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阜平駱駝灣村:俺們已經脫貧了 請總書記放心
位於太行山區的駱駝灣村,以前破舊低矮、四面透風的土坯房已經被青磚灰瓦黃土牆的太行特色民居所替代。(趙鐸 攝)
冬日的太行山區,寒風凜冽,殘雪未消。
臨近春節,駱駝灣村的村民們蒸年糕、挂燈籠、貼春聯、軋粉條,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並不能掩蓋鄉親們喜迎新年的喜悅心情。
在村裡的馬路上,准備購置年貨的村民將一輛滿載蔬菜、水果的貨車團團圍住,挑選各自需要的東西。在這個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習近平總書記心裡牽挂的地方,年味兒越來越濃。
“俺已經脫貧了,請總書記放心。”
2012年寒冬,習近平總書記踏著皚皚白雪,來到駱駝灣,唐宗秀挽著總書記的手臂走過黃泥牆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
如今,唐宗秀家當年破舊低矮的泥土小屋,已變成青磚、灰瓦、黃土牆、塑鋼窗的六間大瓦房。年過七旬的她,再也不用靠“在土裡刨食”來脫貧,土地流轉來了,1畝地僅土地流轉底金就是1000多元,還有年底分紅、林下經濟,現在已經實現離地不失地、村民變股民。
馬上過年了,駱駝灣村村民唐宗秀和老伴在家貼窗花和對聯。(喬雪峰 攝)
“你們來的真是太巧了,俺剛從女兒家回到村裡過年。”一走進唐宗秀家的小院,她正和老伴在貼窗花和對聯,看到我們后,主動迎上前來。
前陣子,唐宗秀膝蓋受風,行動不便,一直在二女兒家住著。由於馬上要過年了,便讓二女兒把她送回了駱駝灣。“過年還是在自己家踏實,隻有在寬敞明亮的自家屋裡吃著年夜飯,才叫真正的過年,才是真正的幸福。”
屋外寒風陣陣,屋內暖意融融。坐在新房裡的炕頭上就和記者聊了起來。“當時,俺挽著習總書記的手來到家裡,習總書記坐在俺家的熱炕頭上問俺家的收入情況。”唐宗秀回憶起當年的情景,仍然顯得非常地激動。“做夢也想不到能跟總書記面對面嘮家常。”
談到總書記給她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唐宗秀告訴記者,當時,總書記看到灶上的鍋裡正煮著豬食,便拿起豬食和俺一起喂豬。俺當時很驚訝,“您也會喂豬啊?”總書記笑著回答,“我也當過農民,當然會了,我還會很多農活呢。”
唐宗秀老人和她的女兒女婿興高採烈地跟記者分享這些年來村裡的變化。(趙鐸 攝)
唐宗秀對於以后的生活更是充滿了憧憬,她對記者說,現在村裡條件好了,路也修通了,來村裡的人越來越多,春節后打算開個農家院。“俺想告訴總書記,俺家已經脫貧了,請總書記放心。等您有時間一定來俺的新房子看看,吃吃俺做的農家飯。”
不光唐宗秀家脫貧了,五年來,駱駝灣村也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以前小推車都難上路的土路不見了,柏油路通到了村裡各家各戶,私家車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破舊低矮、四面透風的土坯房變成青磚灰瓦黃土牆的太行特色民居,過去的小木窗戶都換上了塑鋼門窗,屋子裡顯得格外明亮﹔燒煤取暖的火盆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空氣源熱泵,冬天屋裡可以達到20多度﹔村中央還修建了戲台和村委會,在村委會的迎客牆上,有十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脫貧致富的路上我們信心十足。”
“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
2012年12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阜平縣龍泉關鎮走村串戶看望慰問困難群眾,並留下諄諄囑托。自此,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號角,在這裡吹響,駱駝灣村迎來發展的“曙光”。
在這裡,習總書記鼓勵干部群眾:“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駱駝灣村所在的阜平縣是革命老區,還是當年晉察冀邊區政府所在地。五年前的駱駝灣村,屬於全國連片特困區。這裡道路狹窄崎嶇,村裡共有608口人,其中428人為貧困人口,村民的主要經濟收入是發展種植業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當地曾流傳這樣一句順口溜:人均一畝地,種點小玉米﹔喝點糊糊粥,盼望吃大米。
“山高溝深龍泉關,亂石灘裡掙錢難。”阜平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龍泉關鎮黨委書記劉俊亮告訴記者,致貧的原因首先是資源狀況差,土地資源比較貧瘠,水澆地少,旱地多。另外基礎設施太差,很多地澆不了水。另外交通條件差,比較閉塞。“有高速經過,但看得到,下不來,龍泉關這裡沒有出口。”
“脫貧致富雖然很難,但我們有信心。” 劉俊亮說,習總書記2012年底來龍泉關時講得很清楚很實際,認認真真把情況摸清楚,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實好,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習總書記來了以后,老百姓精神狀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都動起來了,老百姓認為小康目標快速能實現了,有信心了。隻要一步一個腳印走下來,踏踏實實干,實現小康目標沒問題。”
龍泉關鎮從2013年開始建檔立卡,一戶一冊,把貧困狀況、致貧原因、幫扶需求搞清楚。把每一戶裡情況搞清楚,每一個村的情況搞清楚,精准識別、精准扶貧用於決策。
脫貧靠政策,富民靠產業。阜平地處深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空心化、老齡化嚴重,適合干啥?種谷子,產量低,不值錢﹔養牛羊,禁放牧,怕污染﹔建光伏板,破壞當地景觀。
“老百姓靠天吃飯不行,要把靠天吃飯變成靠資源吃飯,把山水變成老百姓的綠色銀行。”劉俊亮告訴記者,近年來,駱駝灣村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把美麗鄉村建設、旅游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全力打造美麗鄉村民宿游。下一步,將著力做好村內景觀、配套服務設施等附屬工程建設,為旅游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龍泉關鎮副鎮長、駱駝灣村包村干部曹建平對於村民實現早日奔小康信心滿懷。(趙鐸 攝)
據龍泉關鎮副鎮長、駱駝灣村包村干部曹建平透露,駱駝灣村的700畝土地已統一流轉,以公司+農戶的形式發展林果種植業。果樹挂果前,承包公司給村民每年每畝地補助1000元,挂果后實行利潤五五分成,公司和農戶各得賣果效益的一半。平時,村民還可到果園套袋、施肥、鋤草、採摘等打工掙錢。
下一步,將依托駱駝灣村66.4%的森林覆蓋率、秀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水資源、毗鄰天生橋景區等優勢,引導村民發展農家樂和民宿產業。為此,縣旅游局已確定給予每戶農家樂3萬元的資金支持,並聯系了保定一家廚師技校免費為村民提供技術培訓。
“奔小康是干出來的,不能光喊口號。”
沿著駱駝灣村口的公路往南行,在半山腰上的一個養殖場,記者見到了駱駝灣村村民孫振澤。他今年已經70歲了,在農村,這個年紀的老人,大多數都不再勞動干活了,但是孫振澤不一樣,他腦瓜靈活,敢干敢闖,是村裡的能人。
之前,老孫陪著患精神病的妻子,種二畝田,打幾天工,日子過得艱難。為了還債,他試種蘋果,因管理不善,險些又賠本。有一年春節,孫子來拜年,10元壓歲錢他都拿不出來。
駱駝灣村村民孫振澤接受記者採訪。(趙鐸 攝)
“新時代要有新思想,奔小康是干出來的,不能光喊口號,國家有這麼好的扶持政策,我再不干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孫振澤家有六畝地,現在每年僅土地租金收入就有6000元,他在果園打工1年還有上萬元收入。雖然已經脫貧了,但是老孫不滿足於拿著土地流轉收入和在村裡打工的生活。“本想就這麼糊弄著過完這輩子。如今,好政策和機遇擺在面前,不想干都不行了。”
由於年紀比較大,干不了一些重體力活,老孫突發奇想,大家都在搞農家院,我不如開個養殖場,到時候土雞蛋、豬肉都可以成為村裡農家樂餐桌上的特色美味。等以后規模壯大了,反正公路都修到村裡了,也不會愁銷路,還可以往外賣。
說干就干,2017年5月,老孫在省農業廳駐村工作組的幫助下開了一個養殖場,由於沒有經驗,孫振澤的養殖場到現在也沒怎麼賺到錢,但是經過這半年多的積累,他對自己養殖事業的前景非常看好。“沒有失敗,哪有成功?隻有在失敗裡總結經驗才會成功。”
五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駱駝灣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點燃了當地干部群眾脫貧致富的激情。之后阜平縣明確發展定位,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富民產業發展等10項重點工作。老孫借力全縣打造美麗鄉村,發展旅游業這一東風,在扶貧資金的扶持下蓋了一個上下兩層共八間屋的房子。“除了兩間自己住,剩下的我准備搞個農家院。”
五年來,駱駝灣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精准施策、持續發力,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產業、食用菌和高山蘋果種植,貧困百姓摘掉了窮帽子,晒出了亮麗的脫貧成績單:2016年,駱駝灣村民人均年收入3026元。2017年,駱駝灣將通過發展鄉村游、生態游、香菇和蘋果種植等產業,人均年收入達到4000元,全村實現穩定脫貧。
走出駱駝灣村,沿公路往南行,低緩山坡上分布著一排排罩著黑色遮陽網的食用菌大棚。(趙鐸 攝)
駐村工作組組長、駱駝灣村第一書記敦偉濤說,現在村裡交通、公共設施、村民的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很大改觀,100多名年輕人也回到村裡創業,這裡充滿了活力和希望。“辦農家樂,承包香菇大棚,到蘋果種植企業打工。隻要不懶,不出村就能掙錢。”
“現在,駱駝灣村村民生活條件改善了,致富的產業基本成型了,爭取讓老百姓早日過上小康生活。”曹建平帶著我們登上附近的小山,俯瞰著眼前熟悉的小山村,對於未來,他信心滿懷。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十九大報告已為中國廣袤農村發展和億萬農民實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擘畫了新坐標、描繪了理想藍圖。中央一號文件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指明新方向:“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新時代願景指日可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