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VR不能取代現實生活 也不能取代看電影的樂趣

柳青
2018年04月03日07:17 | 來源:文匯報
小字號
原標題:VR不能取代現實生活,也不能取代看電影的樂趣

斯皮爾伯格利用自己作為好萊塢知名導演的號召力,在一部電影裡集結了凝聚幾代人回憶的流行文化圖騰,讓資本在追逐利潤之余成全了一次溫情的回望。

導演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確實用影像語言實現了現實和虛擬兩個世界的無縫對接,以此遮蔽了相對保守的敘事策略。 (均官方劇照)

在他們都還年富力強時,斯皮爾伯格被他的死黨馬丁·斯科塞斯導演調侃:“斯蒂夫就喜歡拍‘一家人其樂融融圍在鋼琴邊唱歌祈禱’之類的,他是真的相信這些東西。”這話頗有前瞻性地概括了斯皮爾伯格一輩子的創作,從《大白鯊》到《華盛頓郵報》,他在不同的題材裡、講述各種困境中人性的童話———因為導演是個電影技術層面的頂級手藝人,也因為他真誠的信念,於是那些在別的創作者手裡很可能淪為“矯飾”的作品,在他這裡定型成好萊塢童話。

《頭號玩家》也不例外。

這部電影的觀感非常奇妙,亦新亦舊,它利用時髦的議題設置,創造了酷炫的視聽場面,講的卻是老年人的童年往事。導演的厲害之處,在於他確實用影像語言實現了現實和虛擬兩個世界的無縫對接,以此遮蔽了相對保守的敘事策略。游戲,以及游戲對現實的滲透,這類主題既是電影領域的時髦議題,也是電影創作的陷阱。從《刺客信條》到《勇敢者游戲:決戰叢林》都沒有解決一個基本問題:游戲強調的參與感和戲劇追求的同理心之間怎樣切換或對應。終於,《頭號玩家》攻克了這道關卡。導演斯皮爾伯格在電影視聽層面的激進嘗試,並不是簡單地在感官層面刺激觀眾,他創造性地用大量中景、近景鏡頭來呈現一個碎片化的現實世界,這種現實的局限感、破碎感,和虛擬世界的游戲邏輯呼應了,於是兩個世界的界限和沖突被模糊了,融合成一個對於觀眾而言迫切想進入的“完整”的世界。

這個現實和虛擬彼此滲透的美麗新世界,在斯皮爾伯格的言說裡,是屬於青少年的,但歸根結底,命脈還是掌握在老年人手裡,因為更好的未來建立於對過去的懺悔。“綠洲”游戲的創始人哈利迪是一個先知般的老人,他把改變世界的鑰匙交給了年輕人,希望后來人能超越自己,彌補他的遺憾和過失。老一輩希望下一輩懂得愛人,珍惜同伴,過好現實的生活,不要逃匿於幻象———這套敘事邏輯表面是少年勇士屠龍,真相是老年人的悔過。

再進一步說,這是一個有著赤子之心的老年人對純真年代的緬懷。按照劇情設置的時間線,哈利迪在2025年設計出“綠洲”,當時他似乎是不到30歲的技術宅男。那麼撇開劇情推算一下,哈利迪應該至少是“95后”,是千禧年后成長起來的一代。可是根據考據派觀眾的詳細分析,伴隨劇情層出不窮的“彩蛋”,構成了1960年代到千禧年前,近半個世紀的流行文化編年史。充斥著B級片和紅白機回憶的,不可能是“千禧一代”的童年往事,而是斯皮爾伯格自己的“浪蕩兒”時光。甚至,馬克·裡朗斯扮演的哈利迪,扮相綜合了年輕時的斯皮爾伯格、比爾·蓋茨和喬布斯。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這部看起來挺低幼的電影,最吸引的不是青少年觀眾,反而在70后、80后觀眾群中掀起了罕見的觀影狂熱。

即便如此,《頭號玩家》 仍是一部非常有愉悅感的電影。這就不得不承認斯皮爾伯格所擁有的一種珍貴的專業能力:他不僅利用自己作為好萊塢知名導演的號召力,在一部電影裡集結了凝聚幾代人回憶的流行文化圖騰,讓資本在追逐利潤之余成全了一次溫情的回望﹔更重要的,他是這個時代好萊塢工業裡、少數仍然能在電影裡創造出“奇跡時刻”的創作者。《頭號玩家》是一個基於簡單的正邪對抗邏輯的童話,這個童話沒有能力指向未來,也沒有實現在科幻的情境中對現實困境闡發犀利思考,但這似乎不構成電影的“過錯”。影院裡此起彼伏的驚呼聲、口哨聲和自發的掌聲是對一部電影最直接的肯定:導演及其團隊何其難得地讓觀眾重拾看電影的狂喜和儀式感,一群陌生人在影院這個臨時社區裡實現片刻的情感共鳴,本身也構成了一個“奇跡時刻”。

在一部以虛擬現實VR為題材的電影裡,導演說,VR是不能取代現實生活的,也不能取代看電影的樂趣———這是一個童話導演的信念。

相關鏈接

那些經典的“游戲電影”

被稱為“第九藝術”的游戲,多次成為影視作品借用、表現的素材,兩種截然不同、卻又有著諸多共通之處的媒介的結合,往往能夠迸發出非常奇妙的能量。

《勇敢者的游戲》(1995)導演:喬·庄斯頓

主演:羅賓·威廉姆斯/喬納森·海德/克斯汀·鄧斯特/布萊德利·皮爾斯

該片主要講述了一對姐弟在家中發現一盒神秘的棋類游戲“尤曼吉”,沒想到因此陷入一個充滿未知的危險世界中,並且不得不勇敢地玩到最后的故事。身陷棋盤世界的孩子們每走一格,就要面對意想不到的可怕處境:獅子、鱷魚、蝙蝠、洪水……奇巧的構思,逼真的特效,讓這部20年前的影片至今仍獨具魅力。

《羅拉快跑》(1998)導演:湯姆·提可威

主演:弗朗卡·波滕特/莫裡茲·布雷多/赫伯特·克瑙普/妮娜·皮媞

嚴格來說,《羅拉快跑》 並不是表現游戲的電影,卻是當之無愧的“游戲敘事”電影。影片的主線情節,就是一項“營救任務”:羅拉的男友曼尼丟了裝有10萬馬克的錢袋,羅拉必須在20分鐘內籌集到這筆巨款,不然男友就會被殺死。在現實生活中,人生的選擇隻有一次,錯過了就無法重來。但《羅拉快跑》 卻借用了游戲的敘事,每一次營救失敗,還能夠從頭再來,在任務中的每個分叉作出不同的選擇,直到贏得勝利。

《古墓麗影》(2001)導演:西蒙·韋斯特

主演:安吉麗娜·朱莉/強·沃特/伊恩·格雷

同名游戲誕生於1996年,風靡全球。游戲的主人公勞拉在18歲時,繼承了家族的遺產以及伯爵頭銜,從那時起,她的名字就與 16處世界重大考古發現緊密相連。影片的故事便是基於游戲展開,講述勞拉為了尋找一口古鐘而開啟的考古探險之旅。

《生化危機》(2002)導演:保羅·安德森

主演:米拉·喬沃維奇/米歇爾·羅德裡格茲/科林·薩蒙

影片主線情節跟游戲幾乎一致:在生物工程實驗室“蜂巢”裡,一種病毒突然爆發並迅速傳播,很快感染了所有的工作人員。以艾麗絲、瑞恩和馬特為首的一個救援小組接到命令后來到了“蜂巢”,他們必須跟變成“喪尸”的科研人員們作戰,阻止病毒的繼續擴散。

《飢餓游戲》(2012)導演:蓋瑞·羅斯

主演:詹妮弗·勞倫斯/喬什·哈切森/利亞姆·海姆斯沃斯

影片講述的是,在一檔電視直播節目“飢餓游戲”中,被選中的參賽者必須相互厮殺,隻有留到最后的才能生存下來。殘酷的游戲機制,將所有人人性中惡的一面放至最大。殘酷畫面的背后,是關於人性的深刻寓言。(本報記者 錢好 整理)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