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成長的力量

莫 測
2018年06月13日07: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長的力量(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從1953年在《人民日報》發表第一篇文章《劉玉花和房友好》算來,我與《人民日報》結緣已六十五年。作為一名由業余愛好者成長起來的版畫創作者,如果說六十余年中我藝術上有什麼成長,這與人民日報社的關心、支持和鼓舞是分不開的。

  我1928年出生於江蘇盱眙,沒有經過專業的美術學校教育,畫畫純粹是自己自小萌生的業余愛好。這個愛好一直伴隨我的成長。參加工作后,我從常熟縣委宣傳部調到北京水利部,從江蘇到北京,每一次調動基本上都是因為我有這個專長,或負責美術編輯,或負責治淮陳列館和水利部展覽設計。受新中國成立前轟轟烈烈的抗戰木刻版畫影響,在常熟時我便開始學著木刻創作。1953年調到北京后,我不斷拜訪著名版畫家李樺、黃永玉、王琦等前輩,並向他們請教,再加上實際工作需要,廣泛接觸祖國水利建設、基層生活和大好河山,閱歷不斷豐富、視野逐步開闊,更加激發創作熱情,我便以畫筆和刻刀來表達我內心的微笑和對生活的感受與熱愛。正是基於對生活的切實感受以及我對版畫發展規律的不斷探索,我的版畫從取景到構圖都是根據不同題材、不同景象或者意境追求去創作的,很少有雷同。其實,藝術創作就像作家寫文章,既不能抄襲別人,也不能抄襲自己,每一次創作都要閃現出智慧的靈光、閃耀出生活的溫度,這既是藝術創作的首要准則,也是需要藝術家不斷進行的自我突破。

  除了來自生活的激勵,推動我成長的力量就是報紙,尤其是《人民日報》對我更是意義非凡。第一次給《人民日報》投稿是在1953年,那時我才二十五歲。當時發表的並不是版畫作品,而是我在深入基層中看到一對年輕人反對舊觀念、自由戀愛的故事,就這種反抗精神我寫了一篇通訊《劉玉花和房友好》並投寄給《人民日報》,得到發表並被蘇南等諸多地方報紙轉載,這對我鼓舞很大。

  時隔三年,1956年《人民日報》第二次刊登我的作品,但這次是我的版畫作品《拿魚》。《拿魚》在《人民日報》發表后產生廣泛影響——在莫斯科舉辦的世界青年美術展覽上獲得銀獎,同時被蘇聯列賓美術館、英國大英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國家美術機構收藏,中國青年雜志的封面採用這張作品,其他媒體也進行轉載,就此我“一舉成名”。這特別堅定了我對木刻的學習和研究信心。一方面,在革命版畫尚為主流的當時,我的風景式、抒情式的版畫創作並未得到版畫前輩們的充分肯定,但這一作品發表並得到充分肯定堅定了我追求生活感受進行版畫創作的決心。另一方面,在1962年受經濟不景氣影響,我所在的《水利與電力》雜志停刊,於是我就到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加入黃永玉工作室學習木刻。“自學成才”的我,在黃永玉先生的介紹下,加入了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組。當時,版畫組的人都會定期聚聚,進行創作交流,這都給了我學習和深入研究版畫的機會。從此北京有關的美術活動特別是版畫活動我都會參加,而且不管在什麼時候我都堅持認真地學和探討,就此走上專業創作之路並得到專業領域認可,后來中國藝術研究院版畫院聘請我去當顧問。

  《拿魚》發表后,我堅持給《人民日報》投稿,至今在《人民日報》上陸陸續續發表《水上獵人》《大別山中》《黃土高原新貌》等作品,發表次數達六十余次,樣報我也都收藏至今,雖然不一定是整張的,但是我都會在上面寫上日期,以示我對這份勞動成果的尊重。記得《拿魚》發表后,得到人民日報社寄來的四十元稿費,這在當時來說相當有分量。

  與其他媒體相較,我與《人民日報》的往來最持久也最深入——雖然我也經常向其他報刊媒體投稿,但與編輯沒有往來,作品或者被刊登,或者石沉大海,但我與《人民日報》美術編輯之間建立了很好的友誼,我知道這都是基於《人民日報》和編輯對作者成長的關心和負責。一個畫家或者一個作家,都是通過作品累積起來的,而報紙是檢驗作品好壞的一道重要門檻,尤其是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更不會隨意揮霍它的版面。帶著這份尊重,《人民日報》總是我投稿的首要選擇,每次有新的創作而且自己覺得不錯的,我就會第一時間投向《人民日報》,在《人民日報》發表的作品遠比我在其他報刊上發表的要多。因為這對我來說意義是不一樣的,我一直堅持這個觀念,即《人民日報》是黨中央的機關報,有著排頭兵作用,作品能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就証明它得到了肯定並會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反之則說明我還需要再進步、再磨礪。就此而言,《人民日報》是我創作的重要試金石。

  幾十年來,我也是《人民日報》忠實的讀者。每一次讀人民日報尤其是文藝版,我都能深切感受到《人民日報》的高度和深度,給予我精神陶養。時至今日,年已九旬的我依然手握《人民日報》,這既是對我一路成長的追憶,也寄托著我對《人民日報》美好未來的一種希冀。

  (作者為水利部離休干部、版畫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