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悟透頭條寫好稿

劉 宇
2018年06月11日06:5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悟透頭條寫好稿(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我有一個堅持三十年的習慣,就是每天必看《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

  三十年前,我正上中師。當時,學校為了讓學生全面發展,成立記者團、文學社,鼓勵引導學生採訪、寫作。起初我毫無經驗,怎麼寫?寫什麼?很是茫然。

  一天,我在學校閱覽室的一本雜志上,讀到一位作者談寫作體會,那就是——常看《人民日報》,吃透中央精神,再聯系身邊實際進行寫作。從那之后,我也經常翻看《人民日報》,看上面登了哪些方面的內容,然后學著寫發生在身邊的類似的事,再向外投稿。這一著果然奏效,1988年春天,我的處女作見報。當年,我在省、市級報刊上發表稿件四篇,其中一篇還獲得《商丘日報》舉辦的征文大賽二等獎。

  1989年8月,我自費參加當地報社舉辦的通訊員培訓班。培訓班上,多名授課老師反復強調,一定要研深吃透《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這使我感到,我常看《人民日報》的路子走對了。從此之后,每期的《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我必看。時間寬裕,我就全文讀完﹔時間緊張,我就隻看個標題。好在單位都訂有《人民日報》,報紙很好找,為我看報提供了便利。

  1989年秋天,我分配到縣城一所小學任教。業余時間,在《人民日報》頭條指導下,我積極採訪、寫作,作品越發表越多,並不時有作品獲獎,引起有關單位關注。看我對新聞稿件的“火候”把握得准,1991年,永城縣廣播電視局把我調過去,專門讓我編輯《永城新聞》。

  一進新聞單位就編輯政治性很強的新聞節目,盡管年輕,我也沒有膽怯,因為有《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給我作指導。由於專職搞新聞了,所以我更加用心地研究《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我編輯新聞時的選稿原則是:凡與中央精神一致的稿件,大膽採用﹔反之,一律不予採用。就憑這一點,我當了二十多年的編輯,經手的稿件不計其數,從沒出過任何問題。

  經常研究《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不僅保証工作不出差錯,還使我採編的稿件屢屢獲獎。2015年,《人民日報》在2月2日發表社論,題目是《適應新常態 實現農業農村新發展》。聯想到中央一號文件,我感到自己應該多深入農村抓“活魚”,多寫反映農民新生活的報道。當年,我採寫的此類作品有兩篇獲2015年度河南省縣級台新聞獎一等獎,分別是《“英才獎勵基金會”讓蔣大庄村英才輩出》《百歲五保老人兒孫滿堂幸福多》。2016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我還通過《人民日報》了解到,2016年是我國自然保護區發展的六十周年。我國有自然保護區兩千七百四十個,約百分之八十九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種類以及大多數重要自然遺跡在自然保護區內得到保護。當時我就想,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是全社會的事,可以說人人有責。當我聽說永城有個老工人,三十多年來堅持自制野生動物標本義務宣傳保護野生動物時,立即進行深入採訪,寫出《謝訓海自制標本33年呼吁保護野生動物》一稿,獲2016年度河南省縣級台新聞獎一等獎。

  多年來,我多次應邀到企業、學校和機關單位講課,幫助培訓通訊員。每次講課,我都提出基層通訊員要養成每天看《人民日報》頭版頭條的習慣,因為隻有“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到田間地頭找感覺”,才能寫出上乘佳作。在網絡發達的當今社會,隨時隨地都能看到《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其實,即使不是從事新聞寫作的人,每天看看《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也是好處多多!

  (作者為河南省永城市廣播電視台主任編輯)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