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2018中國影視兩本"藍皮書"發布 佳作迭出精彩不斷

楊雯
2018年05月23日13:34 |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小字號
原標題:影視產業佳作迭出精彩不斷

5月18日下午,《中國電影藍皮書(2018)》《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18)》首發式在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影視節目展上舉行,兩份報告旨在通過2017年中國電視劇、電影創作現象解讀,分析中國電視劇、電影創作成功的美學內涵和文化意義,剖析中國電視劇、電影產業存在的問題與症候。

《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18)》指出,2017年中國電視劇創作從數量增長轉為質量增長。現實主義精神回歸,為中國電視劇審美創作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反腐劇、歷史劇、都市情感劇、諜戰劇等類型敘事的新探索,有力提升了中國電視劇的藝術品質。此外,網絡劇的精品化,以及網台互動的播出模式,則為中國電視劇的發展開拓了新的可能空間。

根據主管部門統計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電視劇共有313部獲准頒發發行許可証,創2011年以來的新低﹔立項總量為465部,較2016年有所下降,是2011年以來電視劇立項數值的第二次回落﹔網劇新播出數量295部,與2016年的349部相比,下降明顯。但是,這種數量的逆增長,也是中國電視劇產業供給側主動調整和自我改革的結果。

盡管2017年中國電視劇在不同類型敘事的創新方面均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但與此同時也需要正視一些電視劇業內存在的問題:首先,2017年中國電視劇雖然精品迭出,但是在電視劇市場上,依然充斥著大量平庸之作,真正有影響力有傳播力的優秀電視劇作品比例仍然有待提高。其次,2017年中國電視劇收視率造假等行業亂象問題仍然十分嚴重。由於電視媒體的廣告投放是以收視率為考核的,收視率的高低直接體現為媒體廣告費用的高低。處於強勢的電視媒體,在購劇合同中一度將收視率與購片價格挂鉤,迫使電視劇制作機構為了確保收益鋌而走險,購買收視率。收視率造假不僅將導致中國電視劇行業“劣幣驅除良幣”的畸形生態,而且嚴重傷害中國電視劇的原創力和傳播力。再次,迄今為止,已有多家公司上市,無疑極大地增強了影視公司的制作實力,為精品化影視劇制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中國電視劇產業的生態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影視公司上市與不上市,雙方在融資能力上存在明顯不同。與此同時,由於明星天價薪酬,電視劇各種制作成本激增,電視劇制作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幾家巨型公司。這種壟斷格局的形成,客觀上不利於新興的影視公司進入行業,不利於競爭格局的形成,也不利於中國電視劇創新能力的提升和拓展。

《中國電影藍皮書(2018)》顯示,2017年中國國產電影故事片產量798部,合拍片電影票房559.11億元。最高單片票房56.83億元,票房過10億元的電影6部,過5億元電影13部,各地銀幕總數達到50776塊,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6.2億——均創歷史新高。2017年電影市場新主流文化繼續強力建構,無論是票房硬指標還是文化影響﹔以《芳華》《二十二》等為代表的文藝電影票房、口碑雙贏,在主流電影的宏大敘事、擴展性形象與商業電影的小品化嬉鬧之外,撐起一片天空,小眾藝術電影漸有回潮之勢﹔其他類型如喜劇電影則面臨發展瓶頸,即使票房不錯,但口碑不佳﹔青春片整個市場熱度不高,雖依舊主打“懷舊”與“夢想”,但已基本跳出以往青春片的創作模式﹔犯罪推理類型電影雖有原著、原版或網劇版等基礎,但在呈現過程中不同程度地暴露出導演把控能力的不足,以及現實感的缺位。

細觀2017年中國電影導演“生態”,既有如陳凱歌、徐克、許鞍華、王晶、唐季禮、劉偉強等內地港台資深導演的同台競技,也涌現出以吳京、韓寒、陳正道、路陽、大鵬等為代表的“新力量”導演群體偏向商業片的藝術創作,同時還有同屬於“新力量”群體,但偏向藝術電影的梅峰、張楊、張大磊等,由此形成2017年中國電影“大小結合”“新老共存”“跨地組合”“跨文化”的多層次、立體化的電影創作格局。在“電影質量促進年”與《電影產業促進法》雙重推進和保障下,產業“新升級”、藝術“新力量”與文化“新格局”構筑起2017年中國電影的年度新氣象。

《中國電影藍皮書(2018)》《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18)》是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響力影視劇”案例報告。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