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央視《經典詠流傳》 唱出來,回溯詩歌原本的樣子

曾索狄
2018年02月17日06:30 | 來源:新聞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唱出來,回溯詩歌原本的樣子

去年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熱播,讓詩詞之美走進了千家萬戶。而從昨晚到大年初三晚,央視綜合頻道推出創新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探索流行音樂與詩歌的結合。無論是“明日復明日”的《明日歌》,還是清代詩人袁枚的小詩《苔》,古詩詞正在以另一種方式走進普通人的生活。

《明日歌》《苔》皆成調

“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自誕生以來,古詩詞與音樂的關系就密不可分。而說到要把古詩詞唱出來,人們的第一反應,大概都是要採用頗具古韻的曲調。但在昨晚播出的《經典詠流傳》中,這種慣性思維被打破了:青年偶像王俊凱在百余位機器人的伴奏下,為觀眾演繹了一首由明代詩人錢福所作的《明日歌》。“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惜時名言,配上朗朗上口的流行音樂,連負責點評的北師大教授康震也感慨不已:“人生就是這樣,你越陽光,你就更陽光,你更陽光,你就是陽光。”

更令人驚艷的,還有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小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這首積極、勵志的詩作,由鄉村老師梁俊與一群大山裡的孩子共同唱出,清澈、純淨,成了當晚節目中最動人的一幕。

除此之外,首期節目中還有許多令人難忘的瞬間。比如,88歲高齡的巫漪麗,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也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鋼琴演奏部分的首創者及首演者,她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再現這首鋼琴曲的畫面,感人至深﹔比如,楊洪基與青年歌手王晰一起帶來了老版《三國演義》 的主題曲《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帶來無限回憶﹔還比如,實力唱將譚維維重新演繹了元代詩人王冕的《墨梅》,她不僅融入了流行唱法,也融入了琵琶、古箏、戲歌等元素,意境豐富。

找到詩歌與生活的連接

古詩詞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什麼用?去年以來,回溯文化經典、追讀詩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新潮流。此次登場的《經典詠流傳》,請來了北師大教授康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王黎光以及曾寶儀、庾澄慶等藝人組成鑒賞團,試圖以創新的模式,搭建詩歌與當代生活的另一種連接。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教授高曉虹在受訪時表示,《經典詠流傳》 中詠唱的古典詩歌,每個元素的調動和運用都有含義,不同的觀眾都能依據自己文化的基礎唱響、體會和感受。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則認為,《經典詠流傳》 創新詩和歌的結合,回到了詩歌的起源,也讓詩歌回到了生活當中,完成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歌給文字帶來情緒感染,而詩給歌帶來更多的表情,不僅讓詩歌流傳,也會讓歌詞越寫越有文化。”

當然,每一個與詩詞有關的人生故事,或許也能讓觀眾有所啟發。康震在受訪時就表示,《經典詠流傳》中每一首歌和每一首詩的背后都有一段人生,而每一段人生的背后承載的是輝煌或失落,但都與亙古綿延的文化傳統相連接。“這些詩歌跨越千年之后到達現代,無論承載的是輝煌還是失落,都變成無以復加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自信和驕傲。”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