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創刊60周年展亮相 讀者見証晚報初心

觀眾饒有興趣地在“上晚報頭條”的背景板前合影留念。
一張報紙伴隨著一座古城,60年一路走來,一起走過……以“見証初心六十年”為主題的《北京晚報》創刊60周年展日前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舉辦。此次展覽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和北京市文物局主辦,北京晚報、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承辦,展期將持續至3月31日。
七大主題記錄京城變遷
“見証初心六十年”《北京晚報》創刊60周年展分為“創刊立業”“復刊壯大”“傳承堅守”“見証記錄”“責任踐行”“與您同行”“融合發展”七大主題板塊。通過精選出的200余幅經典版面、新聞圖片和十余件手稿、文獻資料,以時間為軸,還原《北京晚報》發展歷史,記錄北京城市變遷,用一張北京人最喜愛的報紙,來回饋幾代讀者的關愛。
展覽還設置了眾多互動交流活動。紀念牆上留下簽名和對《北京晚報》的期望﹔在《北京晚報》老版面的背景板上留下人生精彩的瞬間﹔在編輯記者笑臉牆上尋找幕后奔忙的編輯記者﹔打開電子報,“翻”過《北京晚報》一個個精彩瞬間……
展覽還重新梳理了《北京晚報》60年的“大事記”,23幅首都各界人士為《北京晚報》創刊60周年創作的書畫精品,也於同期展出。
眾多珍貴展品首次亮相
展櫃中擺放的30余件展品中既有1958年《北京晚報》試刊號、創刊號,1980年復刊號,更有毛澤東同志為《北京晚報》題寫的報頭,還有上世紀80年代讀者為“五色土”副刊繪制的“五色土”“一分鐘小說”等欄花。
標志著《北京晚報》告別鉛與火的最后一塊鉛字版、記者帶回的“入世槌”的復制品、有郎平簽名的中國女排裡約奧運奪冠的版面等,無一不記錄著令人激動的歷史性時刻。
展櫃中唯一的一張老照片,也是首次展示。這是1990年11月,中國晚報攝影學會第三屆理事會在福州召開時,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到會與中國晚報攝影學會會長、北京晚報記者司馬小萌親切交談時留下的。
此外,首次展出的實物還包括2008年汶川地震時,北京晚報記者在聚源中學廢墟中撿回,並珍藏的作業本,北京日報、北京晚報大理石門牌等。
8分鐘記述“其命維新”
《北京晚報》創刊60周年展期間,還策劃拍攝了主題宣傳片。480秒記述了“風行甲子 其命維新”的風雨歷程。
“從清晨,長安街邊上《北京晚報》編輯部亮起的第一盞燈光,會議室裡緊張的編前會,照排車間中忙碌的編校人員,到大街小巷採訪記者的身影……”一個個鏡頭中印証了創刊詞中所說,《北京晚報》是一張中國共產黨北京市委領導下的報紙,同時也印証著廣大讀者的心聲:北京晚報,大家的報。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今天的《北京晚報》已不僅僅是一張報紙,而是融合了高科技新媒體矩陣的現代化傳媒網絡——全媒體中央廚房,並將新聞生產帶進了一個新時代,全天候的發布成為新常態。
從2012年《北京晚報》新媒體發布的第一條微信公眾號開始,拓寬視野、豐富內容,在保持《北京晚報》特色的基礎上,向綜合類微信公眾號發展,並連續獲得微信“年度優秀媒體公眾號”獎。
188.23億元人民幣,這是經世界品牌價值實驗室及其獨立的評測委員會評出的《北京晚報》最新品牌價值,這也是社會和報業市場對《北京晚報》作為北京最主流、最具代表力的媒體的最大認可。
《北京晚報》曾經、正在也必將永遠成為北京百姓、北京生活的第一選擇。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60年一路走來,《北京晚報》始終走在時代前沿,傳播信息、引導輿論、激揚文字、詮釋生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北京人。
觀展提示
展覽時間:上午9:00-下午4:30
(每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請參觀者自覺遵守館方的相關規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