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1期

大革命時期工人報刊的內容特色與編輯特征

——以中國共產黨創辦的《工人之路》為例

楊雅芸
2018年03月29日10:15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工人之路》是大革命時期出版時間最長的一份日報,該報以報道省港大罷工而享有盛譽,被視為研究早期中國共產黨歷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作為中國共產黨指導工人運動的報紙,它主要著眼於省港大罷工運動,對罷工運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它出版時間之久的原因與其獨特的編輯風格、報道和評論的立場等因素有關,因而研究該報對深入了解1920年代的廣東革命運動情況和革命報紙的運作有著特殊的意義。

【關鍵詞】省港大罷工﹔工人運動﹔《工人之路》﹔鄧中夏

《工人之路》原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創辦的周刊,原定於1925年5月31日出版,后因省港大罷工的爆發,未能按時出版。省港罷工委員會將其改為日報,旨在指導罷工運動,宣傳愛國反帝主張。於1925年6月24日創刊,至1927年4月14日“四·一二”事變發生后停刊,共出版600多期,目前收藏僅有553期,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工人運動的報紙,也是大革命時期工人報紙中出版最久的一張日報。盡管《工人之路》的重要性已為后人所知,但目前研究的成果多從歷史學的角度進行著墨,或是從中引用相關文獻,而鮮有從新聞史的角度針對報紙的評論特色、經費來源、報道風格等內容進行深入探討。為此,本文嘗試以上述幾點為切入點,對《工人之路》進行討論,這對深入了解1920年代的廣東革命運動和革命報紙的運作情況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工人之路》產生的時代背景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的“五卅慘案”震驚了世界,震怒了中國,罷工運動再次走向高峰。在此影響下,中華全國總工會為在廣東開展工人運動支援上海,派遣中國共產黨員鄧中夏、蘇兆征等人到廣州、香港進行愛國罷工運動。1925年6月19日香港工人罷工開始,約有20余萬工人離港返穗開展反帝愛國罷工運動。6月23日,罷工工人游行途經廣州沙基時,遭到英國軍隊開槍掃射,造成沙基慘案,引發罷工工人運動高潮。盡管罷工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各種反對和破壞工人運動的輿論也此起彼伏,威脅著罷工運動。

港英政府對此次罷工採取了一系列的應對策略,他們派奸商、漢奸等反動勢力從中散播蠱惑人心的謠言,並利用親英的香港媒體制造破壞罷工運動的輿論。如“香港華僑日報之造謠,謂廣州糧食恐慌,每元僅購米三斤,借以恐嚇罷工離港之工人”[1]“太平門平香茶居內,每晨皆有奸人在該樓飲茶,造作種種謠言,希圖破壞罷工”[2]。盡管罷工期間,國內政治形勢緊張,但國共的第一次合作卻極大地為罷工運動營造了有利的輿論環境。作為國民黨管轄的《廣州民國日報》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積極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這與《工人之路》登載省港罷工消息及省港罷工委員會文告,並登載省港及各地反抗帝國主義運動之一切消息不謀而合,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

在此背景下,為了更好地指導工人運動,中華全國總工會決定在粵設立省港罷工委員會,同時將原屬中華全國總工會的《工人之路》周刊改為日報,隸屬於省港罷工委員會,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省港罷工委員會顧問鄧中夏為主編,作為罷工的宣傳工具——《工人之路》應運而生。

二、《工人之路》的內容與版面特色

《工人之路》原為1925年5月初成立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機關刊物,最初是定期周刊。省港罷工爆發后,改為省港罷工委員會的機關刊物,后於1925年6月24日創刊,四開四版小型日報,每日出版特號。[3]時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宣傳部部長鄧中夏為主筆,從1925年7月1日《工人之路》改為日報的第一次出版到1927年4月14日停刊,鄧中夏任主編達近兩年。從《工人之路》的版面設計到報頭題字,從有關重要文章的撰寫到稿件的校對,都是他親自動手。由於鄧中夏時常忙碌於各種事務,該報主筆曾一度更替。在創刊初期主筆是鄧中夏授意郭瘦真擔任,后改為藍裕業、李時英,副刊主筆后期是羅伯良。

《工人之路》著重於登載省港罷工消息及省港罷工委員會文告,並登載省港及各地反抗帝國主義運動之一切消息。[4]鄧中夏認為,通過上述的報道與評論,可以讓工人明白罷工的目的和意義,根本目的在於“援助上海被殺同胞及解除本身痛苦”。該報的功能是宣傳的工具,戰斗的武器,“在此風起雲涌的波濤中之正確指導”,以成為“各界之公共言論機關”。

與此同時,為爭取各界同胞的一致對外,《工人之路》還報道包括世界各國反抗帝國主義的工人運動的一切消息。報道與評論的態度具有濃厚的政治性,著重“發表本會各社團對於反帝國主義意見與批評”。評論內容則要求論述要新穎透辟,議論頗為嚴肅警策。換言之,《工人之路》不僅主張通過報道和報紙媒介發揮輿論作用,教育民眾,也希望通過介紹西方國家的反帝國主義壓迫的工人運動來讓罷工工人了解世界工人的生存狀態,建立世界無產階級的統一戰線。

《工人之路》以評論多著稱,而在這些評論中,又以政論文章佔大多數。在目前保存的553期報紙中,據筆者統計,評論文章有560余篇。評論文章的版面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歷經了從第一版面到第二版面的過程,偶爾屈居在第三版面,但總體而言,沒有固定的形式。評論多為鄧中夏、藍裕業主編所寫,前者多署名為鄧中夏或中夏,后者落款多為裕業或裕,后來的主編羅伯良和當時政要蘇兆征、李森、黃平等人也在報紙上發表多篇評論,評論文章言簡意賅、針砭時弊,論及范圍十分廣泛,評論內容緊跟罷工形勢的變化而改變。罷工初始,評論內容主要針對為什麼開展罷工展開討論,讓廣大罷工工人知曉罷工的意義,揭露英國迫害中國人民的丑陋嘴臉,妥善處理罷工工人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隨著國民政府的成立,國共第一次合作的開展,評論內容間雜國民黨政要對罷工運動的評價﹔后隨著廣州政治局勢的吃緊,國民黨右派破壞罷工運動,評論內容轉向揭露國民黨內部的派系斗爭,號召工人堅持罷工。罷工形勢緩和后,著重論述了暫時停止罷工的原因和條件,妥善安頓工人,還涉及國民政府政策和國際形勢。

《工人之路》政論文章的另一重點,是評述國際時局,推動世界無產階級力量的發展。特別對蘇聯列寧主義的報道甚為詳盡。它既關心英國罷工損失和國內工人運動情況,也關注歐洲、北美洲、東南亞的工人運動態勢,更密切注視和抨擊日本侵略中國的行為。如將1926年1月21日的報紙改為紀念列寧特號。全部版面用來報道列寧的偉大功績,評價列寧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領袖、全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的指導者。[5]關於各國的工黨組織和罷工運動的報道散落在該報的世界新聞專欄中,對受壓迫的民族表達了聲援,並捐款援助。[6]在《反對日本出兵滿洲示威巡行口號》中,明確表態,日本帝國主義是中國全體人民的死敵。[7]《省港罷工委員會為日本出兵滿洲通電》中提出務須徹底反抗直接間接之侵略政策,根本取消日本在滿洲之一切特權。[8]

《工人之路》的副刊具有獨特的感染力,對罷工運動的開展和廣東政治的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創辦副刊伊始,罷工工人投稿較少,內容多為較為生澀、古板的小說。以《工人俱樂部》為例,它本來是工友們娛樂的場所,可是沒有多大的起色,題材較為混亂。在1925年10月25日,該報對副刊進行了改版,在第四版的《工人俱樂部》下方印有“人民更團結,罷工便勝利。罷工勝利,廣東太平”“努力奮斗,一致團結。解除壓迫,罷工勝利”等政治標語。這些標語隨著形勢的轉變而更改,如到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召開后,標語改為該次會議通過的主要方案和重要語錄。此外,《工人俱樂部》還有工友之聲、論壇、討論、笑話、謎語、新名詞解釋、書報介紹、游記、什貨店、世界珍聞、瑣記、諧語、衛生、港僑淚。歌曲欄包括:廣東方言之粵謳、南音、龍舟、班本等,[9]每個專欄都配有圖畫。《工人之路》副刊集文藝性、娛樂性和大眾性於一體,不但提高了報紙的銷量,也加強了讀者與報紙的聯系。

《工人之路》的版面並非一成不變,而是根據宣傳的需要和對讀者的考慮逐漸改善。該報所有版面採取橫線分欄,一般一個版面分為三到四個欄,字體豎排。縱15.3厘米,橫25厘米。直排版、雙面印,每日出版一期,每期2版。直印楷書“工人之路”四個大字,旁署“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出版”“中華民國十某年某月某日”,其下印“通訊處廣州市東堤東園”,又印“中華全國總工會省港罷工委員會”。雙線版框上方中央印“工人之路特號”,其旁有版次、期次等。[10]后通訊處地址亦有變動。為便於讀者投稿和報紙的發行,在第十六期的版頭上標明了編輯處是廣州市文明路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行處是廣州市東堤東園省港罷工委員會。此后通訊處為后者。在第一到第十九期的《工人之路》中,左邊線外通欄並沒有任何的標語口號。第二十期之后每期報紙的左邊線外通欄印有反帝愛國宣傳口號,如“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打倒一切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世界革命勝利萬歲”等標語。

版面內容和欄目編排以第一百一十八期為分界點,在此之前,第一版內容為短評、省港罷工消息、專電、公函、省港要聞等內容,其中主要以評論和省港罷工消息為重,第二、三版內容並未嚴格區分,以省港新聞、國內新聞、世界新聞為主,亦有工農消息、國內國外等專欄,第四版一般是報紙的副刊,初始除了刊登小說、歌曲內容外,主要刊登國際新聞、國外要聞、特載等內容。可見,在一百一十七期前的版面內容主要緊緊圍繞斗爭形勢開展,內容排版多為政治內容的宣傳,副刊建設較為薄弱。為增強報紙的趣味性,適應廣大工人讀者的需求,在一百一十八期時,報紙進行了版面設置的改革:第一版專載罷工委員會一切重要文件。第二、三版則分短評、罷工消息、政治要聞、勞動要聞、國際要聞等專欄,所有新聞,務求簡短,文字務求明潔。第四版則為《工人俱樂部》,內容分為演講錄、歌曲、小說、無情斧等有趣材料。

三、《工人之路》的銷售管理

與商業性報紙不同的是,《工人之路》作為革命報紙,政治色彩強烈,旨在進行政治宣傳。報紙的支出多依賴於廣告,如《申報》《新聞報》之經濟充裕,不可謂非廣告之賜。[11]《廣州民國日報》也是廣告甚多。但吊詭的是,從《工人之路》自1925年7月1日的第一期到1926年1月29日第二百六十期才標明“價目零售每期二仙”於版頭“工人之路”下方,通訊處上方。簡言之,該報從創刊到明碼標價這一段時間內為了覆蓋更多的讀者,擴大影響,加強宣傳效果,沒有銷售價格。那麼《工人之路》的經費來源於何處?

《工人之路》自改為日報起就由省港罷工委員會管理,經費主要由省港罷工委員支持。省港罷工委員會的經費主要來源於:首先,得到了國民政府的政治力量和資金支持。1925年7月2日,國民政府頒布法令“著廣東省政府令行廣東商務廳勸諭商民援助省港罷工委員會”“著廣東省政府令行廣東商務廳責成各華商煙公司酌撥贏利捐助省港罷工委員會”。[12]國民政府政要廖仲愷、許崇智等要員個人捐款支持工人。[13]在國民政府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財政部還“自始至終每月送給罷工委員會一萬元”[14]。其次,罷工為愛國義舉,得到國內群眾、愛國華僑華人的支持。再次,中國工人運動已和世界國際工人運動聯結一起,成為重要的力量,得到了外國工人階級的援助。可見,《工人之路》盡管沒有廣告收入,但憑借罷工委員會的資金,依舊能夠維持正常運作。

《工人之路》初創時,每日印刷三千份,因內容通俗易懂、膾炙人口,深受罷工工人的歡迎,發行量增至每日一萬多份,“幾乎每一位罷工工人手上都有一份”。《工人之路》主要暢銷於廣東,輻射至香港、澳門等地。為擴大《工人之路》的發行范圍,省港罷工委員會讓宣傳隊帶上該報到廣東農村去宣傳。在罷工運動的影響下,香港大學、中學學生舉行罷課,來粵支援工人運動,其中不少人加入《工人之路》進行撰稿和編輯,同時將報紙運送到香港,供香港工人閱讀。

四、《工人之路》的社會影響和作用

《工人之路》報道了破壞罷工的陰謀和罷工工人返穗后的生活情況,矯正了罷工中的錯誤思想。罷工中約有十余萬工人留在廣州,若不能有效組織起來,會對社會秩序造成影響。早期的《工人之路》還對數則謠言進行了澄清,對淨化輿論生態環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工人之路》在政論中大篇幅地對香港帝國主義因罷工的損失進行了細致的評述。鄧中夏撰文指出“我們每日損失六千元”,但香港每日損失四百萬元,每月損失一萬萬余元。鼓舞工人“我們和帝國主義來拼一拼,到底誰吃虧大?所以隻要我們堅持罷工到底,不到半年,香港便真會成為廢島”。[15]緊接著,不斷有政論揭露英帝國主義的丑惡嘴臉,使更多的罷工工人充分認識到罷工的必要性和目前取得的勝利。與此同時,該報還詳細介紹了罷工委員會組織章程和開展的工人運動情況,並對工人吃、住的細致安排進行了報道,將接收到的捐款列明詳細,在報紙上公布支出情況。這種正面報道,對輿論的導向起著積極的作用。它不但肯定了工人運動的意義,還鼓舞了工人的斗志,對鞏固罷工戰線和加強反帝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在罷工初期的積極合作,不但讓極為動蕩的廣州政局趨於安穩,也為廣東國民政府的開疆拓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勞動力支持。與此同時,《工人之路》是在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的背景下創刊和發展的,並得到廣東國民政府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以國民黨左派力量為主的政府力量對罷工運動的支持,使得該報在發展之初不但在政治上具有合法性,還在實際運作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同時,國民黨也在罷工中依靠工人力量迅速鞏固了政權,清除了盤踞在粵西的敵對勢力,並順利揮師北上。在《勖國民政府》中,鄧中夏指出“工人階級為了中國革命的需要,應該絕對擁護國民黨”[16],營造了濃厚的工人階級與國民政府“一家親”的輿論氛圍。在國民黨准備揮師北上時,該報鼓勵工人積極為打倒共同的敵人而努力,並且組織工人參與國民黨的“北伐”戰爭,為前線提供了大量的兵員,對戰爭的進程和結果都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概言之,作為大革命時期出版時間最長的一份日報而言,《工人之路》的歷史地位是可以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相媲美的。它們都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日報,創辦原因相同,都因“五卅慘案”而起,但出版時間長度卻截然相反,前者維持了近21個月,后者僅維持了23日。個中緣由固然很多,但毋庸置疑的是,《工人之路》出版時間之久的原因與其獨特的編輯風格,融入粵港文化的報道內容,切合時宜的評論立場不無關系。客觀地說,《工人之路》是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的較為成功的報紙之一,它不僅對研究省港大罷工運動提供了詳實的資料,還對維護國共第一次合作和建立廣泛的愛國反帝統一戰線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要聞:港政府力圖破壞罷工罷市[N].廣州民國日報,1925-07-07.

[2]奸人造謠破壞罷工[N].工人之路,1925-07-05.

[3]黃流沙,蘇乾.大革命時期的《工人之路》日報[M]//廣東革命報刊研究.廣州: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1987:105.

[4]紀念我們的領袖列寧[N].工人之路,1926-01-21(1).

[5]中華全國總工會援助英國罷工宣言[N].工人之路,1926-05-20.

[6]香港總工會援助英國大罷工宣言[N].工人之路,1926-05-20.

[7]反對日本出兵滿洲示威巡行口號[N].工人之路,1926-01-16.

[8]省港罷工委員會為日本出兵滿洲通電[N].工人之路,1926-01-17.

[9]梁群球.廣州報業(1827—1990)[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2:113.

[10]陳行一.74年前的工運報:《工人之路》[J].新聞三昧,2000(6):47.

[11]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台北:學生書局,1976:292.

[12]國民政府維持罷工決議案之訓令[N].廣州民國日報,1925-07-02.

[13]許總司令派員慰問罷工工友[N].工人之路特號,1925-07-03.

[14]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240.

[15]香港帝國主義損失一萬萬余元了[N].工人之路,1925-07-20.

[16]鄧中夏.鄧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85.

(作者為貴州民族大學講師,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在讀博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