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親舅大》央視播出 這部"苦情戲"為啥又成爆款

《娘親舅大》劇照
2018年首部爆款電視連續劇日前誕生:《娘親舅大》自4月21日在央視電視劇頻道播出以來,連續18天蟬聯收視冠軍,全劇平均收視率2.04%,單機最高收視份額14.38%,創該頻道9年來收視新高,網絡收視成績也超過同時段眾多劇集,位列同時段第三名。這部劇也是2017年地面頻道的收視冠軍,在江蘇城市頻道和山東齊魯頻道播出時創造了年度收視新高,瞬間收視率52.8%,刷新了740天齊魯黃金檔的單日收視最高記錄。
《娘親舅大》講述20世紀80年代,在地震中經歷了父母雙亡的佟家三兄弟,又遭遇大姐因難產而死的厄運。面對大姐拼死生下的女兒佟程程,以大哥佟家庚為首,佟家三兄弟以愛和擔當陪伴程程共同成長。從情節和表現手段看,這又是一部苦情戲。苦情戲往往熒屏上下涕淚交流,演員觀眾共同進入悲天憫人的境地,但這一類型在我國歷來深受觀眾歡迎,從《渴望》《媽媽再愛我一次》《暖春》《啞巴新娘》《我的丑娘》等到這部《娘親舅大》,都曾經引發觀影、觀劇熱潮,贏得觀眾廣泛關注。
《娘親舅大》能夠取得收視佳績和觀眾、專家的好評,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該劇既弘揚了中國傳統美德,又打造了新型的家庭文化,具有新意。這部劇採用了苦情戲的經典樣本,對焦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平民家庭,其中蘊含的價值觀和人物設置比較符合大眾想象,比如家庚這個人物,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個老老實實、平平常常、本本分分的人。該劇的情節和大多數苦情戲主要宣揚的“忠孝節義”“含辛茹苦”“忍讓”,弘揚“真善美”的做法一脈相承。但該劇有一點比較難得。著名評論家李准指出,這部劇提出了一個問題:家庭究竟是命運共同體還是血緣共同體?究竟什麼東西更能維護一個家庭的穩定和發展?劇中三個性格迥異的舅舅以共同的行為做出了回答:光靠血緣維持一個家庭是不夠的,所有家庭成員還必須同呼吸共患難,在漫長的人生中對抗各種困難,打造一個命運共同體。劇中程程和三個舅舅一路走來的故事,是中國以血脈為紐帶的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是對傳統家庭文化的新發現。
採用了中國傳統敘事文學和傳統美學風格。該劇的“強情節性”牢牢吸引了觀眾,將一個平凡的故事編得枝節橫生,催人淚下,劇中復雜的人際網絡、人物的情感糾葛、不幸遭遇,讓觀眾一次哭個痛快,獲得心靈滿足和心理快感。但這部劇能夠做到回到故事本體,回到人物本體,使得劇中所有矛盾發生發展靠的是人物性格自身發展,而不是生編硬造,並且體現出人性的深刻性、豐富性和復雜性,這一點對於苦情戲來說難能可貴。
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該劇投資隻有3000萬元人民幣,也沒有流量明星,但劇中“唯有愛不缺失”的劇情,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堅持,讓觀眾在觀劇同時獲得滿滿正能量。該劇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工人、街道上的小販、普通的小學教師、供應商店的售貨員,從人物設置到情節都很接地氣,並沒有高樓大廈、咖啡店、夜店、豪華別墅等距離百姓生活遙遠的設置。該劇就以時代大背景下的這些平凡小人物為主角,以小見大地展現社會與時代變遷,既貼近生活,又高於生活,讓觀眾在觀劇的過程中得到啟示,獲得價值認同。
“遠親近親不如娘親,天大地大不如舅大”。《娘親舅大》將平凡生活故事,於無聲處書寫了平凡人的史詩,贏得了觀眾的強烈共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