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傳媒熱點

堅守使命 繼往開來 持續講好中國故事

張福海
2018年03月06日10:24 | 來源:對外傳播
小字號
原標題:堅守使命 繼往開來 持續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既高度重視對外傳播工作,又熟諳對外傳播規律,更是對外傳播的高超實踐者。他不僅明確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更明確指出,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這一論斷的提出,是對對外傳播規律的精妙點化,既為我們指明了對外傳播工作的方向,也為我們傳授了對外傳播的工作方法。通過梳理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的外訪活動,可以發現,他每到一個國家,無論是發表文章、接受專訪,或是演講講話,都會講述一個又一個的中國故事,也正是在這些故事中,中國的形象得以生動,中國的文化得以精彩,中國的成就得以展現,中國的理念得以光大。

作為對外傳播的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外文局為對外傳播而生,為對外傳播而興。中國外文局近70年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對外傳播的歷史。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了解中國,一直是外文局的責任和使命。早在建局初期,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了《人民畫報》的刊名,周恩來總理親自為《人民畫報》審定稿件達三年之久,並倡議創辦了《北京周報》。這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外文局人薪火相傳,初衷不改,並在這一過程中,誕生了愛潑斯坦、沙博理、戴妮絲、茅盾、蕭乾、葉君健、楊憲益等一大批善講中國故事的中外大師和名家。

下面,我結合會議主題和中國外文局多年來的對外傳播工作實踐,就講好中國故事匯報幾點認識和體會,請各位專家指正。

一、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故事

中國故事必然是全面的、立體的。它既有歷史的,也有現實的﹔既是群體的,也是個體的﹔既是理論的,也是生活的﹔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全息的中國畫像需要全息的中國故事描述。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視角、每一個切口都是必須而有益的,需要我們積跬步以致千裡,匯細涓以成江河。但這浩大的中國故事方陣,需要有一根精神主線,才能集腋成裘,而不致雜亂無章,甚至污損中國形象。這根主線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黨的十八大召開后,外文局做的輿情調查顯示,當時國際社會普遍想了解中國共產黨為何能持續取得成功,以及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將給世界帶來什麼影響。西方國家非常關心中國的對外政策和在全球治理上的表現,發展中國家更多關心中國發展經濟、治理腐敗的經驗和做法。基於此,外文局在中宣部、國新辦的直接領導和指揮下,舉全局之力,集全國和行業英才,編輯出版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多語種圖書,並緊緊抓住我領導人出訪、雙邊或多邊重要活動,以及參加重要書展等契機,針對不同對象國、不同語種分別舉辦該書的首發式、研討會、座談會、展銷月等系列活動,邀請諸如柬埔寨首相洪森、巴基斯坦總理謝裡夫、尼泊爾總統班達裡、泰國立法議會主席兼議長蓬貝等許多國家的政要、著名智庫學者和媒體人士參與相關活動,有效擴大了該書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該書自2014年9月出版至今,已出版了21個語種24個版本,全球發行625萬余冊,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取得近年來我國政治類圖書海外發行的最高紀錄。目前,該書還有13個語種正在開展合作翻譯出版,預計明年將達到34個語種。《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海外成功,雖與營銷推廣的力度有一定關系,但最主要的是這本書的自身魅力,它很好地回應了國際社會的關切。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當代中國國情和發展實踐,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中。通過閱讀該書,海外讀者既能了解到中國的發展理念和發展道路,也能看到世界問題的中國觀點和中國方案,還能聽到中國與國際社會共同發展、共享繁榮的美好願望和心聲。《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可以說是國際社會全面了解當代中國及其未來走向的一把金鑰匙。這本書的海外熱銷,也引領和帶動了外文局“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系列、“中國共產黨精神”系列、“中國夢”系列、“一帶一路”系列、“中國關鍵詞”系列、《大中華文庫》等一批對外介紹中國共產黨、中國基本國情、中國當代發展成就和中國優秀文化主題圖書的出版和對外營銷發行。

二、講好中國故事應遵循對外傳播規律

講好中國故事,面對的是海外受眾,用的是對象國的語言,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需要遵循對外傳播基本規律。結合外文局的工作實踐,我們認為有三點很重要:

一是闡釋好中國觀點。我們講述中國故事,不是為講故事而講故事,而是通過講故事傳遞中國理念、中國價值,無論形式如何變化、內容如何選擇,中國觀點始終是故事的靈魂,是我們與西方世界開展對話、構建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重要支撐。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中國故事,更加充分地、有感染力地表述中國,向國際社會講清楚中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道路、制度和文化,講清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隻有堅持“中國故事、中國靈魂”和“國際故事、中國觀點”,我們的聲音才會引人關注,我們的故事才會獨一無二。最近根據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中宣部、國新辦在外文局所屬的中國網舉辦了《中國三分鐘》對外傳播成功經驗研討會。《中國三分鐘》是中國網針對海外社交媒體制作的一檔英文短視頻評論節目。創辦兩年來,已經制作播出117期,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上總閱讀量超過2.27億,視頻總播放量超過1700萬次,總互動量超過130萬。近期播出的《回歸二十載,“一國兩制”為香港插上雙翼》,上線72小時后,在臉書上的閱讀量達到1264.6萬,播放量超過78萬,互動量達到35.8萬,其中閱讀量和互動量均創下節目開播以來的峰值。與2016年同期相比,2017年5月、6月《中國三分鐘》的海外網友平均互動率增長了17倍,網友留言質量趨高,成長明顯。《中國三分鐘》節目之所以取得成功,被海外網民認可,關鍵在於它能夠聚焦時事熱點,回應國際關切,表達中國立場,也就是說,有鮮明的中國觀點。

二是展示好中國現場。實踐証明,有現場感的故事,往往更有溫度、更加鮮活,也更容易引人入勝。講好中國故事,就要到中國故事發生的現場去,到中國改革發展的一線實踐中去,代讀者去看、去聽,把真實發生的事情講述給國外受眾。“記者的文章應該是用腳寫出來的。”在這方面,外文局有良好的傳統。上世紀80年代,外文局《人民中國》雜志社的記者歷時400多天,用自行車騎行5000多公裡,沿途採訪了53個縣77個村鎮,訪問了上千人,寫就了深受日本讀者喜愛的《大運河之旅》。外國專家李莎為了寫《這些中國人》,三次去新疆,走遍了新疆的北南西東。這些都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今天,我們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故事,尤其是講好當代中國的故事,就要到我國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線去,到祖國東西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發展階段的地區去,去感受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見証中國發展的偉大實踐。隻有這樣,才能發現最豐富、最鮮活的素材,才能寫出有說服力、有吸引力的中國故事。

三是構建好中國人脈。中國的故事,不僅需要我們自己來講,也需要世界各國的朋友共同來講。用外國人的視角、外國人的聲音來講述中國故事,這樣更容易跨越語言和文化的藩籬,更容易激發沒有隔閡的心靈共鳴。在外文局的對外傳播實踐中,曾經涌現出一批像愛潑斯坦、戴妮絲、沙博理、魏璐詩等這樣以畢生精力對外宣傳介紹中國、促進中外溝通的國際知名專家和國際友人。今天,外文局也正在深植海外人脈,廣交朋友、深交朋友,擴大全球“朋友圈”,在國外政界、學界、傳媒界和公眾人物中,聚集更多能講、會講、講好中國故事的知華友華人士。同時,廣泛開展合作傳播,讓更多的國外的出版傳媒同業為我所用,將中國故事裝進去、傳播開,實現“借嘴說話、借筒傳聲、借台唱戲”。

三、講好中國故事需夯實支撐體系

講好中國故事,向國際社會全面客觀介紹中國,營造於我有利的國際輿論氛圍,還必須聚合輿情、翻譯、媒體、理論研究等資源,著重構建講好中國故事的保障支撐體系。

一是用足輿情資源。輿情既是服務大局、服務決策的“晴雨表”,更是講好故事的“風向標”。輿情對全面把握講故事的外部輿論環境、動態跟蹤輿論動向、校正講故事的重點和方向、優化講故事的策略,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這方面,外文局通過自主研發獨立的輿情數據庫,與國際知名的數據公司開展合作,將輿情收集對象覆蓋到全球上千家主流媒體、上百家主要智庫和數十家民意調查機構,全面、准確、及時掌握國際涉華輿論,動態掌握國際輿情和國際關切,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選題方向和建議,不斷提升講好中國故事的選題針對性。

二是用好翻譯資源。在我們的對外開放和對外交往進程中,翻譯對推動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理解、認知發揮了積極作用、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現在講好中國故事,表達好具有深刻文化內涵和深遠戰略意義的理念與政策,同樣需要通過翻譯,用別人的語言呈現出來,以達到讓別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相互交流的目的。外文局主管著中國翻譯協會,組建了中國翻譯研究院,主辦著全國唯一的翻譯專業資格考評中心,並通過持續開展中國特色話語體系外譯傳播工程、全國高端應用型翻譯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活動,著力解決語言層面的障礙。

三是用全媒體資源。為滿足國際受眾對中國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外文局在繼續做好書刊等傳統業態對外傳播的同時,不斷加強網絡傳播,特別強調移動化、社交化、可視化,把資源、技術、力量向移動端和社交媒體傾斜,精心策劃推出了一批成系列、可延伸、專業化、高品質的對外傳播欄目和產品。除了剛才講到的《中國三分鐘》外,我們還推出了《碰詞兒》和《中國關鍵詞》微視頻欄目,採用英文講解、中英雙語字幕的形式,解讀關聯中國發展的特色詞匯,深入淺出地向國際社會闡釋當代中國發展理念﹔策劃制作了由韓國人擔任主播的韓語微視頻節目《高恩帶你看中國》系列,孵化推出了中阿雙語《禮拜助手》APP應用,以及《德語達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多語種APP產品等,均在互聯網和海外社交媒體平台產生了良好的外宣效果。

四是用實理論研究資源。新的形勢下,需要我們更多地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對外傳播理論對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認真分析對外傳播的新形勢,密切關注對外傳播的新發展,不斷拓展對外傳播理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提升層次和水平,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理論指引。外文局所屬的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已成長為重要的外宣智庫和輿情研究國家隊,特別是在針對中央領導同志出訪、國際涉華輿論熱點和突發事件開展輿情研判和對策研究方面,發揮了國家隊和智囊團的作用,在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國家形象傳播、國際民意調查、外宣效果評估等領域已具有較強影響力,為講好中國故事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志們,在中宣部和國新辦的強有力領導下,在大家共同參與和努力下,自2009年起至今,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今天迎來了第五屆。作為我國對外傳播領域最具權威性和影響力的高端理論研究成果分享平台和服務實踐的交流平台,將會繼續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匯聚全國學界專家和業界同仁智慧,探討對外傳播實踐緊迫性問題,發揮理論研究對實際工作指導方面的引領作用。作為會議的承辦單位,中國外文局一定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宣部、國新辦的各項指示要求,竭盡所能做好各項承辦工作,以不辜負中宣部、國新辦和同志們的信任。同時,也真誠歡迎各位代表不吝賜教,對外文局的工作多提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更好地改進工作,更好地服務對外傳播理論研究工作,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我們的一份綿薄之力。(張福海 中國外文局局長 本文根據作者在第五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上的演講整理,有刪節)

(責編:榮翌、薛貴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