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

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為紅色娘子軍讀報

王路生
2018年06月13日07:0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紅色娘子軍讀報(我與人民日報·紀念人民日報創刊70周年)

  父親離開我已有二十七年,他生前向我講述的他與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的一段特殊緣分,為老戰士讀《人民日報》的片斷人生,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靈深處,並深深地影響著我的后半生。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讀過高小的父親參加縣裡的工作隊,參加清匪運動。有一天,他在樂會縣府大院,第一次閱讀到鉛印的《人民日報》,欣喜若狂。恰巧這一天,紅色娘子軍第一連指導員王時香來縣府辦事,與父親相逢時看到《人民日報》,便拿過來閱讀。王時香童年時讀過書,粗通文字。第二年,縣裡開展老蘇區、老紅軍調查登記工作,父親參與其中,深入紅色娘子軍誕生地陽江鎮調查走訪,從此與紅色娘子軍一連連長馮增敏、二連連長黃墩英和指導員龐學蓮、戰士王運梅、盧業香等人結下不解之緣。當年,人們了解中央、省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一是收聽廣播,二是閱讀報紙。父親下鄉時,挎包裡除筆記本外,還有一份《人民日報》。娘子軍戰士大都是文盲,父親便義務為她們讀報,讓她們充分了解國內外大事和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人民日報》成為父親與紅色娘子軍見面時的重要精神食糧。

  在讀報的日子裡,尤其讓娘子軍高興與自豪的是兩件大喜事——1961年7月,電影《紅色娘子軍》上映﹔1970年,芭蕾舞劇電影版《紅色娘子軍》在全國上映。關於這兩條文藝新聞,《人民日報》都發了消息,並刊發著名導演謝晉、著名演員王心剛等主創人員的創作訪談和觀眾的觀影評論。父親先后在不同的時間節點,召集大家聚在一起,為她們讀報,共同分享這兩部紅色經典的藝術魅力。

  父親到宜興出差時買回一把紫砂壺,正面刻繪的圖案正是娘子軍黨代表常青指路圖。農閑時節,王時香、王運梅、盧業香等一眾戰士便相約到父親居住的老屋,圍坐在一方長方形黃蠟石桌旁,煮茗,敘談,聆聽父親琅琅的讀報聲。這樣的讀報場景,在我童年的記憶裡反反復復上百次。有時候,父親讀得喉嚨干了,王時香便接著讀。她們一邊汲著紫砂壺沖泡出來的茶水,一邊“聽”報,《人民日報》的墨香陪伴她們度過愜意時光。

  父親工作很忙,他為娘子軍戰士讀報,一是利用下鄉時間見縫插針﹔二是節假日下去或王時香們登門時讀報。盡管不是天天讀報,但父親與她們的那份友情,讓《人民日報》成為這份特殊緣分中最重要的見証物。

  父親臨終前一天,王運梅、盧業香登門探望。父親叫我扶他坐起來,堅持要為老戰士讀報,但此時他說話十分困難。我索性拿過報紙,父親握著我的手,緩緩地低聲說:“有機會的話,替我為她們讀報……”

  1991年春,我從臨時的“替補”正式成為讀報的主角。

  盡管不是每一天上門讀報,但每一次與老戰士通話時我都會將《人民日報》上的重大新聞告訴她們,讓她們熟知國內外的大事。七十年來,《人民日報》見証共和國的歷史變遷,瓊海也因是娘子軍的故鄉而備受《人民日報》矚目,曾有二十余篇報道在《人民日報》上亮相。而紅色娘子軍老戰士們也從《人民日報》了解到與她們密切相連的多個重大歷史節點。

  2000年5月1日,紅色娘子軍紀念園開園,王運梅、盧業香、陳振梅、王先梅等娘子軍老戰士先后入園暫住,我也有更多的機會見到她們。每一次走進她們的大門,我都向她們敬禮,並大聲喊道:報到!王運梅們便顫巍巍地站起來,同樣向我回敬一個標准的軍禮。這是我為她們讀報前的常規動作,也是我與她們的一份心靈契約。

  歷史也有巧合。2001年1月15日,我在紀念園裡和王運梅、陳振梅老人拉家常,正要為她們讀報的當兒,來海南調研的時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白克明進到紀念園。當王運梅知道是人民日報社的領導來探望慰問她時,顯得非常高興,她說:“《人民日報》是我們晚年生活中的精神食糧。想不到今天還見到人民日報社的貴客、稀客!我們與《人民日報》真的有緣啊!”白克明同志可能沒有想到,在海南,他還見到一群由娘子軍老戰士組成的《人民日報》的特殊讀者!此后幾年間,人民日報社的張研農、謝國明等社領導來瓊海調研時都看望了娘子軍老戰士。

  《人民日報》不僅是老戰士的知音,也是一座友誼的橋梁。2006年冬,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協主席。老戰士王運梅從《人民日報》上得知此消息后對我說,代她和她的姐妹們寫封信,祝賀鐵凝妹妹當選中國作協主席,我應允寫了信。2007年元旦,王運梅收到鐵凝同志的賀年卡和新春祝福語,同時還收到鐵凝同志的散文集。此后直到王運梅離世,王運梅和鐵凝之間,每年新春都互通書信,互致問候。

  每當我坐在老戰士身邊讀報,心靈就又一次接受精神洗禮。她們在風雨飄搖的年代,堅定信仰、英勇作戰、敢於犧牲的英雄氣概﹔她們在和平年代,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使我的人生觀有了重要的支撐與觀照。為她們讀報,其實也是我一次次地閱讀她們的精彩人生。她們通過“聽”《人民日報》,了解我國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前進的足音,了解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了解祖國各地的新風貌、新氣象、新作為。

  2014年4月,在送別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盧業香時,我手持一份令百歲老人終生牽挂的《人民日報》。我想讓這份報紙在這樣的時刻凝固成為不朽的詩魂,告慰英靈。一代瓊花的巾幗傳奇永遠不會謝幕,她們與《人民日報》長達六十余年的特殊緣分,連同她們的家國夢,連同父親和我為娘子軍讀報的幸福時光,永遠銘刻於歲月的深處。

  (作者為海南省瓊海市新聞中心員工)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