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美女"才是"真新聞"

也算是近時的兩條“真新聞”——一是明星吳彥祖欲讀哈工大的建筑學,因為事兒平平,所以赫然標題,說他“導師是個美女”。二是某縣科協負責人疑似套取補助200萬,因為級別很低,也非觸目驚心,所以又是赫然標題,說是“開豪車的美女主席”。這兩件事,本來都是“被指”,並未坐實,且不夠驚心動魄,於是為了博取流量,吸引眼球,就一齊來打“美女牌”。
“美女”的符號,在於現在的紙媒、當今的網上,早成了奪目的“概念”。敬業的駕駛員,叫做“美女司機”,所以登她一組靚照,至於這位90后,怎樣忠於職守,如何出色於崗,可以不著一字﹔鄉村的女教師,因為容貌不俗,所以捧為“美女教師”,至於她在窮鄉僻壤一呆數年,天天苦行幾十裡山路,反倒沒人知道。“美女交警”也好,“美女市長”也罷,她們究竟干了些什麼,似乎不是新聞,而唯獨一張靚臉盤、一副好身材,就可以“釀成熱點”,“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嘛,誰叫她長得漂亮呢?
“美女”這個“永恆主題”,還不止於“社會新聞”。一些媒體關於“兩會”的“新聞”,居然也不忘主打“美女”。每逢當地“兩會”,多要刊出“美女代表(委員)”的彩照,五彩繽紛,鮮艷奪目,至於這些代表、委員,於國之大計,有何灼見,於改善民生,有什麼真知,反倒一字不表。“美女代表”而外,自然還有活躍會上的“美女記者”,最奪目的一回,是推出50張靚照,叫做“記者席上,美女如雲”,甚至還有大炒女記者的衣著、打扮乃至發型的。百千記者,在“兩會”上如何夜以繼日,在大小記者會上問出了怎樣直抒民意的問題,我們不知道,隻知道“美女如雲”,炒完“美女記者”之后,居然還有來炒“美女服務員”的,然而這和議政參政的權力運行,又有多少關系呢?可見其“新聞眼光”,僅僅在於一個“美女”而已。
當然對於“美女”的莫大興趣,還走進了我們的某些“國際新聞”,一個總理上台,於是“美女季莫”連篇累牘,連她那盤起的發型以及那一襲“藍色長裙”,都成了反復聚焦的“看點”。至於什麼叫“顏色革命”,“革命”后的黨爭又何去何從,反而沒有人再記得。一個新內閣成立,於是“七大美女部長”玉照奪目﹔一位女部長入閣,我們也是“美女女防長”如何這般。她們有何政見,對咱們什麼態度,反倒是一字不白。不少國人對於伊萬卡以及梅拉妮婭靚麗容貌的熱心,似乎遠遠超過了對於特朗普以及美中關系的了解,不知與咱們的“美女新聞”有無干系呵。
其實一張美女牌,早已打進了本來嚴肅的反腐斗爭呢,那個鋃鐺下獄的蔣艷萍,不是被稱為“美女貪官”嗎,稱她艷星,說她肉彈,也來照登她的美女照,甚至還要追蹤她入獄之后的所謂“誘惑”,誰知道她貪了多少,又暴露了當時多少漏洞呢。蘇南那位跑了的女企業家,我們早已耳熟能詳。詳熟什麼呢?都知道她是“第一美女”。東窗事發后的報紙之上,登的是她半露玉肩的美女照,后來抓到了,媒體網絡,照例是她薄衫撫琴的玉照。至於她斂了多少財、違的什麼法,反而沒有人說得清楚。最奇特的還是不久之前,外逃19年的黃紅回國投案,網上竟評她為“紅通第一美女”,還把40名女“紅通”的玉照一一刊出,你看你看黃大美女是不是顏值最高盤兒最靚啊?
世界上的事,有那麼一點無妨,但如過於泛濫,甚至形成“概莫能外”的定勢,就沒有什麼味道了吧,美女牌我看也是如此——天天美女,就不怕形成審美疲勞,就不怕人說黔驢技窮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