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媒體走轉改】“鍋爐姜”焐熱新希望

崔佳 胡虹
2018年02月24日14:05 | 來源:人民網-重慶頻道
小字號
原標題:“鍋爐姜”焐熱新希望

  春節雖過,年味依舊。走進重慶市潼南區新勝鎮鐘峰村,記者發現,這裡的氛圍在喜慶之余還多了一份忙碌。近400畝的生姜基地,被公路劃成了兩塊,抬眼望去,兩邊都有村民在地裡忙活。“一邊在種反季蔬菜,一邊是馬上就要採收的鍋爐姜。”基地負責人龔先鋒風風火火,摩托車還沒停穩就開始介紹上了。

  啥叫“鍋爐姜”?記者跟著龔先鋒走進田間看究竟。8個塑料大棚兩兩相對,4台3米高的鍋爐立在門外“站崗守護”,升騰的熱氣驅逐著冬雨帶來的寒意。“水管都鋪進了大棚,熱水在地下循環供熱,跟城市裡的地暖一樣,”龔先鋒邊說邊招呼管理人員:“老羅,溫度保持得怎麼樣?進去看看。”

  “按要求,30度,姜苗長得好得很哩。”村民羅吉華應聲走來,笑呵呵地挑開了一個大棚的“門帘”。龔先鋒蹲下身來,小心翼翼地用手刨開一株姜苗下面的泥土,嫩白的姜芽很快就露了出來。“馬上就可以採收了,咱這8個棚能產36噸仔姜,賣40元一斤沒問題﹔后面還能收90多噸種姜,5000元一噸都算是保守價格了。”龔先鋒回頭望著羅吉華,“過節還得忙一陣子哦。”“要得,要得。”羅吉華答應著,笑得更開心了。

  重新埋好了姜芽,龔先鋒繼續講起了“劃算”的鍋爐姜。由於大棚裡的土壤始終保持生姜最佳生長溫度,從種姜下地兩個多月后就可以收獲仔姜,比本地生姜提早半年上市,價格可高出3倍。“在我們這裡,鍋爐姜每畝成本大約17萬元左右,但每畝產出超過50萬元,是個增收的好路子。”龔先鋒說,為了帶動村民脫貧增收,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他牽頭組建了重慶市盤姜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全村20戶深度貧困戶以土地折資入股,不僅可以在基地務工,還可以享受保底分紅。66歲的羅吉華正是這20戶貧困戶股東之一。

  走出生姜基地沒多遠,翠竹與橘樹掩映處,已到了羅吉華的家門口。坐在自家的院壩上,羅吉華與妻子王素英跟記者擺起了脫貧增收的“龍門陣”。羅吉華一家有3.7畝土地,雖然以前種紅薯玉米也掙不到幾個錢,但跌入深度貧困還是從2015年老羅查出心臟病開始。“重活干不成了,醫藥費又花了不少,”老羅說,“要是沒有盤姜公司帶著我們,真不知去哪裡找錢。”他讓老伴找出了“股權証”,証上清楚地標注,2015年10月發証,土地折資入股金額為27150元,2016年分紅收益為5365元。“2017年的分紅馬上就要兌現了,算了一下,你們家應該在1萬元以上。”龔先鋒插話。

  “除了感謝,真不知道該說啥了。”王素英告訴記者,考慮到羅吉華的身體狀況,盤姜公司專門為他安排了管理人員的崗位。“我和兒子也都在生姜基地務工,種姜也種蔬菜,按天算錢,”她說,一家三口去年在基地的務工收入約2.8萬元,還在鎮裡村裡的幫助下養了幾十隻雞、幾十隻羊,淨收入也有近3萬元。

  “算下來去年你家總收入有六、七萬了,新一年有啥子想法?”在場的村干部問道。在老羅兩口子腼腆的回答中,透露出了“整修房子”和“給兒子娶媳婦”的願景。“要有信心,今年會更好。”龔先鋒給兩口子打氣,“鍋爐姜咱今年還要再擴大種植,政府還幫咱搭起了網上銷售平台。公司還准備發展優質黑豬,發給村民代養,養上5頭至少又是一萬多元。”“那我們第一個報名。”羅吉華忙說,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帳算明白了,但干部們還想著怎麼能讓像老羅這樣的家庭穩定增收。“改革的辦法多想一些,方便群眾的事情做細一些。”新勝鎮黨委書記林遠征說,現在農村勞力中年老體弱的不少,如果能多一些勞動強度不高的務工機會,他們就會又多一些收入。“就拿農業來說,我們已經開始從品種上、技術上搞試驗,最好在家裡搭藤就能種,起碼可以少彎腰。”林遠征說。

  盡管告別時已過中午,但盡職盡責的股東老羅又朝公司基地的方向走去。冷雨飄洒的冬日,田野上的鍋爐焐熱了鐘峰村的生姜產業,也焐熱了老羅們的新希望。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