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 奔赴詩詞之約人生自有詩意

主持人董卿
選手彭敏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舞美具有中國風。
第一集的選手各具風採,水平很高。
第一集的選手各具風採,水平很高。
第一集的選手各具風採,水平很高。
第一集的選手各具風採,水平很高。
前晚,掀動了文化類綜藝這股熒屏“清流”的《中國詩詞大會》迎來了第三季,在CCTV-10正式開播。接下來至4月1日,該節目每晚7:30播出,100多位詩詞達人將在此以詩為劍,決出最后的總冠軍。本季《中國詩詞大會》延續“人生自有詩意”這個主題,旨在用有趣的題目、緊張的對抗、精彩的解讀以及溫暖的深情,把古典詩詞這一中華文化精華傳達給觀眾。節目第一集即引發了觀眾追看熱潮,“倍感古詩詞魅力無限,每晚都要帶著孩子看。”在喚起人們內心深層的對中國古典詩詞、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的同時,關照當下的生活和人生,不少網友表示,“每個選手都有故事,真的是人生自有詩意。”
難度升級,《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有新玩法
《中國詩詞大會》是火爆全國的文化綜藝節目,《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延續“人生自有詩意”的主題,而且亮點更多。
和前兩季相比,第三季詩詞的題庫有所擴大,涵蓋數百篇經典詩詞。在前晚播出的第一集中,出現了關於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和《憶秦娥·婁山關》的考題。總導演顏芳表示,題庫整體難度並沒有增加,均在初中知識范圍以內,不少還是小學課本上的內容。
第三季的比賽環節難度升級,新增了“詩詞接龍”和“超級飛花令”兩項全新玩法。去年春節,《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帶動了“飛花令”的流行。節目中,出題者選擇一個古代詩詞中的高頻詞,如“春”“月”“夜”等,兩位選手則會在舞台中間輪流背誦含有選定的關鍵詞的詩句,直到一方重復或卡殼。從前的飛花令是你一句我一句,中間還有思考的時間,而這一季的“超級飛花令”不給選手中間思考的時間,節奏更快,一個人說完另一個人要馬上反應出詩句,實現無縫銜接,更加考驗選手的心理素質和知識儲備。首期節目中以“年”為關鍵詞的“超級飛花令”,兩位選手你來我往僅一分多鐘時間,就對出了8個來回。在“詩詞接龍”環節,場上兩位選手輪流說出一句詩詞,每一句詩詞的首字要與對手說出的詩詞的尾字字音相同,無法接句即為失敗。
另外,此次是分團而戰:“新百人團”由12歲以下的少兒團、12歲以上在校學生的青年團、社會各行各業的百行團、參賽者親屬的家庭團四個團組成。同時開設了由40人預備團組成的第二現場,這樣一來更加公平。據悉,每個選手都是千裡挑一,而挑選的標准,一是詩詞水平,二是人生感受。
都有故事,平凡的人生自有詩意
古詩詞所表達的人心和人或許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詩詞大會》反復強調“人生自有詩意”這幾個字,節目的所有玩法、規則都是為了表達這一內容——傳達詩詞之美以及喜歡詩詞的這些人背后的故事。
總導演顏芳表示,“這一路走來,我們發現老百姓裡真是臥虎藏龍,他們展現的不僅僅是詩歌,還有人生的詩歌故事”。
前晚播出的第一集中,“10后”小朋友沈子揚是來填補節目之前沒有“10后”選手的空白的,6歲半的稚童因為年幼理解力尚有差距,8道題目沒有回答完,但已經充分體現了“自小多才氣,平生志氣高”。
能說一口流利中文的烏克蘭小伙曾子儒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來自江蘇南京的新婚夫妻朱琳與李昂一起來參加比賽,朱琳台上比賽,李昂在百人團裡答題。他們的愛情就像是古詩詞裡愛情的現實版:在“東風夜放花千樹”的元宵節相遇﹔在古詩詞的柔情裡相知﹔在“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的誓言裡攜手此生……網友紛紛表示:“果然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雖然被秀一臉恩愛,但是越看越甜,這大概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吧!”
而勇敢與病魔做斗爭的刑警夏鴻鵬則成為當晚節目中的“淚點”。夏鴻鵬在詩詞大會現場,念出來的第一首詩是“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劉禹錫這首詩體現了詩人強烈的樂觀精神,夏鴻鵬對此有極為深刻的認識和體會。去年6月,他因胃癌切除了全胃,成了一個“無胃人”。在心情陷入低谷時,是他從小鐘愛的古詩詞給予了他巨大的精神支撐。夏鴻鵬沒有被疾病打垮,他還要履行一個承諾:和女兒一起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首詞裡面的“長久”究竟指的是“親情長久”還是“壽命長久”?猶豫之后,他最終選擇了“壽命長久”,人們隻有健康長壽,才能和家人、朋友團圓。他答對了,恐怕現場沒有哪一位能比夏鴻鵬對“壽命長久”有更刻骨銘心的理解。
主持人董卿寄語夏鴻鵬:“我記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說過,命運無法妨礙我們去歡笑,即便它在脅迫我,我也要笑著面對它。”不少網友也表達了對夏鴻鵬的敬佩,“我們就是用詩來記錄感情,來書寫內心的感悟。”“當你埋怨生活的不公時還有勇士桀驁前行,一言不發地抵抗命運的風暴而不妥協。”
業內說法:
在有聲朗讀的氛圍中, 培養人文素養
前日,小北路小學語文教師石凌燕就在班級群裡提醒家長和學生觀看當晚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她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個節目的前兩季我都看了,也推薦學生去看。我們生活在一個詩歌的國度,真的很幸福。”
如今經典誦讀很火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石凌燕樂見其成,她認為古詩詞對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人文素養都大有裨益。“首先,培養了孩子的愛國情懷。比如很多邊塞詩,既寫了壯闊山河,又表達了詩人情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短短幾句,孩子讀幾遍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懷。”
詩詞還能陶冶情操。“很多詩詞都是借物抒情的,特別是李白的詩非常有想象力,小孩子在誦讀中可以將想象進行無限延展。”語文素養需要不斷積澱,誦讀詩詞對孩子的語感、美感都是很好的培養。“經典詩詞時隔千百年,但依然能感染到現在的人們。比如,‘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詩中的快樂是那樣的鮮活,小孩子很容易就能感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本來是詩人抒發不得重用的郁悶,卻用很放鬆的心態來寫,孩子們覺得清新,但是在知道背景之后就會恍然大悟。”
石凌燕認為,古詩詞意境美,表達精煉,對孩子們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思維的開拓都非常有益。尤其是中國詩詞中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對節日的描寫,春節有“千戶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宵節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中秋節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對古詩詞的吟詠中,傳統文化也烙印在了我們的血液裡。
石凌燕認為,中國詩詞平仄押韻,朗朗上口。“小學生不能夠理解古詩詞中的每一個字的含義,但是他們會抓住關鍵字去想象。”石老師前幾天帶著兒子去公園,看到木棉樹下有很多落花,7歲的兒子居然脫口而出“化作春泥更護花”。石老師表示,“一字一句地跟孩子去解釋古詩詞,他可能並不感興趣,所以要讓他們多讀,讀多了就會印在腦海裡,然后抓住生活中他熟悉的一個畫面,我想這首詩他就不會忘記了。”
《中國詩詞大會》火了之后,飛花令成為不少中小學學生喜歡玩的游戲,這在學校中也形成了很好的誦讀古詩詞的氛圍。小北路小學每年都有經典誦讀比賽,對比教學也引發了不少孩子對古詩詞的喜歡,比如都是寫月亮,不同的詩人在不同的背景、心境之下,會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在分享的氛圍中進行有聲朗讀,很有必要。”石老師表示,每天午讀時間都會讓學生朗讀15分鐘詩詞,“從古詩詞中汲取營養,這一切都是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