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媒界縱橫>>傳媒熱點

公號涉嫌"洗稿"被迫道歉 自媒體原創保護任重道遠

范曉
2018年05月28日10:5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公號涉嫌"洗稿"被迫道歉 自媒體原創保護任重道遠

經過3天的發酵熱議,科技自媒體公號“差評”昨日凌晨發布了一封名為《To Be Better》的致歉聲明,回應“洗稿”風波,並提出了6條整改舉措。這件由騰訊3000萬元投資引發的網絡“血案”,不僅觸發了關於自媒體內容原創與“洗稿”的邊界大討論,更迅速蔓延至資本與立場、商業與態度、法律與道義的激烈辯論。

3000萬投資

涉嫌洗稿大號引發“血案”

6條公眾號內容,在發布后20個小時內獲得了76萬次閱讀、近5萬點贊和12611條用戶留言。在當下“流量為王”的時代,該自媒體或許極具商業潛力價值,但其內容創作卻遭遇業內同行的集體差評,被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

事情源於5月23日騰訊TOPIC基金(騰訊興趣內容基金)聯合雲啟資本等對科技自媒體公號“差評”進行了一筆3000萬元的投資。而該媒體因涉嫌“洗稿”,輿論質疑騰訊堅稱鼓勵原創又投資涉嫌抄襲的大號,價值觀存在偏差。

面對如潮水般涌來的質疑,“差評”在5月26日凌晨一口氣發布6篇文章為自己辯解。然而,這並沒能緩和輿論對其內容創作的質疑。

昨日凌晨,“差評”發布一封名為《To Be Better》的聲明,闡述了他們對網絡新聞採編的理解,並提出“線上採編”理論,比如對於網絡熱點事件,截屏相當於在案發現場拍照﹔採用網民評論相當於採訪街坊鄰居﹔搜索引擎相當於檔案室搜集歷史資料等等。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道歉“誠意不足”,不能以“沒受過專業訓練”為“洗稿”爭議行為開脫。“聲明感覺像是和投資人討論后寫的,七分委屈、兩分顧左右而言他,隻有一分誠意。”一位自媒體觀察人士如是坦言。

流量狂歡

原創與洗稿“壓線”

盡管業內人士對“差評”聲明並不買賬,但昨晚7點,這條推送已獲得10萬加的閱讀量。在聲明中,“差評”還提出了6條“經得起外人監察監督的”內容創作新規,從6月起開始執行。 其中包括,無獨立觀點的整合綜述類文章,將不標記原創標﹔佔據一手的材料,無論是否產生觀點,均標記為原創文章﹔熱點分析類文章,視觀點獨立與否,判定是否標原創標﹔外網編譯類文章,均不標記原創標,如需支付版權費用的則支付,若無需支付版權費用的,按學術論文形式,在文末標記參考資料來源出處等等。

所謂“洗稿”,是介於抄襲和原創之間的行為,將他人的原創內容的創意、思想、素材、結論觀點、結構等復制到新作的內容,對外不注明來源,同時也擁有原創屬性。與直接復制粘貼的“抄襲”不同,“洗稿”改頭換面、重新產出,即便對簿公堂,原作者面臨維權難的尷尬。

近年來,自媒體圈對“差評”洗稿証據的搜集羅列層出不窮。2016年3月,有網友在知乎上表示發現“差評”存在“借鑒別人主題和思路的做法”,將知乎上若干用戶的回答內容整合為一篇文章。回溯至2015年。公眾號“歪理邪說”作者霍炬控告“差評”抄襲了其早前文章《Telegram傳奇:俄羅斯富豪、黑客高手、極權和陰謀》,並指出全文有19處相似,且“最底層的簡單API實現”和“兼具數學和工程之美”是他本人為防抄襲特意創造的不符合文法的短語,也一字不差地出現在了“差評”的原文中。

資本割裂

商業與原則能否雙贏?

在這場對“差評”“洗稿”行為的口誅筆伐中,騰訊作為投資方之一也被牽扯到這場輿論漩渦之中。自媒體“三表龍門站”率先發文《騰訊大如藏獒,說到底還是狗》開懟:一個“洗稿”起家的公眾號被騰訊投資,這是一個壞到不能再壞的示范效應。

騰訊公關總監張軍在朋友圈做出回應稱,這個是業務部門一個佔很小比例股份的投資,並非公司級投資,希望大家不要以一個團隊的一次決策來判斷騰訊立場。此事也驚動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其在朋友圈對《給騰訊一個差評》的文章評論稱,“原為效率而下放一些小額投資權給業務部門。目前看業務團隊並沒有做好盡責調查,我們會負責任解決好。”

面對排山倒海般的質疑,逐利的資本也不得不“踩剎車”。騰訊發布聲明:“將重啟更加嚴格的盡職調查程序,如與騰訊保護知識產權的原則不符,將協商退股”。業內分析人士預計,“就‘差評’這個項目來說,騰訊撤資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不意味著騰訊以后就不會再投這樣的項目。”

 

(責編:榮翌、薛貴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