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網絡傳播》>>2018年第2期

十九大報告明確互聯網發展三大任務

賈金璽
2018年06月01日15:22 | 來源:網絡傳播
小字號

【導語】十九大報告以凝練濃縮的文字對過去五年的各項工作做了系統全面的總結,具體在互聯網領域,報告雖隻有“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不斷完善”這一句話,但完整肯定了我國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三個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中首次出現“互聯網”相關內容。此后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中,涉及“互聯網”的內容不斷增多。在十九大報告中,有八處提到互聯網,囊括網絡文化、網絡安全、網絡管理等多個方面。可以說,充分理解和正確把握這些論斷的內在實質,對於研判網信工作發展方向,開展下一步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充分肯定互聯網發展五年來的成績

十九大報告以凝練濃縮的文字對過去五年的各項工作做了系統全面的總結,具體在互聯網領域,報告雖隻有“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不斷完善”這一句話,但完整肯定了我國互聯網建設、管理、運用三個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這五年來,我國互聯網基礎環境全面優化,基礎資源保有量居世界前列。目前,我國已初步建成快速便捷的網絡環境,覆蓋面更廣,基礎資源更加豐富,資源質量也有了明顯提升。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全面開啟,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更是迎來“第三波浪潮”,網絡建設持續加速,應用環境全方位優化,成為推動實現網絡強國的新引擎。在此期間,中國互聯網還以開放自由的姿態,吸引海外互聯網企業落戶中國,吸納各方資本投入,共同參與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得力於互聯網基礎建設的保駕護航,中國互聯網基礎資源保有量不斷攀升。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4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72億,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4.1個百分點。中國互聯網IPv4地址數量、IPv6地址數量、網站數量、國際出口帶寬等基礎資源保有量均處於世界前列。

這五年來,我國互聯網管理體制和法規政策體系日益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的互聯網管理體制有了重大調整,一是設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二是成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全面負責互聯網信息內容管理工作,並負責監督管理執法。管理體制調整之余,各項互聯網法律法規的制定也邁入了快車道。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新修訂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互聯網信息搜索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管理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密集出台,已初步構筑起一個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

這五年來,我國的互聯網運用日益廣泛,涉及領域豐富多彩,影響更加巨大。互聯網不僅是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進步,還在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積極作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相繼推出網絡強國戰略、媒體融合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大數據戰略等一系列戰略規劃和發展指導意見,目的之一便在於全面管理和引導社會各界對於互聯網的運用。

明確提出互聯網發展的三大任務

在總結這五年來治國理政成績和經驗的同時,十九大報告用更大的篇幅描繪了從現在到2020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的宏偉藍圖。具體在互聯網領域,報告指出,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這也指明了未來互聯網監管與建設的三大重點任務。

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

十六大報告指出“互聯網站要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十七大報告要求“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營造良好網絡環境”,十八大報告明確“加強和改進網絡內容建設,唱響網上主旋律”,再到十九大報告重申“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的任務,充分表明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網絡媒體是影響廣泛、發展迅速的大眾傳媒,在社會輿論引導、主流文化生產與傳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正因如此,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首先必須強化方向意識,即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牢牢把控住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為國家的長治久安筑好守好網絡安全陣地與輿論陣地。其次,注重內容建設政策與環境的持續優化,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鼓勵網絡媒體的各級主體多創作出類型多樣、質量上乘的優秀文化成果,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食糧需求。第三,注重方法創新,善於運用各種現代化網絡技術、網絡手段,不斷提升網絡媒體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讓最優秀的網絡文化能夠影響大眾、服務大眾,尤其是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少年群體。總之,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其根本的價值取向,應當是有利於強化思想輿論陣地建設,有利於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於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構建網絡綜合治理體系

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治理理念開始運用於網絡媒體的監管與治理,在強調綜合利用多種手段之余,更加強調法治化思維和社會協同思維。此次將“構建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寫入十九大報告,也意味著未來的治網實踐還將堅持和不斷完善上述思維。

堅持法治化思維,首要任務仍是不斷完善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加快網絡立法進程,完善依法監管措施,化解網絡風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網絡立法、修法成效顯著,基本建起完善的網絡法治體系。但是,面對互聯網發展日新月異,各種新型的傳播媒介和傳播方式層出不窮的局面,法律監管的盲點和空白區域依然存在,我國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依然任重道遠。

堅持社會協同思維,即更加強調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個體、普通百姓(網民)等互聯網參與者,根據各自角色和功能定位的不同,共同參與到互聯網的治理過程中,使互聯網的發展和使用得以平衡、規范。政府通過積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技術社群和網民等利益相關方參與網絡治理,開展協同合作,最終實現網絡社會的有效治理。

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我國有7.72億網民,網絡空間是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園。此次將“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寫入十九大報告,從一個側面說明當前網絡空間建設和維護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在政府層面,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各級政府應履行好監管者的角色,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此外還應暢通民意傳達通道,積極回應網民關切,讓互聯網成為各級政府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平台、新途徑。在互聯網行業層面,充分激發各類主體的自律功能,做強正面宣傳,為大眾提供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內容和服務,及時對不良信息和網絡違規行為採取處理措施,真正履行好營造風清氣正網絡空間的主體責任。在網民層面,要“從我做起”,自覺呵護網絡空間這一塊“精神棲息地”,做到依法用網、文明用網,多發好聲音、傳播正能量,還要強化公眾的監督者角色,敢於和一切破壞網絡環境的言行作斗爭。

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當前的歷史方位作出了一個重大判斷,即“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裡,互聯網該怎麼建設,怎麼發展,怎麼監管,十九大報告指明了方向。

(賈金璽: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