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電影從小眾走向大眾 互聯網時代的新群眾文化

【文藝觀潮】
相信今年春節期間,你的朋友圈一定被一部短片《三分鐘》刷了屏,這部春運題材的短片是由香港導演陳可辛拍攝,短片內容取材於真實故事,短片上線后,一天內在單一平台的播放量超過1300萬。今年以來,微電影再一次成為時下電影行業的熱門詞語。自2010年概念成型,經過幾年的大浪淘沙,備受視頻網站、商業公司青睞的微電影,正在突破廣告宣傳或自娛自樂的小圈子,逐漸在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成為兼具影響力與傳播力的新媒體交流形式和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近日,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三屆國際微電影展映盛典在海口舉行,這項活動是由中國電影家協會授權,是國內唯一官方的微電影展映活動,兼具公益性和學術性。全國1500余名微電影創作者和業界專家們齊聚一堂,對優秀微電影進行表彰,並就網絡語境下中國影視發展等話題碰撞出了火花、拓展了新思路。
從小眾走向大眾
據國家網信辦統計,全國每年有300多個微電影節、微電影獎、微電影評選活動,微電影的年產量大約有2萬部。從創作層面來看,各個地區、各個行業、各類人群對微電影的創作熱度持續高漲。
眾所周知,微電影的概念仍然存在著很多爭議,不少人認為微電影無非就是過去的傳統短片。然而,近年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已經推動中國電影在某些層面實現了“彎道超車”,微電影就是如此。新媒體時代下,微電影已經成為一種傳達思想、表達情感、普及科學知識的重要載體。如果說,院線大電影是孔雀,光彩奪目,但也因養殖成本過高,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參與,那麼微電影就是麻雀,雖然小但是生命力極強,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
“拍攝微電影不再需要精良的設備和龐大的團隊,任何階層、年齡段的人隻要拿著手機、DV,隨時可以捕捉、拍攝,傳播身邊的故事,表達所思所想。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行業的准入門檻,吸引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形成了當下的大眾影像文化。這種藝術形式能扎下根去,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相結合,必將迎來一個大繁榮。”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會長胡智鋒說。
因此,微電影能夠同時滿足創作過程和傳播過程的時間“碎片化”需求,以低制作成本、靈活自由的表達方式、寬廣的網絡平台,吸引龐大的關注人群。由此可見,微電影可以說是互聯網時代的新群眾文化活動。
小成本試驗田可能成就大制作
最近,越來越多微電影作品走入大眾視野。今年國內外廣泛收集的微電影作品普遍具有題材新穎、故事生動、鏡頭語言豐富、審美品位高的特點。這些作品生動講述了當今年輕人的生活經歷,展現出新時代年輕人的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同時,200余部國際作品豐富展現了世界各國的美景與多元文化,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風土人情。據悉,這些中外作品將在盛典之后進行廣泛的交流與公益傳播。
由此看來,微電影還有另一項重要的功能,即發掘與鍛煉電影創作人才。中國電影市場巨大的需求量,正呼喚著更新一代的創作者和更好的電影創意來為中國電影注入新的力量。而在中國電影家協會微電影工作委員會主席谷國慶看來,“微電影就像一個試驗田,或者是創作者的試金石。很多人先把自己的IP和故事拍成微電影,如果得到了大眾的接受和認可,再用更多經費做出成熟的電影。”
目前,國內很多大型影視公司都將微電影作為電影的營銷手段。騰訊已連續兩年對微電影活動進行廣泛投資,目的就是尋找優秀的青年電影人才。這些都說明了微電影發展的良好前景。
正如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所言,“微電影是電影行業、電影領域的文藝輕騎兵,可以有效滿足廣大群眾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電影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這種新媒體、新語境下產生的新影視文化,希望能輻射性地向外傳播中國的聲音,連接各個國家年輕人的思想脈動,成為年輕人的跨界、跨國交流溝通的文化紐帶,彰顯中國文化的自信。
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
“‘微電影’的前綴是‘微’,微即小,投資小、規模小、時間短。但因為還是影像藝術,還有電影兩個字,就應有一定門檻。”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武亞軍說,“近幾年微電影領域出現了大批‘爆款’‘黑馬’,但仍存在一些作品內容粗制濫造的情況,容易引起觀眾的審美疲勞。此次展映活動對微電影發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據悉,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三屆國際微電影展映活動共征集微電影作品7300部,有中宣部、公安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衛計委、中華全國總工會等有關部門推薦的作品,也有來自於全國各企事業單位、高校、國外的作品。最終評選出的173部優秀作品,將陸續通過更多平台傳播出去。谷國慶表示,“此次展映活動對全國微電影具有啟迪和引導作用,盡力讓這些具有示范作用的優秀作品在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微電影展映這樣的國家平台上進行展示,讓觀眾了解各個行業的工作特色,讓創作者們意識到,隻要有對生活的熱愛、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便有可能贏得觀眾的認可、社會的承認。”
譬如本屆獲獎的優秀作品《接種天使》,講述了公共衛生醫生小艾通過網絡直播為貧困山區的孩子籌建小學時,巧遇黑車司機劉琪而展開的一段動人故事。該片緊扣時代脈搏,構思巧妙、情節跌宕,在短時間內另辟蹊徑地講述了一個動人的公益故事,形成了兼具人物性格反轉及多線索敘事的大電影結構。影片不僅具備清新的正能量,更能夠做到對白接地氣、橋段有新意,讓觀者如沐春風,是主流核心價值與市場傳播價值完美結合的精品力作。
正如清華大學教授尹鴻所言,“互聯網時代才華是阻擋不了的,點狀傳播把所有的才華放大,所有的才華都會點狀擴散,所以最后微電影走下去要樹立精品意識,要讓自己的創作變得更加精巧、更加有力量,才能對社會產生影響,為發展新語境下中國影視的開拓與創新起到積極作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