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非遺在身邊” 今日頭條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8年06月13日16:50 | 來源:海外網
小字號

今年的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 月 9 日),今日頭條官方發起了“非遺在身邊”活動,邀請頭條號創作者和廣大用戶把身邊的“非遺”介紹給更多的人,讓它們從地方走向全國,甚至於全世界。據統計,本次活動共有超過 3000 位頭條號創作者發布了非遺相關圖文、視頻和微頭條內容,這些內容在今日頭條上累計獲得了超過 2000 萬的閱讀量。

“非遺在身邊”活動是今日頭條“國風計劃”系列活動之一,今年4月,今日頭條推出了“國風計劃”,打造“國風”頻道,從內容曝光、流量傾斜等多個方面對傳統文化創作者進行扶持﹔並推出“傳統文化素材庫”,在內容創作端助力優質“國風文化”的創作。今后,今日頭條還將陸續推出一系列旨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舉措和活動,以形式和內容創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在“非遺在身邊”活動中,頭條號創作者們積極分享自己身邊的非遺,展示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接下來,與頭條號創作者一起來了解更多的非遺知識,一覽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頭條號作者@建盞 專注於分享建盞這項漢族傳統名瓷燒制工藝內容。建盞的燒制技藝曾因歷史變遷失傳,但經過數萬次的調試於70年代失而復得。建盞有著厚重的胎骨,在茶水的潤澤下還會生出七彩的光。

頭條號作者@風止雲揚 在活動中介紹了梳篦。梳篦不僅是梳理頭發的工具,也承載著古時男女之間的殷殷愛意,作為獨特的定情信物代代相傳。

頭條號作者@閑談語客 向讀者分享了布依族古老的打擊樂器布依銅鼓,鼓面細細密密的紋飾表現著布依族依山傍水的環境風貌,古朴的紋路安靜地訴說著民族的故事。

頭條號作者@張家界一時間 致力於展示張家界的風土人情,在“非遺在身邊”活動中介紹了唱腔獨特的張家界陽戲。陽戲前半句用本嗓,而后半句陡然高八度上去,與張家界陡峻的奇峰相呼應。

頭條號作者@最愛廣元 展示了廣元當地的青川薅草鑼鼓。真率的青川人民在勞動間歇時男女對唱,傳統唱詞與即興唱詞結合,彰顯著氐羌遺風的時代特色。

頭條號作者@漫漫人生須歡顏 講述的是大家兒時都佩戴過的香包。慶陽地區自古便有端午節制作佩戴”絀絀“的習俗,而“絀絀”就是現在常說的“香包”。

頭條號作者@中國剪紙 專注於分享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剪紙藝術。以紙為載體,托物寄語,傳統的民間剪紙工藝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

頭條號作者@喵喵生活00 在活動中發布了一組美麗的竹編圖片,竹子是中國人的精神象征,而擁有悠久歷史的竹編藝術讓竹子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富含中華民族勞動人民辛勤勞作的結晶。

擁有9.1萬粉絲的頭條號作者@農民妹子一枝花 聚焦三農,在“非遺在身邊”活動中分享了一系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麥稈剪貼讓普通的麥稈化身為花鳥魚虫、飛禽走獸,田園山水、古今人物盡收眼中,既淳朴厚重,又高貴吉祥。

頭條號作者@大周侃娛 介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北大木偶,曾亮相韓國平昌冬奧會“北京八分鐘”,以大熊貓的形象向全世界發出來自中國的邀請,一時驚艷世界。

形形色色的各式非遺,承載了已傳承千年、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與根基。本次“非遺在身邊”活動,超過 3000 位頭條號作者積極參與,喚醒了2000萬用戶尤其是年輕人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文化的關注與認知,有助於平日裡少為人所知的非遺文化和知識,借助互聯網平台,觸達更廣泛用戶。

(責編:燕帥、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