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BBC貓科動物紀錄片走紅 讓你一邊吸貓一邊漲知識

2018年02月19日06:14 | 來源:信息時報
小字號
原標題:BBC讓你一邊吸貓一邊漲知識

  黑足貓在夜間捕食小鳥。

  猞猁靠胡子賣萌。

  攝制組蹲守喜馬拉雅山脈數月拍到雪豹影像。

  鏽斑豹貓是世界上最小的貓科動物。

  獅子與科學家親密互動。

  紀錄片《大貓》

  推薦看點:四十種貓科動物一次性“大放送”。

  推薦人群:家有“貓主子”或“雲吸貓”患者

  推薦理由:“貓生”短暫,充分了解它們才能給予最深的關愛。

  英國BBC電視台出品的紀錄片,歷來有口皆碑。年前一部名為《大貓》的作品,讓中國網友集體卷入了一場“雲吸貓”運動中。原來片中首次展現了地球上生活的40種貓科動物,“大貓”只是對它們的統稱,真實情況是鏡頭所見的貓科動物,有的隻有巴掌大小,有的直立時超過一個成人。和家養貓一樣,它們大多時候也“萌出血”,可是貓科動物食肉的天性,讓捕獵時的它們無比凶殘。BBC鏡頭下,科學家還為我們展現了貓科動物最聰明的成員,不少“冷知識”都在片中披露了。

  專題撰文 信息時報記者 陳慧

  沒有耐心、毅力和高科技設備,別想拍貓

  名為《大貓》的BBC紀錄片一共三集,每集58分鐘,算不上長的篇幅要把散布在全球各個角落的40種貓科動物仔細介紹一遍,實屬不易。但就算只是簡單幾句介紹,制作組也不敢掉以輕心,據悉為了這部紀錄片,幕后團隊幾乎跑遍全球,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地球最南端的巴塔哥尼亞,從非洲大草原到斯裡蘭卡的密林,整整奔波了兩年在14個不同國家,拍攝了40個貓科物種中的31個——比其他任何一部制作團隊做的都要多。

  雖說40種貓科動物聽上去不多,數一數我們知道的豹、獅、虎、貓,已經佔去不少。真正拍到影像,需要付出的是無比耐心和毅力,片中就展現了一組人馬為了拍到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大貓——雪豹的生活,花了數月時間在喜馬拉雅山脈搜尋。偶然看見一隻雪豹后,女導演激動得哭了起來,然后大家在雪地中陪著它——睡覺。從頭到腳都被雪覆蓋的男攝影師笑著對鏡頭說:“七八個小時了它就是在睡覺,但我挺開心的。”而印度尼西亞雨林裡藏著一種全球最難得一見的婆羅洲金貓,來自牛津的學者在當地等待了12年才拍到十幾秒模糊影像,用他的話來說“這比黃金還金貴”,也首次在節目中曝光。

  由於貓科動物天性敏感,捕捉它們的影像最需要的配置就是高精尖的設備。像第二集就使用了遙控和低光拍攝技術,展示了夜間在沙灘捕食海龜的美洲虎行動,驚人咬合力讓美洲虎吃起海龜一點不費勁,即便是夜視鏡頭也讓人感受到殘忍的動物世界生存法則。

  最難拍的貓科動物還包括生活中在蒙古草原深處的兔猻,又是幾個月守候時間,紀錄片團隊才在動物保護者的幫助下成功找到一家四口,為了捕捉到這些善於偽裝的“貓咪”們真正的日常,團隊也學起了偽裝,用石頭堆圍住攝影器材,才終於拍下隻小兔猻在家裡玩耍、練習捉鼠等各種有趣景象。

  小型貓科動物最易圈粉,但大貓最聰明

  有幸被仔細介紹的17種“大貓”裡,比起大家早就認識的獵豹、美洲虎、非洲獅、美洲獅等等,小型貓科動物最易圈粉。“世界最小的貓”鏽斑豹貓粉絲眾多,大不過一人手掌、小的甚至隻有一片樹葉那麼大的它們,生活在斯裡蘭卡密林,叫聲和家貓一樣萌萌的,卻有著讓人想象不到的生存技能:它的視覺能力是人類的六倍,能看見最微小的變化,胡須根部有豐富的神經,可以探查到空氣最輕微的流動。靠著這些才能在危險無比的密林裡捕食、生存。體型比鏽斑豹貓大不了多少的黑足貓,因為60%的捕食成功率,成為貓科動物裡的最佳獵手。它們喜歡夜間捕食,一晚奔走32公裡不足為奇,最令人驚嘆的是黑足貓在鏡頭前驚人一跳,然后捉到了晚餐——一隻飛行中的小鳥。

  在這部藏有貓科動物不少秘密的紀錄片裡,最有趣的還是誰是最聰明“大貓”的研究。在南非的科學家鎖定了一群獅子。理由是地球上的貓科動物都是獨居型,它們獨來獨往自力更生,唯獨獅子是群居還具有社交功能,在安排一隻獅子解開鎖扣成功吃到箱子裡的肉之后,另一隻獅子邊看邊學也掌握了這種技能,看電視的我們也確信了獅子是最聰明大貓這件事。

  除了展現“大貓”生態,紀錄片也探討了貓科動物如何與人類和諧共存的問題,畢竟地球資源有限,在急劇增長的人口問題面前,大貓的生存空間、生存環境都有影響。像長腳山貓利用人類冶煉的池塘招引老鼠的特性捕食,但是,老鼠的體內所沉積的重金屬也隨之積攢到它的體內。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人類為了拯救大貓不乏保護措施,就在五年前,伊比利亞猞猁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貓科動物,這個靠胡子賣萌的物種一度隻剩下不到50隻成年個體。而現在,由於一項開創性的人工繁殖計劃,它們數量在不斷增加,已經有超過500隻的伊比利亞猞猁再次在森林中漫步。

  當“鏟屎官”為了“貓主子”鞠躬盡瘁之時,片中大貓也和人類相處甚歡,像一位研究人員就和獅子共同生活,看到比人還高的獅子趴在科學家肩頭撒嬌賣萌,又或者是科學家躺在一堆獅子中間玩手機、午睡,畫面實在是詭異又和諧。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