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金庸的"越洋"江湖:"武俠"正走向西方主流文化界 

2018年05月28日07:27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金庸的“越洋”江湖

  《射雕英雄傳》英譯本首卷封面。

  《射雕英雄傳》法文版漫畫封面。

  日版《射雕英雄傳》單行本。圖片來源:外研社

  編者按

  金庸的世界與世界的金庸

  今年2月底,英國出版了全球首部英文授權本《射雕英雄傳》第一卷,上市以來已連續加印7次,受到西方主流文化出版界和媒體的關注﹔英文版“射雕”推出的同時,法文版漫畫《射雕英雄傳》也正式推出。

  金庸武俠的出現是中國現代文學中一個典型的現象級事件,它以坊間通俗讀物為起點,採用新文化運動以來得到充分發展的白話文作為載體,融合中華傳統人文思想,又對現實社會現象有很深的借鑒,同時夾雜了作者個人對文化和歷史的反思。這些特質使金庸武俠在華人中廣受歡迎,幾至“有華人處即有金庸”。

  但在20世紀,金庸武俠在海外的傳播主要在日、韓、東南亞各國。如今,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增強和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也在加入這個行列,越來越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維方式,金庸武俠登陸歐美主流文化市場正當其時。

  如何看待包括金庸武俠在內的中國文化產品在海外的傳播趨勢?如何理解這一趨勢將帶來的一系列變化和影響?如何利用這一趨勢加深中外文化的互相理解和溝通?如何讓這一趨勢更好地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經濟文化事業發展服務?南方日報推出系列文化報道“金庸的世界與世界的金庸”,對相關話題進行全方位報道。敬請垂注。

  當你在暢銷書榜單上找到一本書的介紹,它這樣寫:這本書反映了蒙古興起之初的畜牧業狀況,女主人公是一位養蜂專家,她的丈夫成了一個養雕專家……看了這樣的簡介,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能有興趣繼續讀下去。讀者多半還會懷疑這本書是怎麼上暢銷書榜的。這本所謂講“養蜂專家”和“養雕專家”的書,在中國的名字叫《神雕俠侶》。是的,這部金庸武俠經典當初就是這樣被西方評論家“糟蹋”的。

  但是,到了今天,隨著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強和“中國熱”“漢語熱”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金庸武俠被譽為華人世界的共同語言,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多種西方語言的譯本正在推出,也在西方主流文化界和大眾中收獲了更多的好評。

  金庸武俠乃至中國文化是如何實現這種轉變的?南方日報記者梳理了近年來金庸作品在海外的出版發行情況,並採訪了當地讀者和相關出版機構的人士,或許從這些信息中我們可以看到某種趨勢。

  “中國的大仲馬?”

  “由於金庸的小說非常受歡迎,有的時候會被拿來與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作品比較。后者是享譽世界的通俗小說之王。”

  先是,中國人都特別喜歡﹔然后,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紛紛傳看﹔現在,這些小說和文化概念在英國人、法國人、美國人、加拿大人裡面也開始流行起來了——這裡說的,就是金庸武俠。

  2017年底到2018年初,英國出版了《射雕英雄傳》英文版第一卷《英雄誕生》,大受歡迎,被擺在英國主流書店的顯眼位置,出版后2個月內加印7次,英文版漫畫的翻譯和出版工作也在進行中。

  在漫畫大國法國,《射雕英雄傳》的法文漫畫版於2017年10月出版了第1本,到2018年5月已經出版了第5本。全套的《射雕》法文漫畫預計將達到19本,后續出版發行工作都在加速進行中。

  法國漫畫新聞平台ActuaBD上說:“由於金庸的小說非常受歡迎,有的時候會被拿來與法國作家大仲馬的作品比較。”法國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被譽為“通俗小說之王”,其作品深受歐洲和全世界讀者歡迎。將金庸武俠類比為大仲馬,這在西方主流文化圈和讀者中已是極高評價。法國關於電影、動畫及音樂的評論及新聞的網站Avoir-alire.com評價金庸小說:“高潔的靈魂,古老的英雄,卑鄙和奸詐之徒,騎士精神,奇幻的武術,英雄史詩般的戰斗……所有武俠小說的精髓都匯集於此。”

  德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等語種的金庸武俠作品出版也在醞釀中。負責金庸武俠版權運營的廣州市朗聲圖書有限公司計劃在5年內實現世界各主要語種的金庸漫畫版權輸出。

  “金庸武俠和中國文化進入了當地主流文化界的視野。”朗聲董事長歐陽群認為,文字、漫畫譯作的出版和評論反映出英法等歐洲國家對金庸武俠和中國文化興趣的提升,金庸武俠正在西方國家的文化市場上取得更多的進展。

  在此之前,2008年到2010年,朗聲已經著手在北美推介金庸武俠作品。他們請畫家創作金庸武俠故事題材的畫作,在報紙上連載,受到當地讀者的歡迎。當時在加拿大就有上千名讀者要求訂購相關書籍。

  如果將視野放得更寬一些,記者還注意到,此前已有媒體報道,中國網絡玄幻小說也在國外爆紅,成為西方很多人追捧的熱門文學,並且催生了WuxiaWorld(武俠世界)等翻譯中國小說的幾個熱門網站。中國的影視產品也在全球市場上取得了更加積極的成績。

  近年來,中國制造的產品已經走向了全球,但一直以來,中國的文學文化產品和服務並沒有取得“實物”那樣的成績。而這一狀況,會隨著金庸武俠、網絡玄幻及《紅海行動》等新主流電影的成功而開始改變嗎?如果說《紅海行動》等電影是以其精良的制作而獲得海外市場的青睞,那麼網絡玄幻是由於哪些因素而在西方流行起來呢?已經問世數十年的金庸武俠,又是因為什麼樣的推動力而在這個時間走到當前中西文化交流的前台呢?

  郭靖與堂吉訶德,像嗎?

  “西方人也能迅速理解金庸作品的內核,比如英雄情結、愛情、犧牲精神、執著與忠誠。郭靖的‘憨勁兒’有時與堂吉訶德跟風車作戰的精神相差無幾,在各國文化中都有類似的元素。”

  金庸用中國語言講中國故事,是中國文化、歷史、宗教、習俗的薈萃,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但是金庸的武俠同時也是世界的。

  在海外推廣中,歐陽群發現,雖然在文化上還有一定的誤讀和隔閡,但是西方人也能夠迅速理解金庸作品的內核,比如英雄情結、愛情、犧牲精神、執著與忠誠。這些人類精神中最基本的內核,中西方都是相通的。郭靖的“憨勁兒”有時與堂吉訶德跟風車作戰的精神相差無幾,在各國文化中都有類似的元素。

  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海外一些書評家,會將金庸武俠與他們本國的文化產品進行對比。海外評論界也認識到,金庸作品的一些概念與西方文化中的英雄情結、騎士精神的類似和差異。

  有的圖書評論和推介將金庸說成“中國的指環王”“中國的哈利波特”。這些做法,在歐陽群看來,是讓西方讀者在面對金庸這種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品時,有了一個文化體驗上的引導,在閱讀體驗上與他們過去熟悉的題材有了連接,能夠更好地推廣金庸作品和中國文化。

  不僅僅是金庸武俠,其他很多文化領域的元素正在實現“全球化”。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的主角小女孩,因為她的倔強與頑強俘獲了億萬中國觀眾的心﹔《指環王》裡關於人性與哲理的思考,也讓非西方背景的很多讀者覺得深有同感。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各國經濟形成密不可分的整體的同時,各大文化圈也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進行著融合。

  金庸武俠創作和完成的時間相對較早,但在此前,包括金庸武俠在內的中文文化產品,在世界文學文化大舞台上,很難說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這顯然與當時中國在經濟方面的發展程度和文化影響力相關,也與當時的全球化程度相關。

  “隨著全球化的推進以及中國經濟和綜合國力的發展,近年來中國影響力逐漸擴大,中國文化在海外更受到關注。”歐陽群說,他們在與西方商業出版機構接觸時發現,對方在溝通時很希望了解到相關中文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情況,以此來評估金庸在海外圖書市場中的影響力並決定自己的商業行為。

  “現在歐美普通人對中國文化開始有興趣,近年來的漢語熱就是一例。”歐陽群觀察到,原來在西方研究和接觸中國文化的大都是學者型的階層,而如今在很多國家,漢語已經成了謀生的有效手段,懂漢語的人很容易找到工作。這種變化就是中國經濟影響力提高的表現,經濟優勢轉化為文化優勢。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與中國的影響力提升,也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家進入西方普通人的視野。歐陽群表示,中國應該有這樣一個平台,讓中西文化實現更好地交流。金庸武俠將是實現這一交流的良好媒介,因為它本身就是很有號召力的產品。但是,視野也不能僅限於金庸武俠本身,而應當著眼於更多優秀的中國文化作品,把它們推介給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世界各國讀者,讓他們有機會閱讀中國的優秀作品。

  “哺育期”與“夢之隊”

  金庸書中一些細節,可能日本人能夠很精准地把握到其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意義,但歐洲人對此完全不能理解。這就需要翻譯和推介方面做更加精細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溝通、轉換和再創造。

  盡管整體的經濟文化發展趨勢和人文精神內核,都讓金庸武俠和中國文化產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得到了更多的“勢能”,但這個過程同時也有大量具體的工作要做。歐陽群將目前這一階段稱為“哺育期”。

  據他介紹,在歐美等完全西方文化背景的國家中推廣中國文化產品,與在東亞、東南亞等傳統的中華文化圈國家進行類似工作完全不同,難度是成幾何級數增長的。

  比如,海外出版商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和業務模式,涉及到多語種版權輸出的很多細節問題,需要熟悉西方出版機構運行方式並適應其做事的節奏,必須研究了解西方出版和推廣機構、媒體、書評人關注的點。中華文化要更好地在西方生根發芽,就要對西方有更多的了解。

  看了西方評論家過去給金庸作品寫的類似“養蜂專家”那樣的書評,記者不由好奇:目前在英法兩國書店裡受到熱烈追捧的《射雕》英文版和法文漫畫版,是被怎樣介紹的呢?

  歐陽群說,在與西方出版機構交流、向他們推薦金庸武俠時,他會首先介紹書的歷史背景,比如對《射雕英雄傳》,他會介紹說,這本書裡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大約相當於歐洲中世紀的什麼時期,或者是神聖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的什麼時期。這樣就拉近了與西方人在歷史時空認知方面的距離。如果隻說這是中國南宋時,那麼西方人比較難理解具體的歷史維度。

  介紹了歷史背景后,他會進一步說,這本書的作者在真實的大歷史背景下創作了一個虛構的英雄故事,這樣就讓對方會很自然地將金庸與西方例如大仲馬等作家的作品建立一個關聯。

  最后,再介紹一下這本書在中國內地和海外華人群體中的受歡迎程度。介紹了這3點之后,對方就會對作品的基本情況有了清晰的了解,會自行評價這本書的價值,隨后的溝通會更有效率。

  歐陽群說,西方讀者與國內讀者或日韓讀者的文化背景、思維習慣完全不同,金庸書中一些細節,可能日本人能夠很精准地把握到其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意義,但歐洲人對此完全不能理解。這就需要翻譯和推介方面做更加精細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溝通、轉換和再創造。

  由Anna Holmwood(中文名郝玉青)翻譯的《射雕英雄傳》第一卷,就比較典型地反映出翻譯的重要性。目前大家都知道《射雕》的雕,在英譯本中被翻譯為禿鷲,一度引起爭議。郝玉青指出了故事中的雕與英文eagle代表的生物的不同之處,以及使用condor的合理性,方獲得部分讀者的“諒解”。

  目前朗聲准備成立一個國際翻譯“夢之隊”,這個機構將不像過去那樣僅限於專業和學術的視野進行翻譯工作,而是面向大眾,走商業翻譯的路線,讓更多的西方普通讀者能更容易地接觸到金庸的作品。目前該公司已經在與相關人士接觸。這些“夢之隊”的預備成員年齡跨度很大,既有資深的漢學家,也有“80后”的愛好者,郝玉青就是其中一員。

  據介紹,這個翻譯工作的“夢之隊”需要更多熟悉中西文化的人參與進來,並且既要熱愛翻譯工作又要尊重原著。歐陽群說,有的翻譯者沒有取得原作者的授權,就自己發布相關翻譯內容,這樣的做法最終會損害整個行業。朗聲希望能搭建一個平台,讓翻譯工作者能夠充分溝通。這個平台可能有一個專業委員會,幫助相關參與方,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平台開放式運作,遵循商業原則,各方應明確如何合作,包括授權、付費和翻譯成果權利歸屬。

  同時,業內人士也表示,文化走出去有很長的投入期、哺乳期,需要相關部門有更好的扶持。目前中國的進出口貿易中,貨物的進出口順差很大,但是服務貿易卻完全相反,文化推廣作為服務貿易的一個重要領域,完全有可能實現更大發展。(記者 郁石)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