旅客的“春運高鐵”。身處這列高鐵車廂,環境很安靜,但氣氛不平靜。

  “爸爸快看!下面也是一輛動車!”剛剛4歲的代梓清小朋友指著窗外興奮地說。父親代廣成是中車眉山車輛有限公司的一名工程師,今年帶著夫人、兒子一起回山西老家過年。代廣成告訴記者,以前每年過年從成都到太原雖然有直達列車,但要20多小時,“娃娃受不了,而且他特別喜歡高鐵,天天嚷嚷要坐高鐵。這不西成高鐵通了,今年春運我就趕緊帶他來坐。”

  直播路上,記者還遇到了一位以前在高鐵上比較少見的乘客——高鐵巡警黃昊。

  “這麼長的列車,這麼多旅客,一位警官忙得過來麼?”面對記者的疑惑,黃警官掏出手機,向記者演示今年成都鐵路公安局推出的新服務——“微警務”微信公眾號。旅客關注公眾號后,在車上如遇緊急情況,可以立刻“一鍵求助”。求助信息一經上報,總台將立刻通知列車上的巡警第一時間趕往相應車廂,幫助求助旅客。

  “你看你看,這是在直播麼?咱也把頭揚起來,露個臉啥的,家裡人說不定能看到。”正在直播的記者聽見身后傳來熟悉的陝普(陝西普通話)鄉音,扭頭一看,兩個小伙子正在興奮地打量著鏡頭。記者跟其中一個叫何科的小鄉黨聊了起來。

  小何今年25歲,老家在咸陽,來成都工作已經3年了。前幾年在工廠裡開機床,因為工作踏實勤奮,去年“提拔”到了配送站當站長。“西成高鐵真是美得很,又快又舒服。以前在成都工作,回老家一趟特別費勁,現在好了,一票在手,說走咱就走。”

  (文鬆輝、李雪晴參與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14日 11 版)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