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大年"華語電影未獲大獎 日本導演捧起金棕櫚

昨日凌晨,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榮獲金棕櫚大獎。備受期待的賈樟柯《江湖兒女》遺憾錯失獎項。而另外一部呼聲很高的韓國電影《燃燒》也顆粒無收。
是枝裕和七次入圍終摘大獎
本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被稱為“戛納大年”,由此可見入圍影片之優秀、競爭之激烈。最終,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摘掉金棕櫚大獎,這是日本電影時隔21年再次斬獲金棕櫚大獎。此番是是枝裕和第7次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2004年的電影作品《無人知曉》讓柳樂優彌成為年紀最小的戛納影帝。2013年的《如父如子》獲得了評審團大獎。
韓國導演李滄東的《燃燒》是本屆最被看好拿獎的影片,首映之后刷新銀幕國際場刊評分史上最高分,得分3.8分(滿分4分),在國際影評人中獲獎呼聲很高,認為李滄東有望憑借該片為韓國摘得首座金棕櫚大獎。此前李滄東相繼憑借2007年的《密陽》、2010年的《詩》兩次入圍戛納主競賽,還憑借后者獲得了最佳編劇獎。可惜最終不敵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而該片主演韓國演員劉亞仁在《燃燒》中的演技被獲贊無數,是影帝的熱門人選。但最終被《犬舍驚魂》男主角馬爾切洛·豐特打敗。《小家伙》女主角薩瑪爾·葉斯利亞莫娃則獲得最佳女演員。
華語片隻收獲短片“二等獎”
作為戛納的好朋友,這是賈樟柯第4次入圍主競賽單元。賈樟柯《江湖兒女》在電影節首映后,獲得場刊2.9的高分(滿分4分),雖然獲得國內外影評媒體的一致肯定,卻仍未能抱回其第一座金棕櫚。此外,畢贛導演、湯唯主演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入圍“一種關注”單元,但最終也未能獲得獎項。華語片在此屆戛納電影節唯一的收獲,是魏書鈞執導的中國短片《延邊少年》獲得短片單元“二等獎”——特別提及榮譽獎。
該片講述的是朝鮮族少年花東星離開村庄去城市尋找父親索要旅費的故事。對於戛納的結果,影評人程青鬆表示:“每年能夠入圍戛納電影節就已經代表是很好的電影了!提名已經是很高的榮譽!電影創作不是百米賽跑,評委對作品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恭喜獲獎的電影!也支持入圍的電影,這才是對電影真正的熱愛!” 華商報記者 羅媛媛
人物 張震:
戛納在經歷著變與不變
第71屆戛納電影節,張震以評審身份參與其中。閉幕式紅毯,他選擇了三年前與《刺客聶隱娘》劇組亮相戛納紅毯時的“舊衣”。對於獲得大獎的《小偷家族》,張震評價:它是一個悲情的故事,題材很特別,並表示做評審的過程真的很掙扎。
華商報:你如何評價本屆金棕櫚大獎獲獎影片《小偷家族》?
張震:它是一個悲情的故事,題材很特別。愛與犯罪是雙重的糾葛,現實卻又那樣殘酷。將悲劇掩埋在溫情之下是殘忍的,但這就是我們社會中的一個面,它需要被更多人看到。
華商報: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沒有得獎,另一部呼聲很高的韓國電影《燃燒》也抱憾,作為評審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張震:做評審真的很掙扎,要提出自己的觀點,但獎項卻隻有這麼多。很遺憾。
華商報:這次的主競賽單元主席是著名的“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近距離接觸,你對她有什麼認識?
張震:她真的面面俱到,會照顧每個人的心情,也會傾聽每個人對電影的想法。
華商報:整個評審的過程感覺如何?
張震:大家的距離會因電影而被拉近,電影是需要發酵的,即使好多電影要透過翻譯和字幕才會了解,但短短幾日大家能夠達到共識,也是蠻特別的。
華商報:到戛納這麼多次,覺得這裡有什麼不同嗎?
張震:每次來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它也在經歷著變與不變。不變的是大家對於電影的熱情,還有陽光與沙灘。但最大的改變就是每個時代電影的語言,隨之改變的便是電影的主題。
華商報:通過這次評審之旅,你對電影有什麼新的認識嗎?
張震:電影是一門具有傳承意義且不完美的藝術,而對於電影的追求是高尚且純粹無止境的。希望自己之后能夠不斷去嘗試,挑戰更多的可能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