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愛好者》>>2018年第2期

試論新媒體時代網絡段子的特點與功能

李曉琴
2018年03月29日16:08 |
小字號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新媒體時代,網絡段子已經成為人們一種特殊的交流方式,網絡段子文化也出現了新的發展特點。網絡段子主題豐富、內容精練通俗、語言風趣荒誕、反諷性明顯。新媒體時代,網絡段子發表的零門檻給普通民眾更多的發聲機會,這有助於反映社情民意,緩解社會壓力,增強社會凝聚力,但同時也出現了過度娛樂化、碎片化、情緒化的現象,對社會產生了麻醉和降低行動力等影響。反思網絡段子存在的問題,對推動網絡段子最大限度地發揮正面的輿論引導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網絡段子﹔傳播效果

目前社會氛圍輕鬆,社會包容性提高,人們願意尊重不同的價值取向,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也給予了段子文化發展的新契機。“網絡空間為網民的意見表達提供了更易獲取的媒介平台、信息資源、組織技巧、合法性支持等社會資源”[1]。於是,從個人的衣食住行到國家層面的政治經濟皆可成為段子主題,網絡段子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精神文化的象征,網民積極參與線上線下互動,段子從口口相傳到虛擬網絡上的你來我往,以四兩撥千斤的架勢,上可談論時弊,下可自我解嘲。從PC端的論壇、貼吧到移動互聯網的微博、微信,網絡段子滲透進網民的日常生活。網民們在轉發、點贊、評論的過程中實現了公共生活的參與,在網絡空間不僅出現了“全民段子狂歡”的現象,還催生了網絡段子手這個獨特群體。同時,傳統媒體也把段子作為一種與讀者溝通的手段,在社交網絡上“吸粉”,以塑造自己的親民形象。

網絡段子文化傳播不僅提高了公民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積極性,也有助於政府對社會輿情的監控。但也有很多段子內容淺薄,缺乏思想性,不能給公眾正確的引導。本文將從網絡段子自身的特點、功能及其出現的問題,反思網絡段子的流行現象,並從傳播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以推動網絡段子最大限度地發揮正面效用。

一、新媒體時代網絡段子的特點

(一)形式短小精練,主題含義豐富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人們獲取信息與傳播信息易如反掌,人們的閱讀儀式感急劇下降,快節奏的生活讓現代網民更加傾向於輕悅化、碎片化閱讀,追求短、平、快。很多人把思想深刻、內容豐富的經典巨著束之高閣,而多關注那些被篩選過的信息碎片和思想片段。網絡段子從一開始出現就注重形式上的短小精煉,同時互聯網帶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網絡段子也出現了在圖片上添加文字的形式,由於圖片本身大小的限制,在圖片上添加的文字都力求精簡。

網民對於段子主題的選擇具有很高的創造性和自主性。小到家長裡短,大到國際外交,都可以成為網民的素材。《暴走大事件》是在網絡上很火的一檔脫口秀節目,該節目喜歡用幽默辛辣的語言來調侃社會中的奇人異事,節目產生了許多流行語,如“伙伴們都驚呆了”等。這個節目能夠得到網民的追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內容的豐富性,節目中的很多段子都涉及社會價值的層面。另外,網絡段子的平民性也使段子的主題更加豐富。

(二)風格幽默荒誕,偏向娛樂化

美國著名學者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道:“娛樂是電視上所有話語的超意識形態。”[2]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網絡媒體,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中,娛樂的功能得到進一步的凸顯。微博剛出現時號稱“圍觀改變中國”,但從現在的發展狀況來看,微博“大V”等意見領袖的功能漸漸讓位於網紅,而網紅更注重的是與粉絲的關系維系,更願意選擇娛樂討巧的內容而不是嚴肅的時政問題。有很多微博博主都認証為“知名搞笑博主”“知名段子手”等,很多賬號的粉絲數可以達到千萬級別,這些微博很多都傾向於情感類帶有娛樂性的內容。以擁有4075萬粉絲的“微博搞笑排行榜”為例,它的特色就是發出一個話題,然后轉載帶有段子性質的網友評論。話題選擇多為情感類和搞笑類,如“哪一首民謠,讓你百聽不厭”“談一場沒有未來的戀愛,是什麼感覺”“說出你的姓氏,讓評論給起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等。

(三)反諷性情緒化明顯

反諷與隱喻是段子最大的魅力,恰到好處的諷刺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思考過程和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可信度和說服力。在后現代語境下,人們排斥宏大敘事中的英雄人物,喜歡顛覆、消解正統話語霸權。人們能從反諷性段子的文字中得到快感。

二、網絡段子的傳播功能

(一)傳遞社情民意

網絡段子文化可以說是社情民意最簡潔最直接的反映,是不同階層溝通的橋梁。從中我們可以聽到民眾最真實的呼聲,也可以看到某些社會問題的症結所在。網絡政治段子反映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現狀,表達了大眾對某些政府部門工作效率的質疑,以及對某些丑惡的社會現象的抨擊。在微博中,衍生於熱點議題的段子最主要的功能是批判和娛樂。“上訪不如上網”成為很多網民的共識。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李宗桂在《段子輿情與社會思潮》一文中寫道:“段子文化的出現,體現了當今社會心理,反映著當今的社會思潮,承載著復雜的價值取向。”[3]段子甚至成為熱點事件的標配,每當有不公正的社會現象出現,網民們舉全網之力進行段子創作與傳播,極盡所能地進行挖苦諷刺和批評。由於傳統媒體中的“把關人”機制在開放的互聯網環境下失效,網民發表內容不再經過層層審核,社會化媒體的出現為實現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筆下的公共領域自由討論提供了可能,為官方和民間兩個輿論場架起了橋梁。利用網絡段子表達觀點和意見逐漸成為一種潮流,而社會生活發展中出現的一些事件,為網友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一場場段子狂歡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調侃和娛樂,還有背后的民意和輿情。段子被網友創作出來經過自媒體領袖的轉發擴散后引起傳統媒體的關注,再進行二次傳播,像水波一樣不斷擴大影響。通過略微出格的言論來放大民意,揭示社會問題,希望引起管理者的重視,從而促使問題得到解決。比如環境污染問題、空氣質量問題等,這些很容易成為中國百姓的心頭刺,因此常常會成為段子手們進行創作的素材。

老百姓是真正的語言大師,段子使用的語言文字雖是淺顯的,但是其隱含的詰問和無奈是管理者要放在心上的。有網民評論2016年最傷感的段子是一條魏則西事件的段子:“你百度一下會死啊?!”“會!”

(二)社會減壓閥的緩解功能

創作段子給人們提供了一個發泄的渠道,這時,網絡段子相當於一個大眾情緒的解壓閥,在集體情緒中起到一種平衡作用,讓其不至於持續發酵以至於爆發。人們在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會選擇逃避,用段子與網友嬉笑怒罵,從而獲得一種心理安慰,讓問題看起來不那麼嚴重和難以解決。

在如今的社會轉型期,大眾處於教育、住房、養老、醫療、就業等壓力的圍攻下,將壓力和無奈通過段子的形式巧妙地表達出來以獲得精神上的快感,將諷刺和攻擊作為一種“武器”來向權勢發起挑戰,從而產生一種“炫耀、誹謗、抵抗的快感”,並“証實自身”,構建出一種身份認同,從而在集體情緒中得到安全感。

現在網絡上興起“反雞湯運動”,比起正能量滿滿的雞湯,很多人更願意接受充滿嘲諷意味的毒雞湯來激勵自己,以緩解壓力,這帶有一種以毒攻毒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比如:世上無難事,隻要肯放棄。而生活情感類的網絡段子更是佔據了社交平台的半壁江山,無論是發泄憤怒的情感還是表達愉悅開心的情感,都具有緩解壓力、自我釋放的效果,有助於減少群體事件的發生。

(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網絡段子,是大眾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它是民間文化與官方文化碰撞、博弈之后的結果,網絡段子是一個交叉口,不僅給大眾文化以享受,也使文化環境更加開放多元。許多優秀的段子富於思想性和哲理性。段子以其輕鬆幽默的姿態,在不經意的潛移默化中完成了教化。但是這種正能量段子的效用力需要我們關注,如果過度傳播會適得其反,引起人們的反感甚至拒絕。

2017年3月23日,在世預賽十二強比賽中,中國足球贏了韓國,之后就有段子稱“中國國足都贏了,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以調侃的方式催人奮進。

另外,綠段子的出現是將段子文化的正面教化功能進一步放大。綠段子是指通過電腦、手機等媒介傳播,給受眾帶來積極影響的網絡段子。綠段子直擊社會痛點,以娛樂的方式得到網民關注,以解決自拍黨、低頭族等現代人的“病症”。姚明和大鵬搭檔出演的網絡喜劇《綠段子大戰時代病》,點擊率已經達到1.4億。雖然有很多廣告營銷的成分在裡面,但也確實在某種程度上給人們提供了生活的參考和指導。

三、網絡段子引發的問題及反思

(一)戾氣重,缺乏理性思考

微博的出現模糊了私人和公共的邊界,網絡段子在民意表達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但是也出現了不理性的、偏激的情緒化言論。過度渲染段子中的負面情緒和偏激言論,過度夸大和反諷社會矛盾也會擴大民眾的焦慮感,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很多段子在邏輯和知識層面存在漏洞。一些網民在參與討論時只是為了宣泄情緒而不是解決問題,不能平衡好理性和感性。段子承載的只是態度,而不是絕對的真理。很多網民追逐熱點參與討論,並不是想以此了解真相,提高自己的認識,而是僅僅表達自己支持或者反對的態度。比如,孩子的教育問題是每個家庭最重要的大事之一,因而一涉及高考問題,人們就很難從客觀出發冷靜思考,發言也會變得偏激。全國都在調侃北京的孩子400分就能上北大清華,然而社會問題是復雜的,短時間內難以根本解決。要去除網絡段子的戾氣,需要積極擴大平和、理性、有內涵的聲音,以對沖段子中的不理性沖動,有效改良整個網絡輿論環境。

(二)擠佔嚴肅聲音的生存空間

孫慧英在《多色段子:消解權威的精神狂歡》一文中說:“任何事物的發展都需在一個度的范圍內才能保証其健康性,隻要把握好內容的度、傳播的度,手機段子當會在文化利益和經濟利益間找到平衡點,實現雙贏的結果。”[4]

娛樂和嚴肅本是平行線,但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用娛樂化的語言思維參與嚴肅的公共事務討論,這種趨勢值得我們注意和深思。一些段子看似內涵深刻實則徒有其表,並不能提供任何可操作性和建構性的看法或意見。聽了段子哈哈大笑之后還能留下什麼?嚴肅的聲音被淹沒在笑聲中。一次次的語言游戲,是人們對現實的逃避,對自己的催眠,進而麻木自己的情感,放棄自己的責任。公共議題過度娛樂化反而會模糊焦點,使人們喪失行動力而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碎片化和天然的草根性使得段子的文化積累不足,難以直抵事件的本質,缺少邏輯性和連貫性。由於作者和傳播者自身能力水平的差異,段子本身的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段子內容膚淺、語言粗俗,只是為了搞笑而搞笑。

四、結語

社交媒體時代,人們的注意力是最重要的資源,需要有趣的、有內涵的內容來吸引受眾,但是我們需要警惕防止掉入一些純粹為了搞笑的文字游戲陷阱裡。南開大學教授熊培雲曾說:“中國人最擔心的是自己講出來的笑話,配不上這個時代的困難。”就如諷刺是喜劇的最大意義,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一樣,段子存在的意義不只是博人一笑,我們需要透過段子來思考如何解決社會痛點。微博、微信等平台應該主動承擔起責任,社交媒體的把關作用被削弱但並不是完全失效,平台管理人應該注意過濾掉沖擊道德底線、不利於社會和諧的段子。對質量高、有教育意義和傳播價值的段子應積極給予推薦,發揮其輿論引導作用。另外,注重發揮網絡段子手“大V”的影響力,形成群體效應。網民自己也應注重媒介素養的提高。

將研究置於社交媒體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對網絡段子流行現象進行傳播學分析,重點是對網絡段子流行成因的分析,反思其在傳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期為未來段子文化的發展方向提供借鑒,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正面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曉雲.網絡群體性事件中公眾意見的表達與引導[J].新聞愛好者,2017(2).

[2]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章艷,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130.

[3]李宗桂.段子輿情與社會思潮[J].人民論壇,2010(6下).

[4]孫慧英.多色段子:消解權威的精神狂歡[J].人民論壇,2010(6下).

(作者為鄭州成功財經學院教師)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