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人民日報是我一生最尊敬和寶貴的朋友”

——訪韓國“思索之苑”苑長成范永

本報駐韓國記者 馬 菲
2018年06月01日06:1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成范永站在刻著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范敬宜贈予“思索之苑”的書法作品的石碑旁。
  本報記者 馬 菲攝

 

開欄的話

6月15日,人民日報70歲生日。本報今起推出“人民日報·海外情緣”系列報道。70年來,許多國際友人、華僑華人與人民日報的故事,就是一部以獨特視角記錄的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史。讓我們一起分享他們與本報的情緣,分享那份對中國濃厚的情感。

成范永是韓國最大的盆栽藝術園——“思索之苑”的苑長,此次採訪是記者第二次在濟州島見到他。和第一次見面時一樣,他身著麻布衣衫、頭戴圓頂布帽,典型的農夫裝扮,黝黑的臉上挂著淳朴的笑容。

這位已近耄耋之年的老人與人民日報有著不解之緣。隨著年歲增長,許多往事在記憶裡已逐漸模糊,但和人民日報的故事卻始終讓他無法忘懷。

跨越國界的情誼和思想交流

上世紀60年代,成范永放棄在首爾的家業,孤身一人前往濟州島,在一片無水無電的荒地裡,開始自己的盆栽園林之夢。經過20多年的奮斗,他的盆栽藝術園終於在1992年正式開園。

成范永將自己的盆栽藝術園命名為“思索之苑”,就是想讓這裡成為啟發人們思索的獨特空間。也正是在這裡,成范永和人民日報社原總編輯范敬宜之間,有了一次跨越國界的思想碰撞。

1995年,時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的范敬宜應邀率團訪問韓國,其間參觀了“思索之苑”。“范先生仔細參觀了園子裡的每一處盆景和花木,一字一句讀完了園子各處立著的說明文字,並不斷向我提出各種問題,採訪紙上密密麻麻記滿了東西。”對於成范永來說,那一天發生的事情依舊歷歷在目。

此前,范敬宜由於在少年時代受到中國清代文學家龔自珍所作的《病梅館記》一文影響,對於盆栽花木並不認同,家中也從來不養盆景。但在參觀了成范永富有生機的盆栽藝術園之后,他改變了此前的想法。

“范敬宜向我描述了《病梅館記》的內容,說這篇文章用把梅花扭曲成畸形怪胎的盆景來影射清朝科舉制度對人才的摧殘。我和他交流了自己對於盆栽藝術的看法。”成范永認為,盆栽藝術所做的事情不是摧殘,而是矯正。“這些含有野性的花木,經過設計和培養,最終成為可以帶給人們美感的‘人’。讓粗心的‘人’變成細心的‘人’,浮躁的‘人’變成穩重的‘人’,我感到十分自豪。”

回國之后,范敬宜寫了一篇《新〈病梅館記〉》的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上,講述了他與成范永的這次思想對話和碰撞。

范敬宜的文章將成范永和他的“思索之苑”第一次介紹到中國。此后,慕名訪問“思索之苑”的中國人不斷增多。成范永多次前往北京與范敬宜見面交流,兩人始於“思索之苑”的情誼一直在延續。

“我和他一共見面有20多次,每次到北京我都會聯系他。而他不管多麼繁忙,都會抽時間見我。”回憶起兩人之間的往事,最令成范永印象深刻的,莫過於范敬宜每次都身著朴素衣衫、騎著自行車來見他的場景。“盡管身居要職,范先生卻那樣簡朴和隨和,他的認真謙虛和博學多才深深打動了我。”

在多次的見面交談中,范敬宜對於人生的哲學思考給成范永留下了深刻印象。“范先生經常跟我說,溝通的核心是文化,文化交流可以跨越國界。在我看來,我與范先生之間的情誼正深刻印証了這句話。”

在兩人於濟州島的初次見面中,范敬宜也稱贊成范永是一位哲學家,並鼓勵他寫一部關於盆栽的哲學書籍。在范敬宜的支持和鼓勵下,成范永有關盆栽的哲學思考書籍《思索之苑》歷經10年的准備和打磨,於2005年完稿,並在中國出版了中文版。

“我的中國朋友比韓國朋友還要多”

2003年,時任人民日報社總編輯張研農率團訪問“思索之苑”。對於成范永來說,這就如同見到親人一般。“親切、認真、誠懇、務實,這是人民日報社的工作人員給我留下的整體印象。”

2004年,張研農邀請成范永訪問人民日報社。時值北京籌辦奧運會,人民日報想就城市造景問題採訪成范永,這讓他感到十分驚訝。

“這麼重要的問題,難道不應該請世界級專家來談嗎?我區區一個農夫能談些什麼?”成范永問道。張研農笑著回答說:“成苑長不就是世界級的造景專家嗎?”

就這樣,在輕鬆的氛圍中,兩人就樹木和盆栽問題進行了長時間交流。人民日報記者之后還對成范永進行了專訪,並刊登了題為《讓植物景觀成為城市寶貴財富》的專訪文章。

“思索之苑”裡林立著各種雕塑、懸挂著多幅書法作品,多數都是中國朋友贈送給成范永的禮物。在中韓建交15、20及25周年之時,“思索之苑”都舉辦了紀念活動,這裡也成了中韓民間友好的象征。成范永告訴記者,他計劃打造一個韓中友誼博物館,陳列他數十年來收集的中國藝術品和紀念品。

“現在,我的中國朋友比韓國朋友還要多。我和中國的緣分始於人民日報。對於中國來說,人民日報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對於我來說,人民日報是我一生最尊敬和寶貴的朋友。” 成范永動情地說。 (本報韓國濟州島電)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