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福建 造福福建——寫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之際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率先提出建設“數字福建”的戰略構想,並以創新的理念,跳出原有地理空間之局限,全新定義了信息化與數字化的內涵與外延、應用的領域與方式。福建信息化建設的新篇章由此開啟。
久久為功,滴水石穿。18年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數字福建”建設作為新世紀的重要工作,一任接著一任干,一年接著一年抓。如今,“數字福建”建設已經呈現“處處相連、物物互通、事事網辦、業業創新”的良好態勢——
所有設區市均達到光網城市標准,4G網絡全覆蓋,陸上建制村100%通光纖,互聯網普及率居全國前列﹔
窄帶物聯網全覆蓋,政務網和電子政務外網覆蓋省市縣鄉四級,公共服務平台體系覆蓋民生主要領域﹔
通過網上辦事大廳、電子証照、閩政通APP,政務服務從電腦端向移動端延伸,九成服務事項可網上辦理﹔
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共享經濟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發展勢頭良好,
數字經濟總規模突破1萬億元……
為更好地了解數字福建建設成果,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前,記者跟隨採訪團深入八閩各地,親身感受到“數字福建”建設為福建帶來的改變。
統建共享 力助政府造好環境
打開手機,身邊空氣、水質量等數據一目了然﹔一旦發現污染,執法部門通過監測大數據能第一時間找出污染源……這一切,得益於一朵“雲”——福建省生態雲平台。
“我們基於福建環境監測網和政務雲,構建了全省統一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福建省環境信息中心主任姜永紅說。
在省環保廳內,記者看到平台大屏幕上數據如“流水”般變動,已累計達80余億條,其中涵蓋74類環保內部數據、22個其他廳局數據,並與福建省政務數據匯聚共享平台、福建省水環境統一監測管理平台,以及電子証照、公共信用、網上審批等多個省級平台全方位對接。
匯聚的數據,為生態環境大數據研究與應用掃清障礙。如平台利用全省歷年環境案件信息,集成污染源監測、環評、排污許可、投訴舉報、水氣土環境質量監測等數據,通過綜合比對分析,勾勒企業畫像,設定高違法風險企業預警,為精准執法提供依據。
生態小環境是福建發展大環境的縮影。如今,借由數據在雲端流動,深化數據開發與共享,各級各部門的辦事效率大幅提升。
“統建共享是‘數字福建’建設的最大亮點之一。”據“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陳榮輝介紹,按照習近平同志當年的要求,2001年開始,福建開始建設統一的政務網絡、信息交換體系和信息安全體系3套基礎支撐平台,提出設施共享、平台共享、數據共享的理念,由此奠定了“數字福建”的總體框架。
這樣的理念延續至今。
位於福州新區的“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去年4月投入運營,全國最早建成的省級電子政務雲平台就位於此地。平台內部,各部門存儲設備分門別類有序擺放。據介紹,平台已為153個省直單位540多個項目提供了2561台虛擬服務器、1122TB存儲、506個Oracle數據庫實例及配套的網絡與信息安全服務,儼然一個福建政務的“最強大腦”。
“政務雲”的投用,讓我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省直部門數據中心物理整合和信息中心業務整合。經初步測算,每年可節約機房建設和設備投資7600萬元,節約運維費用8500萬元,減少人員編制近百名。
整合,著眼於共享。數據顯示,迄今全省電子証照已生成1900多萬份,共享達1200多萬次﹔省水環境統一監測平台在全國率先實現水環境監測資源的信息整合共享,實現“一張圖”監測水環境、全流域協同預警,節約建設資金近3億元。
“這裡匯聚的公安、工商、民政、人社等省直部門和各設區市有關法人、自然人、信用、電子証照、傳感監測等3000多類15億多條數據,在‘一照一碼、多証合一’、市場協同監管、精准社會救助、企業信用等領域共享利用成效顯著。”福建省經濟信息中心主任蔡榮富說。
“信息孤島”不復存在,也讓群眾和企業省去了跨“島”辦事的煩憂。
福建省網上辦事大廳入駐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達13萬項,90%以上服務事項可在網上預審或受理,網上辦事平均耗時減為4.16天/件﹔省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全國率先實現船舶運輸工具“一單四報”和檢商“兩証合一”,進出口貨物申報從4小時壓減到5∼10分鐘,一般貨物貿易出口全流程從16天縮短到8天……
基於“政務雲”的強大共享能力,我省還按一次開發、普遍應用、整體提升的原則,建成省網上行政執法平台、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省電子証照共享平台、省權力運行網上公開平台、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閩政通APP等跨地區、跨部門的公共應用平台。
以閩政通APP為例,其全面接入全省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大力整合政府部門和第三方可信便民服務資源,我省居民辦理社會保險、出境入境等21類事項在手機上就能一鍵完成,“群眾跑腿”變為“信息跑路”。
如今,“統建共享”理念同樣成為八閩各地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突破口。
廈門市公共安全管理中心依托110聯動指揮中心,整合當地6個行政區、74個部門和單位,實現業務流、信息流、管理流的實時雙向互動﹔對接廈門百姓APP,“i廈門”等“互聯網+”公眾服務平台,實時接收群眾線索舉報。平台迄今累計匯聚各類數據144類220億條,讓城市公共安全隱患、事件處置更高效。
福州的12345熱線服務平台接入1300多家聯動單位,建立省、市、縣區、鄉鎮四級管理服務體系,群眾在各個渠道提交的訴求都可通過平台及時轉派到相應職能部門,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次和協同辦理。僅2017年,平台就受理訴求38.12萬件,日均受理1045多件,及時辦理率為99.87%,群眾基本滿意率99.79%。
平台增效 力助經濟造新動力
裝上小小的傳感器,一旦水管漏損,無需到現場掘地三尺查漏,隻要通過智慧水務系統分析監測數據,一目了然。
去年6月,全國最大規模窄帶物聯網商用項目——福州智慧水務項目啟動,計劃在2018年底前完成更換30萬台智慧水表,項目區域每年節水收益預計可達4181.76萬元。
項目承接方福建上潤精密儀器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企業,何以擁抱物聯網這一藍海?與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的合作成了關鍵一環。
實驗室成立於去年4月,由福州、馬尾兩級政府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聯合設立。採取政府撥款、企業化運作的模式,旨在為各行業提供物聯網“一站式”“端到端”解決方案,目前已服務30余家企業,產品涵蓋智能地下管網、智能路燈、智能水表等。
“我們提出了設備共享、技術共享的理念,希望幫助合作伙伴在物聯網共有技術上縮短研發時間、減少投入,鼓勵他們更多鑽研獨有、特有技術。”實驗室市場部副總裁孔鵬表示。
據估算,未來五年福州物聯網開放實驗室將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億元,拉動關聯產業收入230億元。
在各類政策扶持下,實驗室所在地,位於馬尾區的國家級物聯網產業園,如今集聚了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物聯網企業,並形成集信息感知、傳輸、處理、應用於一體的物聯網產業鏈。馬尾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區物聯網產業相關產值達610億元,在全省佔比超過40%。
近年來,數字福建(長樂)產業園、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福州軟件園、廈門軟件園、馬尾物聯網基地等重點產業園發展勢頭良好,一批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迅速發展,讓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VR、智能制造、軟件開發和系統集成等產業蓬勃發展,為福建數字經濟注入澎湃動力。
作為廈門市軟件業核心區,廈門軟件園二期經過十多年發展,已形成完善的人才資源支撐體系及豐富的公共技術平台,帶動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創意、電子商務、智慧城市及行業應用、移動互聯等五大細分行業領域迅猛發展。去年,這裡已投入使用的1.46平方公裡土地,竟實現營業收入838.7億元,稅收超30.5億元。
美亞柏科是國內電子數據取証領域領軍企業,其電子數據取証產品全國市場佔有率第一,去年營收近10億元。即將亮相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勘查取証車“虎鯨二號”,不僅配備各種電子數據取証設備、大數據分析平台,還配置企業自主研發的電子鷹無人機反制系統,可精准反制無人機。
美圖公司的美圖秀秀系列產品已覆蓋超過15億台移動設備,移動端月活躍用戶超過4.5億,企業擁有超過5億海外用戶,尤其是其植入AI技術的美顏產品廣受全球女性用戶好評,這也讓公司順利躋身“全球前十大移動應用開發商”。
唯你網是一家以智能財稅服務為核心業務的初創企業,去年獲得我國財稅界最大的A輪融資3億元。目前,唯你網已服務30多家大中型企業、2000家財務公司和50萬家小微企業。
廈門軟件園二期只是福建軟件業的縮影。去年,全省軟件產業實現業務收入2504.99億元,同比增長16.2%,位居全國第8位,涌現出福大自動化、星網銳捷、網龍、美亞柏科、四三九九、美圖、吉比特、美柚、鑫點擊網絡等一批行業明星企業。
數字產業在造就自身價值的同時,還正深度改變傳統產業。
在“泉州制造”2025國家數控一代示范工程展示中心,一台全電動注塑機正在運行,該設備是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與合作企業聯合開發的。“使用這台機器,6秒就能生產一個塑料制品,用工可縮減一半。”操作人員介紹說。
提升生產效率還是其次,通過採集生產過程數據,並存儲到阿裡雲服務器,對數據進行建模分析,還能實現遠程監控、自動報警、報表分析、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提升車間的信息化、數字化水平。
成立於2014年11月的泉州華中科技大學智能制造研究院,集聚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創新團隊的科技創新資源。“我們的技術服務覆蓋機械制造、石材瓷磚、食品飲料、紡織鞋服、水暖衛浴等領域,研發的產品已在20余家企業得到應用和試生產,為行業累計帶來經濟效益8億元。”院長助理季華表示。
注入互聯網基因,讓我省工業企業呈現出全新面貌。省經信委有關人士表示,當前全省重點行業典型企業的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PLM(產品生命周期管理)和SCM(供應鏈管理)普及率大幅提升﹔九牧、明一等62家企業通過國家兩化融合貫標評定,數量位居全國第3位。去年,省級兩化融合項目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新增銷售收入超過3000億元。
數字惠民 力助民生造好福祉
在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就診室,一名患者拿著手機在醫生桌面的掃碼機輕刷,既往就診記錄一目了然……診斷結束,系統馬上推送診斷、支付等信息,患者可用手機進行醫保支付,並獲取取藥二維碼。同時,藥房工作人員即刻配藥,待患者到達門診藥房時無需等待就可掃碼取藥。
“從挂號到取藥,全流程比過去節省2/3以上。”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信息中心副主任姚毅虹說。奧秘,就在手機裡這張電子健康卡。
如今,廈門市民可在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等平台上在線注冊獲得一張基於二維碼的電子健康卡,並將廈門市民卡、社保卡、居民健康卡等整合在一起,享受線上線下全流程醫療服務。
“這項舉措大大降低發卡成本,並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身份認証,實現全國、省域或市級區域范圍內居民信息統一識別,促進醫療衛生服務流程優化,提升百姓的使用體驗和應用效率。”姚毅虹說。
數字時代,不僅患者可以提升就診體驗,醫生也能把脈於數據之中,救命於千裡之外。
在中國東南大數據產業園,中國首個心電大數據中心已投入運營,這裡搭建起的慢病監測平台已接入1000多家醫療機構,積累了2億多患者的心電血壓數據。今后,我省患者即便在街道衛生院、鄉村衛生所進行的檢測,也能第一時間上傳到監測平台,由心電專家進行遠程診斷。
作為首批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及產業園建設的試點城市,福州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平台建設,如今,位於濱海新城的這一平台已聚集20多家健康醫療企業,總投資超過12億元。
數字發展之利,重在造福於民。走過18年發展歷程后,“數字福建”正給福建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巨變。
在福州,通過福州市統一建設的市政服務二維碼“福碼”,市民可在公交、醫院、教育、景區和行政服務中心等各類場景裡繳費辦事。通過與螞蟻金服合作,福州市民還可在支付寶中辦理超過60項政務和便民服務,並在全國率先體驗到使用電子身份証“網証”購買大巴車票的便利。
在廈門,由廈門經信局牽頭建設全市統一身份認証平台,百姓通過實名認証后,一次登錄即可辦理生活、醫療、文化、教育、交通、社保、誠信等領域的政務服務。
在武夷山,游客僅需手機登錄“武夷山旅游”APP,各類餐飲住宿、旅游大巴、氣象信息、電子導游等服務一應俱全,游客可以“一站式”預訂周全的旅游服務。同時,游客信息脫敏后全程“留痕”,用於優化公共交通和衛生等服務產品供給。
數字化建設如今還以深深融入城市管理中,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南平、平潭等地作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這幾年智慧城市建設推進力度和投入強度明顯增強,成效明顯。
今年5月之后,泉州市豐澤區將在8個街道78個社區試運行智慧社區,屆時居民可在線預約醫生、簽約家庭醫生,多角度享受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通過共享停車位、智能停車引導、無感支付等實現便捷停車……
智慧豐澤(一期)項目是全省首個區縣級綜合性智慧城市實踐,採用1年建設、9年運營的PPP模式,項目靜態投資約4.53億元。“項目將建設一個面向智慧豐澤應用基礎運行環境的雲計算中心,推進平安豐澤、智慧社區、智慧政務、智慧教育四大核心領域應用,打造一個智慧園區綜合管理服務平台,從而實現社區科學精准化管理。”項目建設方、南威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吳志雄說。
現在,福州市450多個處置責任單位都建立了專門對數字城管案件問題進行處置的隊伍,在“數字城管”的統一協調下,形成“大城管”的工作合力。
2017年,福州“數字城管”日均受理量為2506件、結案率為99.37%、按期結案率為92.99%,比2014年均有大幅提升。運行5年來,福州的井蓋、路燈等城市公共設施問題明顯減少,街面秩序逐漸改善,市容環境更加整潔。
“數字福建”18年探索之路,讓八閩大地在新時代呈現蓬勃的生機。“數字福建”作為先行官,也為“數字中國”建設提供了鮮活的樣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