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
電子政務館:讓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
依托大數據、智能語音、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研發的智能機器人,能高效地服務前來辦事的人。
遍布城市的每個社區和各級鄉鎮的政務便利店,正為公民提供便民服務、農村電商、培訓體驗等服務。
“一張圖”項目,將信息化與行政管理相互融合,為管理者在行政許可、行政監督和行政執法過程中提供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
在電子政務館,令人應接不暇的政務雲平台、政務APP,為我們描繪著“互聯網+政務服務”的美好圖景,在互聯網、大數據的加持下,政務服務將更智能、更精准、更主動。這不僅引領行政體制改革朝著縱深發展,同時也正在逐步疏通消弭行政服務存在的諸多難點、痛點、堵點。讓辦事像網購一樣便捷,已不再是夢想。
“我們是開在家門口的政務便利店。”記者在電子政務館看到,上海市在市民政務服務中以“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為基點,匯集了11個部門174個市民政務服務事項,年受理量超過1000萬人次。
不僅政務便利店遍布城市的每個社區,而且這樣的政務便利店還開到了鄉鎮。作為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工程的試點縣,2016年福建省永春縣啟動涉農信息服務試點項目,開發“永春三農通”APP, 實現了電視、電腦、手機三屏合一。在全縣22個鄉鎮,他們開設了50個信站點,基本輻射所有農村人口。
“我們通過平台主要為農民提供公益服務、便民服務、農村電商、培訓體驗等。”永春大羽益農信息社的信息員蘇學瓊說,“例如為轉接‘12316’農業服務熱線,協助解決生產難題。收集當地農副產品生產信息,建立縣級農產品數據庫。信息員也可以幫助村民在網上辦理生活繳費、醫保社保和申請小額貸款等。大羽村是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一年游客超過10萬人次,去年我們通過三農通平台幫助農特產品實現銷售額200多萬元。”
在電子政務館,我們看到了更多信息共享下的服務創新實踐。它們充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創新作用,打造更多符合時代特征和潮流的服務新手段,探索建立更加接地氣、人性化、有實效的服務新模式。
手工登記寄件人身份信息太繁瑣,怎麼辦?寄快遞要出示身份証又擔心個人信息泄露,如何解?快遞員身份難辨,怎樣破?快遞進入實名制階段后,各種煩惱和問題紛至沓來。國家郵政局推出的郵政業安全監管大數據及實名寄遞公共服務平台“安易遞”,以用戶二維碼替代身份信息,對身份數據加密,確保用戶一“碼”在手寄天下。“目前已經與各大主流快遞企業完成互認,二維碼將逐步實現快遞行業‘全網通’。”郵政業安全中心高級工程師許良鋒說。
陽光司法,讓公正看得見。北京法院依托“睿法官”系統,整合數據資源,推進同案同判。在法官辦案過程中,大數據支撐下的系統自動推送案情分析、法律條款、相似案例、判決參考等信息,同時自動生成裁判文書,統一法律適用,提高審判質效。“將經驗判斷為主轉變為數據參照印証,統一法律裁判尺度,為提升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堅強的科技支撐。”工作人員說。
出差在外,每到一地就得辦公交卡,這樣尷尬的局面將會徹底得到改變。目前,交通部綜合交通出行大數據開放雲平台已經實現了全國190個地級以上城市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
社會公眾辦事創業過程中的低效和重復,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為政的信息孤島造成的。全國各地政府著力於整合共享提效能,加強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
貴州省的“雲上貴州”系統平台已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省政府數據統籌存儲、統籌共享、統籌標准和統籌安全的雲計算平台,有214個政府部門和機構在平台部署了715個應用系統。
一些地方甚至大力開展移動政務服務終端,形成裝在口袋裡的政務服務。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到江蘇的“不見面審批”,越來越多的政府服務猶如網上旗艦店,讓群眾辦事跟網上購物一樣省心快捷。
在電子政務館,記者還發現,在數據為王的時代,數據不再是簡單的資源,而是一座信息寶庫。
如水利部的“水利一張圖”項目,將信息化與流域管理相互融合,整合了50余類空間數據資源、7個應用系統,為管理者在行政許可、行政監督和行政執法過程中提供了以空間地理信息為對象的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
國土資源“一張圖”則突破了多源、異構與海量國土資源數據集中管理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實現土地、礦產所有審批業務和綜合管理業務全部網上運行。以“一張圖”為基礎,構建綜合信息監管平台,實現全程監管和動態跟蹤,土地、礦產領域違法案件大幅下降。更是為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社會公眾提供豐富的數據服務,促進了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