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傳媒》>>2017年12月下

如何講好我們的故事

文/呂大慶
2018年05月04日13:53 | 來源:傳媒
小字號

由中宣部、中央網信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國記協、中央電視台等單位主辦的《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新聞界一個重要的活動。《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在每年記者節期間與大家相見,以全國新聞界優秀記者代表講一線親歷的故事、談基層採訪的細節、說內心真實的感受等方式,講述了一個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動人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創辦於2014年,初衷是培養新聞記者如何樹立良好形象、講好中國故事。回顧4年來舉辦的宗旨,作為節目的組織者之一,筆者認為,用真心去發現故事、用真情來表達感情、用真意來感動觀眾,是《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成功的重要特點,通過以上的表達方式,最終在全國新聞戰線實現樹立好形象、講好中國故事的目標。

什麼樣的記者是好記者——用真心去發現故事

《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評選出這些好記者?

回顧4年多的舉辦過程,筆者發現參加活動的記者基本上分兩大類:第一類是老記者,如鄭晉銘、湯計、高爽、陳湘等。他們工作多年,參加過許多重大報道工作,經驗豐富﹔第二類是新記者,他們好多是剛剛參加工作,正准備擔負起重要新聞報道工作的記者。如何在這些記者中發現好記者?評委在評選的時候,首先的標准是看他們是不是在採訪中用心去採訪、去發現故事。

第一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湖北廣播電台主持人簡然,她的節目是廣播欄目《今夜不寂寞》,這個節目是個午夜情感類節目,有許多觀眾給簡然來信、來電,講述他們的苦惱和困惑。面對這麼多的求助和幫助,簡然在故事中講述了她20多年關心聽眾的故事。

在她和全國聽眾8年多的幫助下,大山深處的小學生胡軍,從一名孤兒成長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她10多年的幫助和鼓勵下,失去雙臂的江福英,從一名自卑的殘疾女孩成長為北京殘奧會游泳冠軍。傾聽你的悲喜、關注你的命運,使簡然她們也成為故事中的人物。

而筆者認為這樣長年如一日,認真做好自身的工作,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幫助別人的記者才是好記者。節目組在節目中特意保留了一句話:“你好,這裡是《今夜不寂寞》,我是簡然。這句話我播了21年!而且我們不能做旁觀者,要做建設者!”

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四川衛視主持人李丹,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新記者,她講述了一次基層支教的故事。但讓大家感動的是,李丹沒有把這次支教簡單當作是一個活動,而是把心留在了大涼山的孩子們身上。在支教結束后,她利用新聞主播的身份,在各個場合,呼吁社會各界為山區的孩子們捐助,改善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狀況。一次相逢終生相助!這樣的情感和情懷,沒有炒作和作秀,更多的是真情付出!我們覺得這樣的記者也是好記者!

所以選好人是《好記者講好故事》首要的一關。我們在4年多的創作中把更多的機會留給了關心他人、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記者,他們的故事往往能更好地打動觀眾。

什麼樣的故事是好故事——用真情來表達感情

近年來,新聞報道模式化傾向比較嚴重,穿靴戴帽等程序化敘述比較突出。如何在這個節目中打造出好故事,是創作中突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回顧4年來的創作,《好記者講好故事》主要注重的是,要用記者自己的真情來表達感情。同時,還在故事創作中注重小視角表達大主題和小故事體現大情懷。

第二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遼寧阜新電視台記者李楸,講述了以“共產黨員的信仰”為主題的故事。這樣大的主題,如何在6分鐘裡呈現好,而且做的與眾不同,對每一個演講者來說都有挑戰。李楸的處理沒有簡單流於概念性的理論陳述,而是講述一位老黨員帶領人民群眾治沙,最后倒在工作崗位上的故事,闡釋了什麼是共產黨員的信仰,什麼是共產黨員初心不變!從而把對一個人的敬仰上升為對一個主義的信仰,一個故事勝過千言萬語。

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新疆衛視的劉姿辰,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給庫爾班大叔后人回信的故事。這個題材是一個大故事,需要承載的東西比較多。但如何講好故事,劉姿辰選擇用一個小故事的講述方式。

故事首先從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女兵,也就是庫爾班大叔的曾孫女到北京看升旗講起,再回顧到庫爾班大叔到北京看毛主席,再鋪墊到全家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講述家鄉的變化,最后落到習近平總書記珍貴的回信,整個布局一氣呵成,情感鋪墊水到渠成。

最關鍵的是,這個故事打破了以往的敘事形式,沒有上來就說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沒有開頭就高舉高打,而是從人心中暗含的線索,來反襯習近平總書記對維吾爾族群眾的關心和關懷!從這個小的切點,充分體現出民族團結關鍵在人的心中,民族團結才能開花結果、枝繁葉茂。

許多專家認為,《好記者講好故事》開展4年來為什麼深受記者歡迎、廣受社會好評,就在於好記者的故事講的是真人真事、親歷親見,雖為平凡小事,但是以小見大、以一當十﹔雖說悲喜縈懷,但真情實意、蕩氣回腸。講出了記者的酸甜苦辣,講出了社會的千姿百態﹔講出了記者的責任擔當,講出了新聞的力量榮光﹔講出了中國文化的力量芬芳,講出了理想信仰的前進方向。這是記者講故事的精彩所在,也是新聞節目的魅力所在。

什麼樣的表達是好表達——用真意來感動觀眾

構思了好故事,關鍵還需要好的表達。結合節目的創作、選手的選拔等具體工作,《好記者講好故事》在節目制作中注重堅守和創新。

堅守是這個節目的風格定位。2014年,第一次接到中國記協邀請做這個節目。當時筆者就在想,究竟要做一個什麼風格的節目,讓它在電視上有特點又有正能量。

電視講話類節目比較多,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有靠聲光電包裝的,有像頒獎典禮一樣高大上的。而且電視傳播已到了泛娛樂化的時代,能靜下心來看節目的人本身就很少,能留下印象的人更少,能影響到觀眾的節目簡直微乎其微。到底選擇怎麼做?當時很苦惱。

在研究了記者的稿子后,筆者發現他們的稿子都是來自真實的採訪,而且許多是平凡小事。所以就確定了一種方式,弱化聲光電的包裝,減少高大上的口號,把記者採訪中所發生的一件件小事平靜、平實地講出來,用真情實感來感動觀眾。低調的進入,爭取上來就有,留住觀眾不走。我們的最高目標是一定要讓正能量傳播出正效益。千萬不要,為了講一些大道理、大理論讓觀眾產生逆反的心理。

事實証明這樣的形式是可圈可點的,也受到了觀眾的認同,因為它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給觀眾一種質朴、真實的表達。這也是許多觀眾看了以后給我們的反饋。

當然這樣堅守是需要承擔一定風險的,尤其是收視的壓力。但筆者認為,電視在適應分眾化傳播的同時,一定在關鍵問題上不能向收視低頭。《好記者講好故事》在收視率上不算高,拼了全力才1%左右,雖然在《感動中國》等節目中算高的,而且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收視率還位於社科談話類節目全國第一,但和娛樂節目根本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我們隨便做一個唱歌跳舞節目,就能到3%。所以不能簡單地看收視,因為它的影響力、影響面不同。

節目組認真研究過這個節目的收視曲線,收視的忠實度非常高,基本上能留住觀眾不走,而且可喜的是收視曲線呈現增長態勢,這是久違的有效傳播!這也是對節目組的最大鼓舞。

創新是節目成功的關鍵。當然不能因為你堅守了創作底線,就忽視了最廣大觀眾的喜聞樂見!這就是節目組為什麼重視收視的原因。

一是大小故事平實講述。這個節目突出的特點首先是平實的講述故事,放棄了戲劇性的渲染、弱化了聲光電的包裝,更多採取的是,通過展現每個講述者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用這樣的感情來打動觀眾。節目中無論重大題材還是身邊小事都始終處理如一,形成風格,為節目呈現探索了一條真實、平實、朴實的道路。

在4屆的比賽中有的題材涉及“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反響”“建黨九十五周年”“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南海仲裁案斗爭”等重大的主題主線宣傳報道。可喜的是在節目中,創作者和講述者都沒有程式化沿用慣例、機械化的照抄理論、八股化的穿靴戴帽,而是用小的切入口來講故事,並以自己經歷這個故事時內心的真實感受,來反映出一個個大主題的波瀾壯闊。

《人民日報》許博從時任《閩東日報》總編輯王紹據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對話中,感悟出領導干部和新聞工作者隻有想人民群眾所想,才是打動人心的金鑰匙,才能架起黨和人民的新聞連心橋。河南駐馬店電視台潘聰從三位老同志講述的一個個普通故事中,發現他們的黨齡超過了自己的年齡,而不改的是他們的初心。《遼寧日報》高爽從於都人民家家都有人參加紅軍,講出了“人民子弟兵”最簡單、最普通也更有內涵的意義。沒有升華理論、沒有引發感想,但大家發現正是這些微小的切口、平實的故事、真切的感情,更具有偉大的力量!講透它們,會發現為了提升宣傳而冥思苦想出的各種表現手法其實並不高明,用最平實的表現,用最簡單的表述,關鍵用最真切的情感,一定能通達人心,而且根本不用注解。

二是正能量傳遞正效益。正面宣傳是新聞宣傳中最重要的工作。但近一段時期以來,格式化、套路化的現象讓人苦惱,有些格式化的報道甚至引起觀眾的逆反心理,大大降低了傳播的效果。這個節目第二個值得稱道的地方就是對正面宣傳的把控。正面宣傳、主題主線等報道如何做的不讓觀眾逆反,做到讓觀眾愛聽愛看,在節目呈現中也進行了非常有益的嘗試。

第三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中央電視台記者蔡麗娜、《中國邊防警察報》記者陳莉都講述的是邊防公安、武警、戰士戍邊奉獻、反恐處突的故事﹔重慶之聲記者穆克非講述的是記者因公殉職的故事。這些故事都是正面宣傳,而且研究故事本身,其核心都是伴隨著一代代人成長的故事,是不能再老的故事了。但節目創作者和講述者在處理中沒有老調重彈。

蔡麗娜講述的故事很簡單,就是高原邊防的戰士還用冷水洗腳,全篇沒有一句宣傳口號,但觀眾看后能從講述者的語感和洗腳的畫面中,由衷地感受到基層戍邊戰士的奉獻精神﹔陳莉講述的是自己生死一瞬間的感受,“但剛緩過神就拿起相機拍照”,平淡中讓觀眾感受到生死之間沖向前的勇敢﹔穆克非講述兩個同事殉職的故事時,沒有高大上的烘托,而觀眾確能從電視畫面上一位記者殉職前拍攝的一張模糊微信照片中,感受到新聞工作者的職責!

回顧《好記者講好故事》的創作,往往發現當你要去講述一個個精神的時候,越不去講“偉大”的“意義”,更會讓觀眾發現“意義”的“偉大”!而這樣的報道,正是當前我們正面宣傳工作需要考慮的,也應該是每個新聞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應該認真研究的。新聞宣傳少說空話,從一點一滴做起,要讓好的故事真正產生好的傳播效果,要讓正能量真正傳遞出正效益!

三是於無聲處成風化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提出“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的工作要求。2016年以來,各個新聞單位都進行了嘗試,但如何踐行“48字方針”,節目中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尤其是用不經意之間留給觀眾感動,逐步達到成風化人的手段值得推薦。

第一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湖南今日女報社首席記者潭裡和,講述了自己採訪真善美、打擊假惡丑的故事。其中一個細節是當他當接到犯罪分子威脅時,怎麼樣去面對。在講述中,他沒有喊什麼口號,說什麼鐵肩擔道義等理論,而是用他妻子每天下班來接他,他妻子表示,如果有人真來威脅你的話,至少多一個人喊救命。一個特別小的情節,記者的情懷、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意境全出、令人感動。

第四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參賽者新華社記者郁瑋,講述了頂著刺耳的防空警報在中東採訪戰爭的故事。她在講述外國朋友對中國的向往的時候,就用了一句話:你們中國什麼樣?該沒有火箭彈吧,我好想去中國看看。沒有一個口號,沒有一句渲染,中國崛起的形象了然紙上。

一些觀眾在看完節目后表示:這些故事講的感人至深。是現實的生活感動了各位記者,而記者的講述也感動了觀眾!隻要用心、用情去感受,就一定能夠被感動,就一定能夠寫出感動觀眾的好作品。這個評價可以說是對《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最高的褒獎。

作者系中央電視台大型節目中心導演室主任、《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制片人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