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台主播段純:三台融合讓電台主播有了更大舞台
總台成立后第一個五四青年節,電台主播再登央視舞台。左二為國際台主播段純,右二為央廣主播但茹。資料圖片
在電視裡看到電台主播,在電台裡聽電視台的節目——這樣的場景對很多觀眾、聽眾來說還很新鮮,而身在其中的廣電人則有著更深的感觸。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以下簡稱總台)成立后,有著13年電台主播經驗的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主播段純,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裡先后參與了央視戲曲頻道清明節晚會、“五一”晚會、五四晚會以及央視綜合頻道的五四晚會4場“融合晚會”的主持工作,切身感受到三台融合后,一個“電視能聽、廣播能看”的視聽新世界,大門已被打開。
“話筒前”到“鏡頭前”
實現業務突破
凌晨結束錄制,上午主持台裡節目《環球故事會》,下午繼續參加彩排和直播——總台成立后第一個五四青年節,段純過得尤其忙碌。
今年央視綜合頻道五四晚會的舞台上,主持陣容進行了全面升級——8個主持人中有兩位來自央廣、國際台的電台“好聲音”,段純就是其中之一。這兩位是新面孔不僅在整體節目的串聯主持方面擔當重任,還從策劃之初就深入到節目創作之中。
而這已經不是段純第一次登上央視舞台,此前在CCTV-11直播的清明節折子戲專場晚會上,段純與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主持人張喆搭檔完成了他在央視的首秀,這也是總台成立后第一次出現電視人、廣播人合作主持的畫面。隨后的“五一”晚會等,段純又與同行一起試水了三台“一體主持、一體參演、一體採訪、一體錄制、一體傳播”。
用段純的話說,三台融合以驚人的速度推進,給了像他這樣的電台主播更多從“話筒前”到“鏡頭前”的轉型機會,實現了自己在業務上的突破。
從電台主播到電視台主持人面臨著諸多挑戰,段純坦言,第一次上電視直播,他就遇到了“眼睛逮不到鏡頭”的問題。“3個機位哪個亮燈看哪個,對電視台主持人來說稀鬆平常,對電台主播來說卻是一個需要習慣和適應的過程。”不僅如此,相比電台主播隻要注重語言狀態、聲音樣貌即可,電視主持人則需要更全面的能力調動,“從形象到聲音,甚至是一個步姿、站姿都不能出錯”。
為此,清明節晚會結束后,段純一遍遍回放著自己出現過的鏡頭,一點點記錄下“不足”,向電視台同行討教,逐漸摸出了其中的門道,在接下來的幾場晚會中表現得越來越自如和成熟。
“不得不說,電視是個辛苦活兒,帶著妝、烤著燈、穿著襯衫禮服大拖尾,一站就是半夜。導演、撰稿、燈光、音響、錄音、錄像、化妝、服裝、道具、制片、保安、演員、主持人等幾十個工種通力合作。”幾次融合嘗試下來,段純深切地體會到廣播與電視兩個不同創作領域的不同玩法:“話筒前”是單打獨斗的獨角戲,更多考量的是主播的個人能力﹔而“鏡頭前”講究的是配合,是多工種協作的結果,“不能隻想著‘自嗨’”。
相加到相融
路子越蹚越寬
電台主播走上電視舞台,效果究竟如何?數據給出了答案:五四晚會24小時內的熱議度較前一日上漲235%﹔在@新浪娛樂@新浪綜藝當日的短視頻播放TOP3榜單上,以3046萬的播放量問鼎。尤其難得的是,這種新鮮嘗試吸引了很多年輕受眾,其中,73%為“80后”“90后”受眾,“90后”用戶佔比為38%,移動用戶佔比更是高達97%。
“很多人對電台主播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聲音,陌生的是形象,因此電台主播的加入給觀眾以不同的‘觀感’和‘聽感’,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在受眾覆蓋上對電視形成了有益的補充。”段純說。
事實上,三台融合不僅在“面子”上有效果,在“裡子”上也狠下功夫。段純告訴《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他參與的4場“融合晚會”都是從策劃階段就開始深度融合,還實現了電視節目在電台的播出,這在以往非常少見。“文藝節目在電視與廣播之間的轉化成本較低,不受受眾的限制,對廣播而言也是對內容的極大充實。”
據段純介紹,針對文藝節目的融合傳播規律,總台文藝節目部門制定了“將廣播、新媒體融合到頻道建設的整體結構和節目布局”的總目標和分階段“四步走”的總路徑,隨著三台文藝節目緊鑼密鼓地對接與融合,一個前所未見的視聽世界正在被打開。
從“面子”的相加到“裡子”的相融,通過“一體錄制”“一體策劃”“一體採訪”“一體主持”“一體參演”和“一體傳播”的資源整合、優勢聚集,段純的體會是“三台融合的路子越蹚越寬”。
傳統媒體到全媒體
品牌越做越響
三台融合的背后,對一個電台主播而言,舞台不僅僅是廣播與電視,還有網。這一點,段純也有深刻體會。由於較早嘗試了與互聯網的融合,除了通過電台節目收獲了一眾擁躉,段純還通過微信公眾號“段純說”的運營積累了40萬粉絲。
“新媒體平台建立起主播與粉絲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電台主播的形象變得更為豐富和具體,而不僅僅是廣播裡的聲音。”段純表示,廣播是地域色彩非常濃的媒體,通常一個主播在落地區域、在業界受到認可比較容易,然而要觸達更大范圍的受眾則有“天花板”,而這恰恰是電視和新媒體所具有的優勢。
“三台合並釋放了非常強的融合信號,無論是理念還是實踐上的深度融合都給了適合全媒體傳播的人才更多的可能性。很多優秀同行可以通過融合的契機登上更大的舞台。”段純相信,未來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更多電台“好聲音”有望形成品牌,實現1+1+1>3的傳播價值。
在段純看來,聲音的加盟僅僅是文藝節目融合的第一步,他非常期待接下來“主播+電視”在融合節目的類型和內容上有更大的創作和探索空間。比如更能展現電台主播聲音優勢和個人色彩的講述類節目,可以把電台主播在細分領域的專業積累,與電視台專業、強大的制作團隊相結合,打造出新品、精品。
亦如很多專家所指出的,三台融合后將更為精心地探索不同媒介的傳播規律和優勢潛能,提供精品化、多樣化、個性化的內容服務,從而留住老受眾,拓展新受眾,真正取得融合的成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