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銷售八成仍是紙質書 為什麼紙質書報難以取代
從前一陣火爆的北京書市,到逐漸回溫的實體書店,再到屏幕大熱的讀書讀信節目,紙質書報似乎又有回暖的趨勢。《電子市場》(Electronic Markets)期刊雜志刊登的研究顯示,在電子書盛行的當下,人們還是更喜歡捧著紙質書閱讀,而且數據顯示,在全球大環境下,電子書的銷量在下降。另外,在電子產品熏陶下長大的年輕人,對紙質的鐘情甚至超過了老一輩。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因為我們和電子書的感情有些淡薄,缺少歸屬感,而紙質書報會帶給我們更豐富的閱讀體驗。
紙質書好處1
增加獲得感 實際物品會更有歸屬感
這項來自亞利桑那州大學的研究發現,不管是什麼年齡層的成年消費者,在所有權這一點上,大家都認為電子書和紙質書有著很大的不同。“我們研究的所謂心理所有權不一定與合法佔有或合法權利有關,而是人們對於‘什麼是我的’這一點的看法。”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亞利桑那大學副教授塞布麗娜·赫爾姆說道,她主要研究消費者認知和行為。
根據赫爾姆的解釋,心理歸屬感受到三個主要因素的影響:人們是否覺得能控制自己的所有物﹔是否靠這一所有物來定義自己是誰﹔以及這一物品是否能幫助自己獲得社會歸屬感。在數字產品的背景下,充滿了“不是實際的物品”,這類東西可能是我們電腦、手機或雲共享的一個文件,相比實際物品,它們更偏向於概念。
赫爾姆說,他們的研究得出的其中一個結論是,雖然都是“書”,但電子書和紙質書是完全不同的產品。電子書更像是一種服務體驗,它們似乎提供了一種更具功能、更為實用的體驗。而如果閱讀一本實體書,我們所有感官都參與其中,會感覺更加充實。另外,許多參與者都表示,從電子書提供的內容來看,它們的價格有點太貴了,因為它們不像紙質書那樣有充實感,“好像點點屏幕翻頁,一本就過去了”。赫爾姆指出書籍是孩子們最早的互動對象之一,“實體書是非常特別的產品,我們知道實體書對於很多人來說意義重大。”
紙質書好處2
有助於睡眠 電子產品讓你睡得更晚
紙質書報的好處不僅在於充實感和歸屬感,它們對於我們的健康來說也更有益。研究發現,晚上用平板電腦看電影或電視節目可能會毀了我們的睡眠,讓我們在早上更疲倦。但是晚上閱讀書籍或報紙就不會引發這個的困擾。
深夜用手機、平板電腦看劇、看電子書的現象越來越普遍,我們不僅從睡覺時間上被“拖”得越來越晚,電子產品屏幕的光線也讓我們的大腦難以休息。這種光線會降低褪黑素的分泌,讓我們在本應該睡覺的時候反而“保持清醒”了。
在哈佛醫學院的一項研究中,找平均年齡25歲的健康成年人參與了實驗,讓他們連續5個晚上不受限制地使用平板電腦,另外5個晚上閱讀書籍、報紙等紙質讀物。當參與者使用發光的平板電腦時,他們平均晚睡了半小時,測試顯示,參與者體內的褪黑素水平較低,產生褪黑素的時間延后,入睡也花費了更長的時間。參與者表示晚上的時候自己沒有那麼困,但是早上醒來后的第一個小時感覺也沒有那麼清醒。
結果顯示,晚上使用人工光線的平板電腦會導致就寢時間延遲,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並“削弱”第二天的警覺性。而看報紙或讀紙質書不會造成這個問題。
紙質書好處3
印象更深刻 更能專注內容有利記憶
馬修H·施奈普是視覺學習實驗室的主管,這一實驗室是馬薩諸塞大學波士頓分校和麻省理工學院的合作項目。在他看來,選擇紙質書和電子書要看一個人的喜好。有些人喜歡手中捧著經典書籍的感覺、氣味和觸覺。許多愛書的人仍然喜歡傳統,並且重視紙質書的體驗感,紙質書一般設計得很好,看起來、聞起來都很好,而且帶有更加人性化的感覺。
另外,幾項小型研究表明,閱讀紙質讀物而不是在電子設備上閱讀能更加專注並有利於記憶留存。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道了挪威的一項實驗,人們用kindle或者一本紙質書中讀一篇短篇故事,之后再對參與者進行提問,那些閱讀紙質書的人更有可能按正確順序記住情節點。
“當我們在紙上閱讀時,我們可以用手感知到左邊的書頁越來越厚,右邊的越來越薄。”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來自挪威斯塔萬格大學的安妮·曼根說,“也許這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了讀者,使讀者感到文章的展開和進展感到更加的穩定,從而使故事得以發展。”
紙質書VS電子書
銷售數據
●根據PubTrack Digital的數據,相比2016年,傳統出版商2017年電子書的銷量減少了10%。2017年的總銷售量為1.62億本,而前一年為1.8億本。
●市場調查公司NPD(NPD Group)報告稱,將紙質版圖書銷售與PubTrack Digital的電子數據相結合來看,2017年電子書的銷售量佔書籍總銷量的19%,低於2016年的21%。
●另外,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統計顯示,39%的美國人聲稱他們隻讀紙質書,29%的美國人紙質書和電子書都讀。
閱讀體驗
赫爾姆和她的同事在不同年齡范圍內召集了四個小組:一組是嬰兒潮時期(1946年-1964年)出生的參與者,一組是“X世代”的參與者(上世紀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出生的美國人),另外兩組參與者都是“千禧一代”(1980年-2000年出生的80、90后)。千禧一代又被分成大學在讀組和工作組。研究人員讓各小組圍繞對於實體書和電子書所有權的看法進行討論,並得出了以下看法。
●所有年齡段的參與者都表示,相比紙質書,他們認為電子書的所有權比較“狹隘”,感到沒有完全的掌控權。例如,他們經常對於不能將數字文件復制到多個設備上表示了失望。
●許多參與者對於無法將電子書分享給朋友、贈與或出售表示遺憾,稱作為所有物,這使得電子書顯得不如紙質書有價值。
●許多參與者表示,電子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租借而不是買。
●參與者稱對紙質書更有依賴感,並且會用實體書來建立自我意識和歸屬感。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都談到對於某些兒童讀物的留戀和懷舊,他們還用各種感官來描述閱讀實體書時的體驗——例如,打開一本新書時的聲音、氣味和觸覺,以及在紙頁上畫重點或記筆記。參與者們還表示,他們會用自己收藏的紙質書來展示自己的身份,因為他人可能會參觀他們的書架。而提到電子書時,他們則沒有這方面的聯想。
●盡管幾乎所有人都表達出了對於紙質書的強烈依戀,沒有人能完全接受數字化閱讀。但是與預期相反的是,年長的消費者似乎比年輕消費者更適合使用電子閱讀器。他們提到了與年輕人無關的“功能需求”,例如電子閱讀器很輕便,以及能放大文本。
●隻有極簡主義者表達了對於電子書的偏愛,因為它們佔用的空間更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