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奧斯卡提名多為小制作影片 趣味各異口味多元

何晶
2018年02月26日08:06 | 來源:羊城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趣味各異口味多元

  第90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將於當地時間3月4日在洛杉磯杜比劇院舉行。本屆奧斯卡提名名單此前曝光,名單呈現的一大特征是偏好獨立制片的小成本影片。獲得多項提名的《水形物語》和《三塊廣告牌》都是二十世紀福斯集團旗下專門發行獨立藝術電影的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小成本的《逃出絕命鎮》由美國杰森·布朗姆工作室制作,《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也是小廠牌出品,最早都在美國聖丹斯電影節上映。趣味各異、口味多元的提名影片,某種程度上說明邁入九旬的奧斯卡正試圖變得年輕化。

  《水形物語》

  黑暗的童話

  ★★★★ 7.5

  ★★★★★ 17.1%

  ★★★★★ 45.3%

  ★★★★★ 32.5%

  ★★★★★ 4.4%

  ★★★★★ 0.7%

  本屆奧斯卡最大熱門無疑是《水形物語》,這部影片在頒獎季拿獎拿到手軟,隨后又斬獲了13項奧斯卡提名。對於中國影迷來說,更令人興奮的是影片確定將於3月16日在內地院線上映。

  被影迷稱為“陀螺”的墨西哥導演吉爾莫·德爾·托羅,在《水形物語》中延續了他一貫的影像風格,精致的細節,風格暗黑又帶有隱喻的童話故事,充滿懷舊彩色的光影呈現……從故事層面來說,《水形物語》講述的是老套的“人魚戀”,但導演將故事放置在冷戰時期的美國,把女主角設定為不會說話的孤兒,男主角設定水陸兩棲的“人魚”,讓整個講述有了更多層意義。

  和童話故事裡長期生活在海裡,皮膚白嫩、面容姣好的女性美人魚不一樣,片中的男性美人魚擁有異於常人的面孔,全身布滿鱗片,雖然不會說話,但能通達人性感情、智商超群,擁有神秘力量。它被抓到秘密實驗室,與身為清潔工的女主角相識。女主決定幫助人魚逃離虐待它的實驗室,而幫她實現逃跑計劃的伙伴都是當年不被美國主流社會價值觀接受的人群,比如黑人同事、同性戀鄰居以及蘇聯科學家間諜。就如片中滿布經得起推敲的精致細節,“陀螺”的厲害之處在於,片中任何一個角色都有可分析之處,這也讓看似童話的故事有了現實的指向。

  《至暗時刻》

  一場演技秀

  ★★★★ 8.6

  ★★★★★ 42.7%

  ★★★★★ 45.4%

  ★★★★★ 10.9%

  ★★★★★ 0.7%

  ★★★★★ 0.2%

  《至暗時刻》就像是奧斯卡命題作文,質量很高,但驚喜不多。

  精致考究的布景,嫻熟運用的光影,鏡框與人物站位的精心安排,讓《至暗時刻》就像是一幅幅極有質感的油畫。英國導演喬·賴特曾執導過《傲慢與偏見》《贖罪》和《安娜卡列尼娜》等經典作品,《至暗時刻》回歸他擅長的題材領域,影片充滿古典韻味。

  《至暗時刻》並不是一部能讓人看得渾身緊張的片子,拍得很穩,但也容易讓人犯困。唯一的驚喜是加裡·奧德曼飾演的丘吉爾,影片中看不到加裡·奧德曼的影子,他全然變成了丘吉爾本人。你能在片中聽到丘吉爾很粗的喘氣聲,偶爾還會喉嚨帶痰﹔能看到丘吉爾背著手、身體前傾的走路姿勢﹔甚至細微到嘴角的蠕動和呼吸頻率,都和丘吉爾如出一轍。雖然化妝特效對演員的塑造功不可沒,但能將自己完全融化於角色中,加裡·奧德曼的演技真功夫還是最為關鍵的。單單為了調整說話的聲音、語調和節奏,他就請來了一位歌劇老師,用琴鍵找出丘吉爾的音色,然后再練出符合角色的聲域。片中丘吉爾抽的雪茄也是真抽,據說整部電影下來,光買雪茄就超過5000歐元。將人物的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最終呈現的演繹讓人不得不服,也難怪影片一上映,外界就普遍認為加裡·奧德曼一定能拿下小金人。

  《三塊廣告牌》

  剽悍的人生

  ★★★★ 8.7

  ★★★★★ 45.6%

  ★★★★★ 43.8%

  ★★★★★ 9.7%

  ★★★★★ 0.7%

  ★★★★★ 0.2%

  說《三塊廣告牌》的女主角是史上脾氣最臭女主,應該不會有人反對。這樣剽悍又帶感的女主形象,雖說不上能多讓人喜歡,但給人帶來的沖擊力確實令人難以忘懷。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飾演的米爾德雷德,人到中年,女兒外出時被奸殺,警察破案幾個月也毫無進展,她一怒之下買下高速公路旁的三塊廣告牌,在上面控訴警方辦案無能,將矛頭直接對准警察局局長威洛比。警察局長早就身患絕症,因為這三塊廣告牌,警察局長、米爾德雷德以及小鎮上的其他人,都不得不面對一系列變化。

  脾氣又硬又臭的女主角,身體力行詮釋了什麼叫“一言不合就動手”,但在憤怒之余,觀眾又能看出她的絕望與懊悔。如果不是她和女兒吵架致使女兒外出,女兒就不會遇害。雖然主線是尋找凶手的復仇故事,但劇本寫得非常精致,充滿意外的轉折。在情節一層層剝開的同時,立起了若干位性格鮮明且立體的人物形象。除了女主角與警察局長,男配角們也非常出彩,生動而鮮活,真實而復雜。

  影片的敘事節奏相當出色,視聽語言也非常講究,可以說整部影片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實在要說,大概會是這個故事不那麼“政治正確”。不知道這是不是導演馬丁·麥克唐納沒有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的原因呢?

  《伯德小姐》

  滿溢的青春

  ★★★★ 8.0

  ★★★★★ 25.7%

  ★★★★★ 50.5%

  ★★★★★ 21.9%

  ★★★★★ 1.5%

  ★★★★★ 0.3%

  《伯德小姐》大概是本屆奧斯卡最大的“網紅”。這部標准的美國青春片,充滿十幾歲年輕人的自命不凡和自以為是,充滿母親和女兒之間的沖突矛盾和依戀,充滿對自由和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渴望,當然也充滿青春期特有的虛榮、敏感等。

  生活在美國中西部小城市薩爾門托的女高中生,給自己取名Lady Bird,隻有這樣叫她,她才會應答。開篇一幕就是她和母親在車上吵架,每句話都在強調她痛恨薩爾門托,要離開這裡,母親拒絕了她的請求,她直接負氣跳車,導致手臂骨折要上石膏。青春似乎是永恆的話題,拍出新意不容易,但要把每個細節都拍得恰到好處也不容易。《伯德小姐》的長處在於,影片幾乎將青春期少女的每個環節都拍對了——才剛剛長大,就固執地以為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才剛剛成熟,就迫不及待要嘗試解放身體﹔才剛剛獲得小小成績,就以為新世界的大門已經打開。或許每個人都在青春期做過幼稚的成功夢,隻不過伯德小姐以強硬的姿態,將這種追逐放到了極致,甚至不惜與母親“決裂”。但實際上,她並不懂得,什麼叫做真正的自我。

  伯德小姐與母親的雙重敘事也是影片有趣的一部分。雖然母親會陪女兒買衣服,但她沒說一句好聽的話,兩人都非常強勢,相互看不順眼,幾乎永遠在吵架。但在女兒終於離開家去遠方上大學時,她們才忽然發現,彼此都是自己最在意的支柱。雖然《伯德小姐》的故事格局不大,但能把小故事拍得如此精致,不得不稱贊導演格蕾塔·葛韋格有才華,更何況,這還是她當導演的處女作影片。

  MOVIE

  熱片

  《華盛頓郵報》

  工整卻無趣

  ★★★★ 8.2

  ★★★★★ 29.9%

  ★★★★★ 52.0%

  ★★★★★ 16.6%

  ★★★★★ 1.1%

  ★★★★★ 0.3%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華盛頓郵報》,改編自1971年五角大樓泄密事件。可是即使放在傳統媒體衰退的今天,這部影片也很難讓人真正燃起來。它拍得太過中規中矩,一切都如公式般四平八穩,工整得沒有趣味。唯一的亮點,大概是片中好幾場多人電話戲,讓人看到導演超強的場面調度能力。

  至於演員,湯姆·漢克斯飾演《華盛頓郵報》總編輯本·布拉德利,梅姨飾演發行人凱瑟琳·格雷厄姆。兩人的演技都很鬆弛,仍然是演什麼像什麼的水准。但是,劇本顯然存在缺陷,觀眾很難理解梅姨如何從略帶迷茫的猶豫、緊張、不知所措,到最后關頭忽然畫風一轉變成堅定果斷的領導者。

  影片以“水門事件”導火索作為結尾,雖然配樂和畫面讓人在最后一刻燃起了些許令人感動的火花,但也只是一瞬間,就熄滅了。

  《我,花樣女王》

  夢碎也動人

  ★★★★ 8.1

  ★★★★★ 25.6%

  ★★★★★ 57.3%

  ★★★★★ 15.8%

  ★★★★★ 1.0%

  ★★★★★ 0.2%

  《我,花樣女王》就和片名一樣霸氣,把傳記片拍得如此酷炫拉風。更霸氣的是花樣女王的母親,簡直可以和《三塊廣告牌》女主來一場PK。

  艾莉森·珍妮飾演的母親毒舌又狂躁,對女兒有強大的控制欲。每當她在畫框中出場,氣場立刻滿分,酷得不行。瑪格特·羅比飾演的女兒Tonya本可成為名副其實的花樣溜冰女王,她曾是美國首位完成高難度冰上三圈半跳躍的選手,獲得過無數冠軍榮耀,但在1994年挪威冬季奧運會前,她被“豬隊友”前夫扯進密謀攻擊對手的丑聞,被判終身禁賽。Tonya隻能被迫放棄溜冰,轉向拳擊摔跤,但職業生涯也在短短幾年后草草結束……

  半自傳、半採訪的偽紀錄片形式,讓這部電影頻頻和觀眾產生互動,打破第四面牆的形式給影片帶來趣味,優秀的剪輯和節奏也讓這種打破並不突兀,反而拉近和觀眾的距離。運動競技題材很容易拍成老生常談,但扎實的劇本、優質的表演以及靈活的講述方式,讓《我,花樣女王》一點也不沉悶,反而讓夢碎之路充滿打動人的力量。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美少年之戀

  ★★★★ 8.9

  ★★★★★ 56.0%

  ★★★★★ 33.1%

  ★★★★★ 9.4%

  ★★★★★ 1.0%

  ★★★★★ 0.5%

  1980年代的意大利裡維埃拉,陽光燦爛,17歲的少年艾力奧和家人一起在這度過“無所事事”的暑假。日子簡單悠長,游泳、讀書、聽音樂、彈鋼琴,一切如夢幻般美好。從美國來的青年奧利弗,不知不覺中對艾力奧產生了致命吸引力。這份同性之間的初戀是如此美好而小心翼翼,暗中凝視,相互試探。美少年的感情,就像意大利如詩如畫的風光一樣,再加上恰到好處的配樂,讓整部影片產生一種“浮生如夢”的夢幻感。

  尾聲處,父親對少年的一番言語,讓這段情感超越了愛情和友情,化作年輕生命成長過程裡至為珍貴的情感印記。這段對白帶來的沖擊力,甚至超過了兩位年輕人浪漫的“夏日戀曲”,它有過來人的睿智、也有關於生命和情感的某種感傷。

  但《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樣一個精致、寬容、浪漫的故事,向來不是奧斯卡的口味,所以影片沖擊小金人的前景,並不那麼樂觀。

  《佛羅裡達樂園》

  熊孩子的天空

  ★★★★ 8.0

  ★★★★★ 26.2%

  ★★★★★ 52.2%

  ★★★★★ 18.8%

  ★★★★★ 2.1%

  ★★★★★ 0.7%

  如果現實中有一位熊孩子對你的汽車吐口水,嘴裡不斷飆臟話,說謊騙人拿錢給她買雪糕,你會不會想把她塞回她母親的肚子裡去?但如果,她的媽媽就是成年版的她呢?你會對她投以怎樣的目光?

  《佛羅裡達樂園》呈現的就是這樣一對處在美國底層的母女,她們生活在迪士尼樂園旁邊的廉租房,小女孩每天的節目是對著隔壁迪士尼樂園的直升機豎中指,和小伙伴比賽誰的口水吐得更遠,去隔壁餐廳等服務生從后門給她們送來吃的食物……可是她生活得無憂無慮,甚至能自然坦蕩地說出“我總是能看出大人什麼時候想哭”。

  小女孩的媽媽有犯罪記錄,沒有正當職業,經常帶上小女孩對游客坑蒙拐騙,但她並不內疚,很難說她對孩子到底有沒有責任感,兩人的關系更像是一對閨蜜。這樣的日子在他人看來實在太苦,但她們樂在其中,影片並沒有以居高臨下的視角去呈現底層,而是讓觀眾從她們的視角感受另一種“窮開心”。小女孩的飾演者堪稱小戲精,讓人恨得牙痒痒,但又有百般滋味在心頭。制表/黃文倩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