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難忘的投稿經歷

涂懷章
2018年05月30日06: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難忘的投稿經歷(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五十五年前的冬天,我在武漢師范學院中文系讀書期間,一篇作文被省報“新年征文”錄用,教古代文學的鄭在瀛先生鼓勵我向《人民日報》投稿,說:“青年人應該向更高目標進取!”有同學說:“那麼大的報紙,不會理睬一個無名學生,你頂多能收獲一封打印的退稿信!”負責收發報刊的學生甚至說“異想天開!”我雖然不夠自信,但為不辜負老師的厚望,仍然修改另一篇作文,鼓起勇氣投寄出去。

  意外的是,不到十天就有了回信。看到印有“人民日報社”紅色字樣的信封,鼓鼓的,我以為是退稿,匆忙塞進書包。雖然事先不無心理准備,但還是有點氣餒。晚上,我拆開信封,卻發現奇跡。稿件雖被退回,但附有兩頁手寫的回信,鋼筆字清新剛健,后面蓋著公章。這封信熱情洋溢,肯定稿件內容,說寫得有基礎,希望回答幾個問題並認真修改,然后寄去看看。這真是太鼓舞人了!

  適逢學校放寒假,我回到故鄉石首,琢磨著改稿。可農村過春節處處熱鬧,一時缺乏安靜的環境,我想提前返校。父母聽我說中央黨報熱情回信的事,都支持我的想法。大年初四,我從千裡之外趕回武漢,碰上十年不遇的大雪天氣,獨自在宿舍寫了三天。氣溫很低,貧困生的伙食艱苦,但一想起素不相識的編輯老師給我的熱情指導和殷切期望,滿心溫暖如春,興奮得夜不能寐。真可謂“心向北京,字斟句酌”。

  開學后的一天傍晚,系黨總支副書記彭長大老師找我談話,劈頭就問:“你投稿了嗎?”我老實回答:“投了。”“什麼報刊?”“《人民日報》。”“你膽子不小哇!”彭書記嚴肅的表情突然轉為笑容:“我很高興,你的稿子可能要發表,報社來了解情況,我們都支持。我是來給你打預防針的,以后要注意三點: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思想水平﹔二,正確處理政治與業務的關系,走又紅又專的道路﹔三,團結同學,隨時處理好個人與周圍的關系,不要驕傲自滿!”我很感激黨組織的關懷。兩周后的一天中午,就是那位說我“異想天開”的收發員,送來報紙並連聲道歉。我看見自己的散文《路上就跟家裡一樣》發表在1964年3月19日《人民日報》文藝副刊上。文章記敘風雪之夜,一位老農民在探親途中突發急病,受到同船的大學生、解放軍、公社衛生員及多位旅客熱心救助的過程,全文一千兩百多字,經編輯修改后排在右上角醒目地方。學生會宣傳部長朱長能將報紙貼在學生食堂閱報欄,用紅筆加上邊框,挂了兩個星期。許多老師和同學祝賀我,系主任朱祖延先生說:“希望你珍惜這個好的起點,繼續努力!”

  我深知,並非我有特殊才能,而是人民日報社那位至今不知姓名的編輯老師熱心培養和指導了我。二十多年后,我在無錫參加筆會時過太湖,於小木船上與文友談起青年時代投稿的往事,船上一位端庄美麗的大姐說:“歡迎你給我們寫稿!”筆會工作人員告訴我:“她是《人民日報》的編輯劉夢嵐老師!”劉老師熱情厚道,詳細詢問我的單位和工作情況,鼓勵我繼續寫作。翌年春天,我出差路過南京,參觀中山陵,忽生靈感,寫了兩篇小散文。想起劉老師的鼓勵話語,當即投給《人民日報》。文章見報后很久我才了解到責任編輯是盧祖品先生,雖不認識,卻倍感親切。

  人民日報社的領導和編輯記者,對我的投稿給予過鼓勵和指點,對我身處逆境時給予過關懷和幫助,見過面的和沒見過面的,都給了我美好印象。他們始終保持著關心群眾、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保持著廉潔奉公的敬業精神,值得學習和贊揚!

  (作者為湖北大學退休教師)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