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2期

國外媒體智庫現狀

耿 磊
2018年04月13日14:50 | 來源:人民網-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國外媒體智庫現狀

  國外媒體較早意識到自身的智庫屬性。隨著媒體轉型的推進,近年更加注重智庫建設的投入,很多老牌媒體研發部門的成果在為自身轉型提供支持的同時,也為行業整體發展提供了借鑒參考。與專業智庫相比,媒體智庫的影響力依然較弱。

  在國外,學者們很早就意識到,媒體除了作為智庫產品與公眾之間的傳播媒介,自身也是智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媒體業界也進行了很多相關實踐探索。

  國外媒體智庫的分類及現狀

  從目前情況來看,國外的媒體智庫主要有三種類型:

  第一類是智庫型媒體。一些媒體常年關注某垂直領域,掌握該領域具體情況和一手資料並積累了豐富的專家資源和行業數據,因此其報道往往具有更高的專業性。這類媒體在做好新聞報道的同時,通常還提供專業的分析報告和行業咨詢,從而在業務性質和成果上呈現出智庫的特點。例如,美國著名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Media Group)在做好新聞報道的同時,還為全球各地的公司、新聞機構、金融和法律等專業人士提供實時行情、金融市場歷史數據、價格、交易信息等專業領域信息和咨詢服務﹔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編寫的《FT投資參考》(FT Confidential Research),旨在對經濟數據和動態進行深入挖掘,且該報每年都會推出經濟領域的年度報告、排名,其報告更是以數據詳實、客觀中立著稱。此外,原屬於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報》(Times Higher Education),每年推出的“THE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被公認為世界最權威的大學排名之一。

  第二類是運營相對獨立的研究機構。依托媒體資源組建,產權仍屬原媒體。例如,美國《紐約時報》的紐約時報實驗室(Nytlab)、路透社新聞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的經濟學人智庫(The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等。這些帶有智庫性質的機構,除了研究媒體轉型發展相關內容外,還研究經濟、社會、科技、醫療等眾多領域選題。像路透社新聞研究所,就成立有專門的數據新聞項目組,依托遍布全球的專家網絡,對新聞傳播領域的最新動態進行研究和發布。紐約時報實驗室和經濟學人智庫研究范圍更加廣泛,包括經濟、社會、科技等方方面面,並推出各種付費研究報告,成果商業化較為成熟。

  第三類是媒體內部的研究開發部門。媒體內部研發部門主要是為媒體自身發展服務,不過,一些媒體的研發部門,也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研究成果而被業界認可,兼具了行業智庫的性質。比較著名的有英國廣播公司研究開發部(BBC Research & Development)、衛報移動創新實驗室(The Guardian Mobile Innovation Lab)。英國廣播公司研發部是世界著名的廣播研究機構之一,其前身是英國廣播公司設計部,主要工作是為公司的發展提供技術和智力支持。其參與制定的數字聲音廣播標准,在整個歐洲都很有影響力。如今該部門更是與時俱進,重點研究4G、5G廣播、人工智能媒體產品等前沿領域。英國廣播公司研發部最新成立的現實實驗室(BBC reality lab),則將主要研究精力集中在虛擬現實領域,探索最新的新聞傳播形式。華爾街日報研發部也經常產出高質量成果,近年,該部門與衛報移動創新實驗室合作,在移動新聞直播方面取得了諸多進展。此外,法新社制訂推出的《法新社編輯標准與最優操作手冊》(AFP Editorial Standards And Best Practices)以及紐約時報推出的《創新報告》(Innovation Report),也都在推進自身業務改進的同時,為行業所認可並借鑒學習,形成較高的影響力。

  國外媒體智庫的一般特點

  發展很快,但是影響力依然較弱

  隨著媒體轉型的推進,國外媒體近年十分注重對自身智力建設的投入。很多老牌媒體都加大了研發部門投入,形成眾多有影響力的成果,為自身轉型提供支持的同時,也為行業整體發展提供了借鑒參考。但是整體來看,國外媒體智庫影響力依然較弱。

  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發布的《2016全球智庫報告》(2016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全世界頂尖的175家智庫中,沒有一家來自媒體智庫。從目前情況來看,媒體雖然也承擔一部分智庫職能,但主要還是起到智庫產品與公眾之間中介的作用。

  邊界逐漸模糊,泛智庫化趨勢顯現

  智庫邊界是根據智庫的內涵和外延界定的智庫組織機構和業務范圍。目前,國外媒體智庫的邊界正在逐漸模糊。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智庫和媒體之間的邊界模糊,很多實力雄厚的媒體都在從事帶有智庫性質的研究分析工作﹔二是內部智庫和外部智庫邊界模糊,以往,媒體內部研發成果多帶有保密性質,僅供本媒體使用,現如今,很多國外媒體會將內部研發成果公開,以擴大自身影響力。

  邊界模糊的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智庫型媒體是新時代媒體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尤其是對傳統媒體來說,在新媒體沖擊之下,生產更有深度的內容已經成為其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在整個行業變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公開內部研究成果,構建開放的業務研討氛圍,對於媒體創新發展也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具有雙贏效果。因此,在這兩個因素的驅動之下,國外媒體已經整體呈現出泛智庫化趨勢。

  轉型好的媒體,智庫功能更突出

  通過對一些國外媒體的觀察,可發現,在新媒體轉型方面做得好的媒體,其智庫功能更發達。例如,紐約時報不僅是傳統媒體行業的佼佼者,更是媒體融合轉型的先驅,2014年,發布的《創新報告》,在業界引起了極大關注。此外,被稱為轉型先鋒的英國《衛報》,專門建立了創新實驗室,不但有力支撐了自身創新發展,更是不斷向其他媒體輸出智力成果。

  總結其原因,一方面是最早進行轉型的媒體更加理解創新研發的重要性,更加注重研發投入,智力溢出效應自然十分明顯﹔另一方面是國外媒體多是商業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將自身積累的智力資源有效變現,可帶來不菲的收入。可以說,研發與轉型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轉型需要資金和智力支持,轉型做得好,有了資金,則更能增加智力方面的投入。

  智庫建設對媒體發展的作用

  從國外實踐來看,智庫建設對媒體整體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是在移動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面臨激烈競爭,不管是自身轉型、打造品牌競爭力、進行深度報道還是內容變現,媒體都離不開智庫支持。具體來看,國外媒體智庫對於媒體發展的意義和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媒體轉型的創新引擎

  在轉型過程中,智庫部門對於媒體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媒體轉型常遇到很多難題,而採編部門和管理部門往往忙於生產,疏於思考。因此,需要一個獨立的“大腦”來思考和解決轉型中遇到的一些棘手問題。例如,在聚合類新聞客戶端和社交媒體牢牢把握渠道入口的背景下,傳統媒體數字轉型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將新聞送到受眾手中。為解決這個問題,英國《衛報》的移動創新實驗室,做出了大膽嘗試和突出貢獻。

  2015年6月,以“轉型先鋒”著稱的英國《衛報》,在美國建立了“移動創新實驗室”,以視頻、直播、精准傳播、內容互動和“即時通知”為主要研究內容。在以往,新聞媒體若想實現移動端的‘即時通知’,往往隻能通過新聞客戶端進行推送,但現實問題在於,目前,《衛報》新聞客戶端下載量和活躍度都較低,無法形成有效傳播。

  2016年,衛報移動創新實驗室,開始借用谷歌瀏覽器新推出的推送功能,解決即時通知難題。谷歌瀏覽器的這一功能,使用戶在谷歌瀏覽器關閉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接收到瀏覽器推送的通知。移動創新實驗室利用該功能先后推出三項互聯網“即時通知”實驗:美國就業報告、美國大選和英國“脫歐”公投。通過投票調查、互動性提醒、數據更新等不同推送形式,獲得了極大成功。①借助谷歌瀏覽器的高普及率和高活躍度,《衛報》相關新聞在閱讀量和參與度上都提升了一個數量級。

  通過一個初創時僅有5人的小團隊,《衛報》就解決了新聞推送這一重大的問題,充分顯示了媒體智庫在自身轉型中的推動作用。

  傳統媒體涅槃重生的重要支點

  智庫對於媒體尤其是傳統媒體來說,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是成功運營的智庫,往往能帶來不菲的收入,可以為媒體轉型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以內容生產為主的傳統主流媒體普遍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內容變現難。相比通過付費閱讀進行變現的新聞報道,智庫產品變現要容易得多。因此,通過智庫部門為整個媒體創收,也是當前媒體生存發展的一條路徑。英國的經濟學人智庫成立於1946年,並一直作為《經濟學人》雜志的區域業務運營。2013年,經濟學人智庫正式成為經濟學人集團旗下獨立運營的企業。根據“經濟學人集團2017年年報”披露的數據,2017年經濟學人智庫營業收入近6100萬英鎊,同比增長17%,利潤增長10%,佔經濟學人集團營收的17.2%,是集團第二大盈利板塊,並且還在逐年上升。

  二是智庫部門可以通過產品和服務對各行各業進行滲透,有力開拓並鞏固媒體品牌,是打造品牌競爭力的有力支撐。經濟學人智庫每年推出的“國別報告”,為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提供政治經濟分析,其產業報告則覆蓋汽車、消費品、能源、金融服務、醫療保健、通訊、大宗商品等各個領域。這些報告均可免費獲取,是很多政策制定者和企業領導制定決策的重要參考。通過行業報告,經濟學人智庫有力抓住了企業領導等關鍵少數人群,無形中強化了《經濟學人》雜志的品牌形象,對於經濟學人集團的整體品牌塑造,也有很強的推動力。

  專業報道的強勁“大腦”

  在媒體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國外很多傳統媒體意識到深度報道和專業報道是與新興媒體競爭的優勢所在。要進行足夠專業和深度的報道,要求媒體做到內部知識資源積累和外部專家資源積累。這兩個資源的積累,都是一個沉澱的過程,但是在人員與數據流動性均較大的新聞媒體中,難以形成。

  建設媒體智庫有助於這兩個問題的解決。媒體智庫數據庫,可以進行有效的數據資源整合、積累,而媒體智庫的專家資源庫,則可以把新聞採訪中,通常由記者單線聯系的專家作為資源儲備起來,並形成維持機制,使其成為媒體的后援團,在媒體需要時可以提供專業意見。以經濟學人智庫為例,經過70多年的積累,已經擁有將近400名分析師和貢獻者以及一個由2萬多名高管組成的研究小組,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可以隨時向經濟學人智庫分享他們對當前經濟社會的觀點,並為《經濟學人》雜志的報道提供智力支持。③

  (作者單位:人民日報社研究部)

  注釋:

  ①祝源:《衛報:“移動實驗室”讓更多記者參與》,《新聞戰線》2016年11月(上)。

  ②Annual report 2017 of The Economist Group。

  ③劉成勇:《經濟學人集團新戰略及其智庫研究》,《科技與出版》2017年第1期。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