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公布 這份名單是怎麼產生的

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推薦名單於上周正式公布。從2013年開始,每兩年一屆,“百強報刊”的推薦與評審就格外受到業界的重視和關注。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了解,這次參加評審的報刊數量是歷年來報送最多的一次,達到726種。經過評審,《人民日報》等100種報紙、《求是》等100種社科期刊、《細胞研究(英文)》等100種科技期刊入選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推薦名單。
短短幾天,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推薦名單就被各大媒體以及業內人士爭相轉發。而對於本屆“百強報刊”如何產生、評審中有哪些考核指標、專家定評時又有哪些考量標准等問題,記者日前採訪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李軍,為業界尋找答案。
報送質量最高卻審核更嚴
從2017年9月開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下發《關於開展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推薦活動的通知》,截至2017年12月5日,總局新聞報刊司共收到32個省級(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聞報刊管理部門、109個中央報刊主管部門和解放軍系統報送參評報刊726種。據李軍介紹,這是歷年報送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一次。
其中,報紙196種(專業行業及大眾服務類92種、綜合104種)﹔社科期刊335種(大眾服務108種、學術理論131種、黨刊及專業行業96種)﹔科技期刊195種(學術118種、專業技術57種、科普20種)。
然而,雖然報送的報刊為歷屆質量最高,但是對這些報刊的審查卻沒有走過場。據李軍介紹,在資格審查階段,他們對存在導向問題、涉嫌承包版面、廣告違法、材料不齊全等問題的8種報刊取消了推薦資格。同時,他們還委托總局質檢中心於2017年10月至11月間對所有參評報刊進行了編校質量檢查,對差錯率超過萬分之三認定為編校質量不合格的44種報刊取消了參評資格,這在歷屆“百強報刊”評審中尚屬首次。
經過重重審查后,共有675種報刊進入專家評審環節。其中,報紙184種入圍,綜合類報紙99種,專業行業及大眾服務類85種﹔社科期刊308種入圍,大眾服務101種,學術理論118種,黨刊及專業行業89種﹔科技期刊183種入圍,其中學術109種,專業技術56種,科普18種。
同時,李軍指出,此次“百強報刊”推薦,充分吸收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和上兩屆“百強報刊”的評審標准和程序的經驗及做法,在評審標准、方法、流程等方面盡量做到科學、客觀。
三大原則保障專家評審
“此次評審共邀請了38名來自中宣部、中科院、社科院等部門以及行業協會、業界的專家,為歷屆‘百強報刊’評審中人數最多、陣容最強的一次。”據李軍介紹,為了更加公平、公正,評審還同時實行回避原則和保密制度,參評報刊負責人一律不參與具體的評審推薦工作,評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與專家簽訂保密協議。
根據參評報刊品種多樣、定位不同的特點,在評審過程中,入圍評審的報刊被分成三大類、六小類進行評審。報紙分為綜合類(包括黨委機關報、晚報、都市報)、專業行業及大眾服務類﹔社科期刊分為學術類、非學術類(包括黨刊及行業專業類、大眾服務類)﹔科技期刊分為學術類、專業技術類(包括科普類)。
“在評審過程中,我們要求評審專家把握好3個關系,即把握好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社會效益優先﹔把握好全面性和差異性的關系﹔把握好老牌報刊和新生力量的關系。”李軍介紹,專家在評審時,也較好地執行了這3條原則。比如,在初評后,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根據地區、部門、類別的均衡,做出微調。科技期刊組考慮到英文期刊數量較多的情況,在小組評議時對進入復評的科技期刊做出調整。社科理論組在討論復評名單時,鼓勵創新,對進入復評的名單做出調整,既肯定優秀報刊的延續性和繼承性,又鼓勵創新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評審過程中,評審專家對不以經濟指標為唯一評價標准達成了高度共識,共同堅持把全面可持續和均衡發展作為客觀指標。考慮到面對新媒體迅猛發展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把握和綜合考量報刊媒體在鞏固陣地、深化改革、堅守主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諸方面因素,成為考量“百強報刊”的重要指標之一。
綜合評估圍繞6個具體指標
在最終的評審過程中,此次“百強報刊”推薦將專家評審環節分為初評、復評、大會審議3個階段。同時,從內容質量、影響力、融合發展、出版經營能力、出版條件、出版規范等6個方面重點著手,對入圍報刊由評審專家綜合考慮后進行選擇。
在評審過程中,每位專家手中還有兩份參考數據。即在2016年新聞報刊司對全國中央及省級黨報和晚報、都市報共200種進行的綜合質量評估結果,以及對全國201種刊發原創作品為主的文學作品類期刊和動漫類期刊進行的影響力和綜合質量評估結果。這兩份評估結果分別給到報紙組和社科期刊非學術理論組,為各位評審專家提供一定的參考。
對此,李軍表示,專家在投票的時候可依據相關數據作為參考,但又要不唯數據,不能僅僅看發行量和廣告等。專家也可以參照入圍報刊曾獲得的省部級榮譽或獎項,例如入選前兩屆“百強報刊”、入選中國出版政府獎等,也是推薦考慮的因素之一。“來自各行業的評審專家根據各自評審標准,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優擇強,使得評審更加科學、嚴謹。”李軍說道。
“對入選的‘百強報刊’加大宣傳推介力度並給予鼓勵﹔進一步完善相關扶持激勵政策及保障機制,在重大項目、資源配置、數字轉型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推動‘百強報刊’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這是記者在《關於公布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推薦結果的通知》中看到的內容。對此,李軍表示,“百強報刊”的推薦目的之一就是讓報刊界學有目標,趕有榜樣,改有方向。同時,在報刊管理上,也希望通過“百強報刊”的推薦達到調控有目的,通過鼓勵“百強報刊”加強品牌建設,整合出版資源,擴大產業規模,實現集約化經營,增強報刊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