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甲骨文遇上"表情包" 賦予古老文字以時代氣息

甲骨文“美”
陳楠設計的甲骨文字繪系列賀年明信片
甲骨文“贊”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從甲骨文一脈相承發展到現代漢字,才使中華文明發展至今沒有中斷。表情包作為互聯網的產物,活躍於社交平台,已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當歷史悠久的甲骨文遇上表情包,會產生怎樣的反應?
近日,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及其團隊設計的一套甲骨文表情包在社交平台逐漸流行開來。
甲骨文搭配網絡流行語
這套成為社交圈表情包新寵的“甲骨有表情”是一套幽默的網絡流行語表情小動圖。據陳楠介紹,表情包的主體是若干個以“漢儀陳體甲骨文”為標准字體設計的文字擬人擬物角色。它們就像是一套甲骨文動態識字卡片,通過幾何化的甲骨文字和漢字一一對應,再搭配局部的、有趣的小動畫和流行的網絡詞匯,形象地展示了每個甲骨文字的圖案意義,方便讀寫識記。“甲骨文與手機表情結合起來,可以體會遠古文明在當下的綻放,做到用創意營造真實的文化體驗。”陳楠說。
此前,陳楠及其團隊也設計了一套以生肖為主題的表情包——“生肖甲骨文”。“生肖甲骨文”基於“漢儀陳體甲骨文字庫”中的小動物文字,通過再創造和繪制,將幾何化的甲骨文字轉化成更加直觀形象的角色,同時配上時下流行的網絡用語,使每一個小表情都成為可愛的甲骨小動物表情。
甲骨文表情包走紅的背后是陳楠近20年的甲骨文藝術創作的研究設計積累。1999年“數字化甲骨文”設計計劃啟動,陳楠採用流暢線條的直線體與幾何審美,手寫出了一個個視覺風格統一的甲骨文字。從2016年開始,他與字庫公司合作,將這些文字生成真正的字庫。這便是“漢儀陳體甲骨文”的由來。
賦予古老文字以時代氣息
“這套字庫力求使甲骨文這種古老的文字具有時代氣息,運用幾何與圖案學原理,使最終設計的網格滿足於不同文字成為可能,在商業開發的同時擔負起文化承傳的社會責任。”陳楠說。
因此,陳楠設計的甲骨文字體注重表現現代設計語境,例如矢量化直線體的字形設計、充滿年輕氣息的動畫視頻、嘻哈歌曲……
談到自己的設計中包含網絡元素,陳楠特別強調:“我們在設計中將網絡中低俗的語言過濾掉了,採用的是非常年輕活潑的網絡語言,在表達形象、接近社會心態的基礎上淨化了網絡語言環境。”
“我認為甲骨文的設計與推廣應該結合當下生活,不應該把它塑造成高深莫測、拒人千裡的文化符號。”在陳楠看來,“將甲骨文與手機表情包相結合,是傳統與當下結合的必要,是現代設計的發展趨勢,它能夠提高用戶使用甲骨文圖案的效率,它的廣泛應用是超越文字和字體本身意義的。”
除了甲骨文表情包,早在2011年春節,陳楠設計的甲骨文字繪系列賀年明信片《甲骨文·吉祥成語》由中國郵政發行。
在傳承中推廣漢字文化
陳楠與甲骨文的緣分,可以追溯到1999年。當年,他參加了“藝術與科學”展。“當時由我承擔了這個大展的整體設計。在活動籌備期間,我計劃創作一個數字化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系統成為參展作品,思考是否可以借助電腦技術、數學審美重新解讀中國文字。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所以順理成章地成為我創作選擇的對象。”陳楠回憶。
此后,陳楠致力於“數字化甲骨文設計”的研究與創作工作,旨在揭示甲骨文所蘊含的數學幾何之美和網格秘密,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格律設計論”。陳楠介紹說:“在甲骨文的母圖網格中,既要有直線與垂線,也要有斜線與弧線,同時還要解決不同方向和大小尺度,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反復地推演、探詢,才能最終完成。”
為了更好地推廣甲骨文等漢字文化,陳楠及其設計團隊還設計了甲骨文學習模板、速寫本、鼠標墊、真絲方巾、賀卡、徽章和帆布包等文化衍生品,希望漢字文化可以更好地融進人們的生活。“將‘數字化甲骨文’字庫化以后,可以應用於跨界創意產品中,例如關於情感、自然、文化等主題的招貼、標志以及各種主題的文化衍生產品設計,使之成為系統推廣的文化視覺體系。”陳楠說。
從一開始,陳楠的設計就不是做單純的字體設計,而是做字體的文化推廣設計。2013年,陳楠設計制作了甲骨文繪圖模板。這種模板是由不鏽鋼制成的鏤空繪圖模板。他希望大眾尤其是孩子可以通過對模板的自由組合,繪制出帶有故事性的漢字圖畫,在游戲中體驗漢字之美。
(本文圖片均由陳楠供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