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視聽》>>2018年第3期

淺議我國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

王嵐嵐
2018年03月28日10:48 | 來源:視聽
小字號

摘要:近年來,我國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無論在內容、形式還是運作模式、后續產品開發上,都有很多創新之處。結合國外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特點,本文指出未來國內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方向:內容上繼續拓展,靈活運用多種表達元素,充分拓展社會資源,探索多種節目后續開發方式,重視品牌和版權管理等。

關鍵詞:歷史題材﹔節目創新﹔創新方向

“讀史使人明智。”近年來,一批富有文化含量的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受到追捧,如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國寶檔案》,鳳凰衛視的《口述歷史》《鳳凰大視野》,北京衛視的《檔案》,上海紀實頻道的《檔案》《往事》,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廣播的《徐徐道來話北京》、故事廣播的《紀實傳奇》《讀史有學問》《笑談古今》,上海990新聞廣播的《聲音檔案》等。這類節目的共同特點是以現有的文字、音響、影像乃至實物資料為內容資源,用現代廣播電視手段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故事化、劇情化的表現。隨著傳播觀念的轉變、傳播技術的更新,以及歷史文化資源的開放性、豐富度大大提高,近年來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無論在內容、形式還是運作模式、后續產品開發上,都有很多創新之處。

一、當前國內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特點

(一)當前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創新

歷史題材的廣播電視節目從內容選材上來看,多集中在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社會熱點、傳奇故事等。但近年來,一些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在內容上積極創新,豐富了節目的內涵。

1.口述歷史,從宏觀敘事回歸個體生活

口述歷史,簡單地說,就是通過錄影、錄音、筆錄等現代技術手段,記錄歷史事件當事人或者目擊者的回憶而保存的口述憑証,從“英雄”回歸到“大眾”,從宏大敘事回歸到個體生活。口述歷史欄目在一定意義上是依托口述史的成文為內容的,一方面,訪談為觀眾提供了出版物中的部分內容,另一方面,現場講述更能把觀眾和講述人連接起來,讓講述人的情緒、感情直接傳遞給觀眾。2005年鳳凰衛視開播的《口述歷史》,可以說開創了口述歷史節目的先河,隨后北京電視台紀實頻道的《口述》、上海電視台紀實頻道的《往事》等口述類歷史節目興起。

2.突出地域性,講述當地歷史文化故事

很多地方廣播電視媒體非常注重本地歷史文化的宣傳,深受本地聽眾的喜愛。2013年4月河北電台旅游文化廣播開播的《燕趙傳奇》,首推“根脈文化”。節目以500集的體量貫穿古今,完整記錄河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央視索福瑞收聽調查顯示,開播僅兩個月,《燕趙傳奇》收聽人群倍增,兩小時的日播節目(含重播)對頻道收聽貢獻率最高達到24%,在旅游文化廣播所有節目排名中迅速攀升至第一名,同時進入全台100多檔節目收聽率前20名,號稱一個“傳奇”救活一個頻道。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的《茶余飯后話北京》、北京交通廣播的《徐徐道來話北京》、上海故事廣播《閑話上海灘》《阿拉講故事》,同樣是講述本地歷史故事的節目。

3.拓展題材,歷史節目呈現類型化

目前,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社會熱點、傳奇故事,還把視野投向了電影、文物鑒賞等更細化的領域。開播於2004年、停播於2009年的《電影傳奇》,就是崔永元策劃的非常有代表性的電影類歷史節目,它融訪談、文獻資料、情景再現、老電影重播等形式於一身,其核心是老電影人的口述歷史。

文物鑒賞類歷史節目也風靡一時。原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現財經頻道)《鑒寶》節目以百姓大眾化的收藏品為對象,採用演播室現場鑒定的形式,內容有藏品展示欣賞、收藏趣聞軼事、專家鑒定評述、觀眾競猜藏品價格等。目前,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的《尋寶》、中文國際頻道的《國寶檔案》仍然吸引著眾多觀眾。

(二)當前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形式創新

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在講述歷史、追求節目文獻價值的同時,也考慮到了觀眾的欣賞趣味,除傳統的故事播講方式外,還使用了創新的表現手段。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與廣播劇相結合,輔以多種藝術手段

以2008年北京電台文藝廣播《歷史聊齋》欄目為例,它在后期制作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突破了過去長書播講節目隻由一兩個人一播到底的單調形式,向廣播劇復雜多彩的制作方式上靠近,同時輔以更多的藝術手段,使得《歷史聊齋》中的歷史更立體可感,可聽性更強。首先,加入簡單的人物扮演。凡有人物語言,都用另外的人來表現,與敘述人相區分,如男女聲的區分——敘述用女聲,人物用男聲﹔播法的區分——敘述語言用講述的播法,人物語言用扮演的播法。其次,借鑒廣播劇的做法,加入簡單的音效。凡是有具體場面的地方,如戰爭、下雨、行軍等都加入適當的音效,使場面更逼真,節目更好聽。再次,加入相關電影、電視劇、話劇的錄音片段。最后,加入具有一定風格的音樂形式,這裡指的是能起到主題曲作用,使全篇具有統一的主題風格的音樂,如在播講《左手曾國藩,右手胡雪岩》時,全篇用到很多京劇唱段和京劇曲牌的音樂,有統一的風格基調。此外,還加入適當的墊樂和短小精悍、點明主題的片花,起到“給咖啡加點兒糖”的作用。

2.與曲藝形式相結合,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講述歷史

訓詁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學科任務是以當代語言詮釋古文典籍,而以相聲這種通俗民間藝術的形式嘗試訓詁,是一個前人沒有進行過的大膽嘗試。北京故事廣播《笑談古今》節目在保持以相聲為主的同時,加入了鼓曲、板書、快書、戲曲、音樂、歌曲等多種藝術形式,眾多藝術形式共同為節目的最終目的——“訓詁”而服務,以全新的視角解讀大眾心中陽春白雪的古文,講述經典的民間故事,通過相聲藝術使千百年前的文字不再晦澀難懂。

3.以劇情類紀錄片形式呈現,“情景再現”突出可看性

上海紀實頻道《檔案》欄目的主要特點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構建懸念、故事,強調情節、節奏,並以情景再現的手法突出紀錄片的可看性。從開播之初的單本劇到系列片,再到劇情類紀錄片,《檔案》持續改進節目樣式,改善了歷史題材類紀錄片小眾的局面。鳳凰衛視《鳳凰大視野》也是劇情類紀錄片的代表節目,深入而立體,將重大歷史事件全新曝光。

4.以演播室節目為表現形式,揭秘性講述是最大賣點

北京衛視的《檔案》欄目定位為演播室節目,由一個特定的、極具個性化的主持人現場講述和展示為基本形態。主持人把幻燈機、16毫米放映機、影像資料、圖片、道具、歷史器物等變為故事講述的必要環節和故事推進的關鍵手段。它依據內容拋出的懸念和疑問,是節目設置的最大賣點。節目以全新的手法把節目的內容和獨特的演播現場形式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獨特的戲劇化的節目創新亮點。

(三)當前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運作模式創新

1.社會化公司參與制作

上海紀實頻道的《檔案》欄目改為日播后選擇了社會定制部分節目的方式。北京、四川等地的公司承接節目制作,《檔案》支出節目制作費用。《檔案》項目負責人參與公司節目策劃、流程監控、質量把控、管理經費,最終節目版權由SMG享有。據統計,來自社會公司制作的節目佔到《檔案》每年播出量的1/3強。

2.多方合作,開拓資源

北京衛視的《檔案》走的是多方合作、開拓資源的路子。2010年8月北京衛視《檔案》欄目與《中國檔案報》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中國檔案報》為《檔案》欄目和全國各檔案館之間“牽線搭橋”,一批批塵封已久的歷史通過《中國檔案報》和《檔案》欄目進行首次披露、詮釋和解讀。

3.運用明星主持人

運用明星主持人成為近年來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一大亮點。主持人徐德亮是北京交通廣播2011年推出的《徐徐道來話北京》節目的靈魂,他將相聲元素帶入到節目中,抖包袱、添笑料,對人物的模仿惟妙惟肖,對故事的講述引人入勝,使得節目的特色非常鮮明。

4.風格統一,品牌意識增強

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品牌意識也不斷增強。以下是河北電台旅游文化廣播的《燕趙傳奇》節目模板:總版頭40秒,標題五言詩兩句、章回體風格,結尾七言詩四句,開篇語40秒,問答環節30秒。節目顧問、中央電視台導演郭西昌指出:“這個模板借鑒了電視節目的形式,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央視《真誠•溝通》也採用模板化制作,長達500集的欄目必須長得像才能形成品牌。”當然,模板並非本來就有,是主創人員精雕細刻“磨”出來的。

(四)當前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后續產品開發

為了擴大影響,北京城市服務管理廣播《茶余飯后話北京》欄目堅持每年出版一冊同名書籍投放市場。書中匯集了《茶余飯后話北京》欄目內容的精華,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上海紀實頻道《檔案》欄目從20集的《老電影,老上海》開始通過SMG旗下的五岸傳播公司進行推廣,在播映權銷售、衍生產品開發方面取得突破。隨后,《檔案》又推出了系列片《百年商海》。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百年商海》的銷售收入已經收回了其投資成本的60%至70%,節目的播映權銷售到中央電視台以及十幾家省級電視台,節目同名書籍和音像產品也推向市場。19集的《民國遺案》是銷售最好的節目,僅發行收入就達到50多萬元,超過了節目成本。這些后續產品的推出實現了產品價值的二次開發,而產品的熱銷也反過來擴大了欄目的品牌影響力。

二、國外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特點

在國外,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也很受歡迎。英美都有專門的歷史頻道,美國歷史頻道(History)由“Arts & Entertainment”聯營公司(Hearst、美國廣播公司、全國廣播公司)和天空(Sky)新聞集團創立,1995年1月1日開播,專門播放歷史相關紀錄片。1995年11月,該頻道在英國啟播。此外,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BBC等英美廣播電視機構也制作了大量的歷史題材節目。總的來看,國外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具有以下特點:

(一)內容豐富,涉及各個領域

國外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不局限於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社會熱點、傳奇故事等,還關注自然歷史、工程發明史等。2013年9月,中央電視台向BBC國際購入65小時自然歷史節目自然歷史類紀實節目,包括“Attenborough'sArk”“Jaguars–BornFree”“Penguins–SpyintheHuddle”及“Giant Otters of the Amazon”等,著眼於自然界中小生物的“Hidden Kingdom”2D、3D系列也受到關注,已於2014年6、7月登陸央視熒屏。

(二)史詩紀錄片方式制作宏大,技術先進

2010年4月,《美國:我們的故事》(America:The Story of US)在美國歷史頻道首映。這是一部12集的史詩紀錄片,收視率超越了當時絕大多數美國虛擬電視劇。它全面運用電腦CG(Computer Graphics,計算機圖形學),把阿凡達式的視覺效果和好萊塢式的扮演技巧引入紀錄片。敘事上採取了畫外音敘說、演員扮演、嘉賓評論三種歷史紀錄片常用的方式,並把這三者巧妙結合。演員鏡頭頻繁運用特寫,以及過肩、偷拍等紀實風格,既與現代影像語言契合,又與歷史虛擬片進行了區隔。CG在片子中運用得出神入化,鏡頭經常拉出事發地,直到俯瞰地球為止。前兩集中還屢次運用了《黑客帝國》曾經用過的子彈時間特效,以表現軍事抵觸的慌張與暴力美學。

(三)利用社會資源,與博物館達成深度合作

2009年,大英博物館與BBC成為合作拍檔,制作世界歷史節目。這些節目對於全球歷史的敘述是通過大英博物館的大量世界性收藏品為展示線索的,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馬基是這一項目的編者,BBC4台負責制作。

(四)鑒寶節目規范,可看性強

相比國內的電視鑒寶節目,英美等國的類似節目很少惹上麻煩,關鍵原因就是規范化。鑒寶節目最早起源於1979年英國BBC制作的《古董巡回秀》,播出至今,官方宣稱“無一例系表演”,出現在節目中的收藏者都是真正的民間收藏人士。節目本身側重於推出高價收藏品,“去偽”並非重點,哪怕那件藏品是贗品,專家也沒有毀壞私人收藏品的權力。《古董巡回秀》美國版節目是美國眾多鑒寶類節目中歷史最悠久的。美國鑒寶節目的制作原則是“寶貝不值錢,故事才值錢”,節目的重心是打造寶物背后的故事,追求戲劇化。一位美國男子曾在節目中展示他曾曾祖父的日記,后者是聯邦軍隊的士兵,參加過美國內戰,日記本記錄了主人從1864年3月起從軍的經歷。最后專家給出了1500至1600美元的估價,讓該男子大喜過望。

三、未來國內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方向

每一段歷史都值得記錄和珍存,在廣播電視媒體中開設歷史題材節目,將創造歷史知識教育和廣播電視宣傳的雙贏局面。北京電視台的《檔案》欄目2009年開播后很快就聚集了一批鐵杆粉絲,可見一斑。筆者認為,未來國內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創新可以朝著幾個方向探索:

(一)內容上繼續拓展,涵蓋更豐富的領域

國內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選材集中度較高,事實上,在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社會熱點、傳奇故事等之外,還有更廣闊的題材。《電影傳奇》和文物鑒寶類節目已經做出了示范,未來還可以借鑒國外經驗,更多關注自然歷史、工程發明史、人物史、軍事史、文化交流史(如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紀錄片《茶,一篇樹葉的故事》)等。

(二)靈活運用多種表達元素,把歷史性和藝術性相結合

廣播和電視各有其表現特點,應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歷史題材電視節目要進一步加強視覺語言使用和畫面節奏把握,在資本允許的情況下,甚至嘗試電影的拍攝手法和高科技的制作手段,更好地展現歷史的精彩。廣播具有聲效特點強、口播方式生動和小、快、靈等特點,可調動廣播劇、同期採訪、場景再現、影視劇原聲、音樂等各種元素,使歷史題材節目更加生動,為聽眾呈現鮮活的歷史。

(三)充分拓展社會資源,讓其深度介入

拓展社會資源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與博物館、檔案館等機構進行合作,這種合作不僅限於提供拍攝實物或內容,更重要的是讓其工作人員深度參與,提供策劃或編輯方案,專業人士的視角往往會使節目更專業、更精彩。另一方面,可引入專門的廣播電視節目制作機構參與制作,因有些歷史題材比較復雜,耗資較大,採取“外包”方式或可較低節目成本,提高節目質量。

(四)探索多種節目后續開發方式,獲得社會和經濟效益雙贏

目前,國內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的后續開發主要集中在節目銷售、書籍出版等方面,形式比較單一,思路還有待拓展。比如,節目銷售可拓展海外市場,目前,精良的中國廣播電視節目近年來很有海外市場,截至2013年1月,《舌尖上的中國》海外銷售額已達226萬美金,《舌尖2》首輪海外版權單片銷售額就達到35萬美元。此外,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可不局限於本媒體,而採取電視、網絡和電台形式的全方位傳播,植入“貼片廣告”,獲得多渠道的收入。還可以開發電影版、話劇版等進行商業運作,如法國劇情紀錄片《海洋》就獲得了票房豐收。

(五)重視品牌和版權管理,保護知識產權

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通常制作精良,耗資較大,應精心維護其品牌,為節目可持續發展及產品后續開發打下基礎。此外,版權管理至關重要,授權播出以合同為准,如遇盜版、盜播,應採取法律手段積極維權。

最后必須強調的是,不管進行何種創新,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的基本原則和第一要義都是“尊重歷史”。要做好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原始音視頻素材是第一要素。主創人員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尊重歷史的本來面貌。其次,廣泛查閱與收集歷史文獻資料。全面掌握了相關的歷史文獻資料后,才能找到正確的節目制作方向。最后,善於與採訪對象溝通交流,讓採訪對象樂於敘說,在其容易忘記的地方,給予適當的引導和提示。總之,歷史題材廣播電視節目大有可為,不僅深受聽眾歡迎,還將為社會留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參考文獻:

1.袁陳.故事化紀錄片的故事性與真實性[D].上海師范大學,2012.

2.張相濤.北京衛視《檔案》欄目傳播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1.

3.王蕾.當前我國電視故事類欄目的傳播敘事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

4.譚悅.電視媒體的歷史呈現[D].復旦大學,2010.

5.任倩影.淺談國內電視頻道的品牌化建設[D].四川大學,2007.

6.侯秀蓮.淺談廣播口述歷史節目的創作——以《紀念南寧解放60周年》為例[J].視聽,2013(07).

7.王宇英.從《電影傳奇》看口述歷史在電視節目中的運用[J].現代傳播,2011(06).

8.胡源.紀錄片“娛樂化”與“情景再現”[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11).

9.譚悅.口述歷史節目——電視傳播與口述史的跨界之作[J].新聞記者,2009(11).

10.王碧琴.論電視中的文化類節目[J].視聽縱橫,2004(03).

11.牛春穎,李彥.《燕趙傳奇》本身也是個“傳奇”[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3-11-26.

(作者單位:北京人民廣播電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