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網絡電影《魔游紀》監制丁宇:好編劇要有制片人意識

畢嘉琪
2018年05月09日08:1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好編劇要有制片人意識

  丁宇分享創作心得。 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去年,系列網絡電影《魔游紀》以超過2.5億的點擊量,成為騰訊視頻2017年度冠軍。這讓該影片的監制、北京紅龍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丁宇成為業內的焦點人物。這位沒有影視專業背景的“80后”,兩次創業失敗后近30歲才開始轉行進入影視領域。短短數年,他實現了從“門外漢”到編劇、制片人、出品人的華麗轉身。

  近日,丁宇做客由南方領航與廣東劇本超市聯合舉辦的青創計劃系列影視沙龍,以“‘三無’背景的你該如何做影視?”為主題,分享自己從愛好者到職業化的心路歷程,為現場的影視“追夢人”答疑解惑。

  “爆款”要靠慢節奏

  “沒背景、沒資源、沒作品。”這是丁宇對自己進入影視行業前“三無”的定位。學財政專業出身的丁宇,從小喜歡寫作,參加過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不過大學畢業的他並沒有將愛好演變為工作,而是投身創業,兩次創業並沒有給丁宇帶來“第一桶金”,而是以失敗告終。

  接近而立之年的丁宇在朋友的介紹下獲得了一個去編劇工作室當編劇的機會。第一次嘗試寫欄目劇,丁宇的寫作天賦就發揮了作用,熬了一個通宵寫出來的劇本得到了制片方的認可。隨后,重拾信心的他在一個月內一口氣寫了六個劇本,並全部通過。為了繼續充電,丁宇報讀了北京電影學院的導演進修班,隨后嘗試做自己獨立的工作室,以獨立導演、獨立制片的身份接項目,積累資源和資金。2016年,丁宇成立了紅龍文化公司,從制片人轉身為出品人。

  《魔游紀》是新公司的首個影視化項目,為了打造精品,丁宇帶領團隊花了近半年時間做劇本世界觀的搭建。“我們寫的一個小編年史就有10萬字,四個編劇一起完成。”丁宇笑稱,在講究“快准狠”的創業公司,這樣的“慢文化”曾受到投資人的質疑,但他始終認為,從企業長遠發展來看,“必須心要大,底子要深”。

  新手編劇不怕試錯

  丁宇的成長經歷給現場的年輕人帶來不少啟發和鼓舞。在講座現場,觀眾紛紛向丁宇請教。

  在丁宇眼中,一名好的編劇需要有共情意識。“共情就是你能真正投入到這個劇裡,去感受每一個角色的情感,去體驗一把角色的人生,然后把這種感受變成你自己人生閱歷的一部分。”而在寫作層面,則是要多看多寫,還要勇於走出家門“推銷”自己,讓業內人士看到你的才華之余,還能給你更好的指導。

  不少新手剛踏入編劇行業都有過類似的遭遇:自己認為寫得很好的本子,在投資人、制作方眼中卻一無是處。還有的稿子投出去后,被剽竊創意和大綱。丁宇認為,新入行的編劇首先要有膽識,更重要的在於積累經驗。對於外界對劇本的不同看法,編劇首先應該堅定自己,“一名優秀的編劇,他會尊重自己,同時也願意接受別人的意見,最后自己作一個理智的判斷。”

  他強調,編劇必須要有制片人意識,要充分了解影片的體量、可調用的資源,量力而行進行創作。與此同時,編劇對於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定位,“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編劇?是一個文筆很棒的編劇,還是一個會搭故事的編劇。”

  近幾年,網絡電影市場正迅猛擴張。丁宇從數據中看到,網絡電影雖然點擊量大,但真正收入高的片子會越來越少。對於網絡電影未來的發展,丁宇判斷,精品化和類型的多樣化是今后的趨勢。“我認為,網絡院線就是電影院線的第二條戰線,做網絡電影要把它當成一部院線電影去看待,它們的邏輯是相通的,都需要好內容、好營銷、好平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