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中國教育報刊社:“部長通道”系列報道搶先機

樊凡
2018年03月13日12:55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部長通道”系列報道搶先機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教育報刊社推出“部長通道”系列新聞報道,答好人民關切問題,通過前期數據的搜集、融媒體平台技術、超快的反應速度,推出了一系列令讀者喜聞樂見的現象級的新聞報道,唱響行業報道的主旋律,為兩會宣傳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

  用數據提前策劃布局

  信息時代,數據先行。但數據到底該怎麼用,在兩會的報道過程中,尤其是率先推出“部長通道”系列報道,《中國教育報》為行業媒體上了一堂生動的課。

  運用數據思維,提前策劃,預測報道是媒體融合大背景下的一種新聞報道思路,從《中國教育報》此次的具體報道實踐來看,這正是運用數據思維來報道的生動實例。據了解,為了報道好此次兩會,中國教育報刊社對今年兩會的重點議題進行了全網監測,對往年建言獻策較多的代表定向搜集資料,充分挖掘兩會教育熱點輿情和教育大數據,形成兩會輿情簡報、兩會報道傳播分析及重點議題大數據分析報告等重要資料,以此作為兩會宣傳報道重點的決策參考,提前策劃報道。

  如何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篩選?如何讓數據與當下“熱點”匹配?中國教育報刊社定期召開例會,召集上會記者採訪報道組以及骨干編輯,預判兩會熱點輿情,集中策劃兩會重點報道,形成重點選題清單,及時調度兩會記者的採訪行動,率先推出“部長通道”系列報道的成功正是受益於此。

  “部長通道”系列報道前夕,中國教育報刊社通過召開輿情研判會,密切溝通教育部新聞辦,研判預估熱點問題,對“部長通道”系列報道進行周密部署,從而收到實效。

  用技術加強融合力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兩會期間,如何為讀者提供全面、深度且有特色的新聞報道成為各家媒體的核心競爭力。在當前的媒體技術環境下,這種競爭優勢已經不僅僅考驗前方記者與后方編輯聯動的效率,更需要以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組成的融媒體智能平台作為底層技術支撐。在此次“部長通道”系列報道中,這種技術上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為做好今年兩會報道,特別是“部長通道”的系列報道,中國教育報刊社順應媒體融合大潮,進一步推進媒體融合的力度,利用互聯網技術將紙質媒體與互聯網媒體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兩會前夕,中國教育報刊社自主研發的融媒體智能採編傳播服務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將報紙、雜志、網站和客戶端之間的技術壁壘“抹平”,實現了採訪、編輯、出版、發布和傳播的一體化流程。

  有了融媒體智能採編傳播服務平台作為基礎技術支撐,中國教育報刊社以“中央編輯部”為樞紐,打造兩會報道“中央稿庫”,重塑新聞報道流程,充分發揮各個媒體形態的不同作用,各個媒介形式在傳播過程中以不同的傳播形態為讀者呈現著差異化的傳播效果,從而為廣大讀者呈現更為立體化的閱讀體驗。

  用速度提升傳播影響力

  新聞報道的影響力是衡量數據准確與技術優劣的重要指標,那麼,中國教育報刊社在此次兩會報道中,除首次推出“部長通道”系列報道外,還為讀者們提交了哪些“成績單”?在融媒體智能採編傳播服務平台的支持下,各個媒體形態是否發揮出了“1+1>2”的效果?

  及時性、互動性與報道元素的多樣性是新媒體不同於傳統媒體的特點,在此次報道中,《中國教育報》利用微信、微博和客戶端將這些特點充分地發揮出來。以中國教育報微信訂閱號為例,3月3日當天,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在京開幕,教育部部長陳寶生第一個亮相“部長通道”,其官方微信實時推出集視頻報道、圖片報道和專業解讀為一體的融媒體報道《給教師提待遇!給家長解難題!教育部長發出兩會“部長通道”第一聲!》。該新聞發布后,其閱讀量很快便達到10萬+,更是收到眾多微信留言,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

  深度性、專業性和權威性則是紙質媒體的鮮明特點。3月4日,《中國教育報》便推出了4個版的內容對“部長通道”進行深度解讀。一版刊發“部長通道”新聞特寫報道《為老師辦實事,幫家長解難題》﹔二版刊發兩會快評《完善待遇保障機制讓教師更樂教》《破解“三點半難題”需綜合施治》,進一步引導觀點﹔三版刊發《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通訊,採訪基層教師、校長對部長講話的反響﹔五版刊發近年來教育部及各地破解“三點半難題”開展的新改革,取得的新進步和新成就。從4個版的深度報道中不僅能看出快速的反應能力,且能反映出報道前的預判性策劃。

(責編:宋心蕊、燕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